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1996年,對於香港電影是個轉折點,此前霸佔香港票房榜的“雙週一成”已發生了新的格局:周星馳作品減產,這一年只交出了《食神》和《大內密探零零發》兩部影片;成龍的《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雖然以5751.8萬的票房打破了個人此前的票房紀錄,但也是其離開香港前去好萊塢發展前的票房最好紀錄;周潤發這一年沒有作品上映,並於兩年後交出了闖蕩好萊塢的處女作《替身殺手》。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雙週一成”的變化隨之帶來的是香港電影的極轉而下,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也隨之消失,昔日達到的輝煌也再未復現。隨後香港電影基本上進入後周星馳時代,周星馳獨自撐起香港電影,然而伴隨其作品上映數量銳減,香港電影市場不斷萎縮,影片獲得的票房也與其輝煌時的局面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如此,1996年周星馳交出的位於全年票房榜亞軍和季軍的兩部作品對於其本人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食神》,這部作品是周星馳繼《大話西遊》系列票房表現不佳導致其公司彩星電影公司破產後,周星馳的又一個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的創業作。好在《食神》最終以4000萬的票房成為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第二,才進一步奠定了周星馳星輝公司此後二十多年的輝煌之路。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這部在票房上被成龍電影《警察故事4》擊敗的《食神》,探討一下這部影片取得的藝術成就以及對於周星馳本人的意義。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周星馳的醜化女主角之路逐漸形成,摺疊凳終於派上用場

在90年代開始階段,周星馳主演的無厘頭影片,女主角都是以美貌著稱,比如張敏、朱茵、鞏俐,這些女演員在影片中起到的花瓶成分更為居多。而到了90年代後期,周星馳逐漸讓影片的女主角刻意扮醜來達到喜劇的效果。比如《百變星君》以及《食神》,再到後來的《少林足球》《美人魚》,女主的扮醜之路也一直得以延續下去。

而如果論醜化最為嚴重的,莫文蔚飾演的“火雞”則是最為典型的角色,大齙牙,臉上一道長長的傷疤,說話陰裡怪氣帶著男人的氣息,這樣的形象也早已脫離美女的範疇,不過這個有情有義的人物也成為周星馳作品裡最為經典的角色。莫文蔚也憑演繹的這個略顯另類的角色同時入圍了金像獎和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項,不難看出這個角色也讓莫文蔚有了更大化的發揮空間。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另外,對於功夫以及武俠小說的迷戀,也時不時讓周星馳經常將功夫和自己的無厘頭喜劇結合,而這也成為他作品的一貫特點,《食神》將傳統的廚藝和功夫結合,以及做菜比拼過程中諸如“打狗鏟”、“降龍十八炒”以及黯然銷魂飯,這些武俠招式也明顯帶著金庸武俠小說的特有味道。

在此之後,周星馳再次玩轉功夫和喜劇的結合,則是《少林足球》。而到了《功夫》,周星馳更是將心中對於心中嚮往的功夫進行致敬,甚至更是搬起了楊過、小龍女等金庸小說人物。當然之後作品裡大玩功夫也得益於《食神》裡對於功夫運用的成功。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此外,作為周星馳之後經常用到的摺疊凳,在這部影片裡也得到了最大化地發揮。而對於摺疊凳,周星馳還在後來的《喜劇之王》裡再次使用,這種獨有的周氏幽默在《食神》裡既像是新的探索,又是後來作品的延續。

周星馳難得的反思之作,娛樂之外的拷問

以往的周星馳作品,其無厘頭的特點多是娛樂,給人反思的內容少。《食神》則走上了其內心的探尋之路。影片中的周星馳由一個不可一世的人物跌落到底層,也逐漸找到了“食神”真正的含義。正如他借影片的角色史提芬周所說,“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成為食神。”實際上,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離不開用心。這也是周星馳個人對於生活的感悟。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當然影片更為可貴的地方不是追求那種表面的繁華,而是返璞歸真。比如做菜,最好的美食居然可以通過一份蛋炒飯實現,可以說相比於用什麼樣的菜來達到美食的效果,做菜的人怎麼做則更為關鍵。

而與影片追求名利返璞歸真相同的還有人物內心的迴歸,曾經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食神在經歷一番坎坷後,看淡了名利,選擇迴歸做一個善良正直的小人物。這才是整部影片最為打動人的地方。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客觀地說,《食神》從題材上並不算獨創,在這部影片之前,通過飲食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和家庭的《飲食男女》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只不過將飲食和喜劇結合在一起,周星馳在這方面還是開了先河。

相對於《武狀元蘇乞兒》《唐伯虎點秋香》《大話西遊》等作品裡對於經典人物的“戲說”、《賭俠》、《賭聖》等賭片裡將特異功能和無厘頭的結合,《食神》更像是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影片也和之後的《少林足球》一樣,題材的新探索也印證了作為導演的周星馳已經不安於再重複以往的經典,他也在考慮將無厘頭和新的題材嫁接,來製造新意。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從票房上看,周星馳的《食神》在整個周星馳的作品裡評價並不算太高,票房地位也不如其以往作為演員的成績出色。但從角色的自省,人物迴歸單純善良來看,《食神》還是奠定了周星馳創作的基本路線,包括後來的《功夫》裡一心想混跡上層社會的人物阿星到善良小人物的迴歸。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最後,在《食神》取得不錯的反響後,香港和內地的影視劇又不斷興起了這種“食神”熱,包括近些年的《功夫食神》《決戰食神》《絕世高手》,這些作品也多多少少都受著周星馳《食神》的影響。只是高山仰止,後來者只剩下抄襲和致敬,缺少了足夠好的創意和故事,最終出來的成本也遠沒有《食神》經典。


1996年,被成龍《警察故事4》力壓的周星馳,《食神》被低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