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目前市場上存在一種手拉胚的紫砂壺,我相信很多壺友都有買到過。那麼這是什麼樣的一種壺呢,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又該如何來分辨呢,今天小蔣跟大家聊下這個話題。

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手拉胚其實作為一種古老的製作工藝,早就被廣泛運用在陶瓷行業中。中國的四大名陶中,雲南建水陶,廣西坭興陶,重慶榮昌陶都採用了手拉成型工藝。而宜興紫砂和其他三大名陶所選用的原材料有所不同,這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成型工藝。宜興紫砂的傳統成型工藝採用的是拍打或鑲接成型法,使得宜興紫砂壺在造型上千變萬化,造型更具多樣性。這四大名陶由於採用不同的成型技法,可以說各有各的特色,並無優劣之分。

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那手拉胚是如何製作的呢?通過在轉動的圓盤上,利用慣性離心力。用手將流動性較好的泥料拉成各種形狀的器型然後配上壺嘴、壺把,晾乾後進行燒製。手拉工藝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為了提高產能,從外面引入到宜興當地。而手拉壺的市場價,目前基本在一兩百左右。

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而我們宜興當地的紫砂泥料是不可以手拉的,所以向來都是用打泥條、圍身桶、拍身桶的方法制作。紫砂泥料要想手拉成型,泥料中就需要加入高嶺土、水玻璃等原料,在提高泥料的流動性後才可以手拉。燒成後壺表面玻璃相明顯,有鏡面效果,失去了紫砂特有的紫玉金砂的美感。從嚴格意義上講,手拉壺已經不屬於紫砂壺的範疇。目前手拉成型的只能做圓器,像方器,筋囊器,異形的花器等就沒辦法手拉。

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那麼該如何辨別手拉胚呢,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壺的內壁,能夠看到自上而下遍佈的規整條狀羅圈紋。而羅圈紋的寬度通常在1毫米左右,類似於卷狀檀香的效果。這裡需要提醒大家,要跟一些半手工製作,用工具搪胚留下的非常細小的絲狀痕跡所區分,這兩種不同的痕跡,在寬度存在明顯的差異。

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另外也不要看到壺蓋有羅圈紋,就斷定是手拉胚。有些全手工壺蓋由於製作工具的緣故,會留下類似手拉的羅圈紋。因此還是要通過壺的內壁來判斷,千萬不要混淆。因為半手工和全手工製作的紫砂壺,內壁根本不可能存在規整的羅圈紋痕跡,只有手拉胚的內壁才有羅圈紋。

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由於手拉胚的羅圈紋非常明顯,初學者很容易就能辨認。所以,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手拉胚,採取了進一步的偽裝,通常是採用增加推牆的工序,用推牆痕跡來掩蓋住羅圈紋,讓你看不到這些痕跡。其實我們仔細觀察後,還是可以隱隱約約的發現這些羅圈紋。


手拉胚紫砂壺究竟長什麼樣,我們如何來分辨它?

由於手拉胚製作的器型非常規整,賣相較好,價格又非常便宜,對很多初學者來說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誘惑性。有一部分商家,甚至把這類手拉壺冒充成手工紫砂壺,進行高價銷售,在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儘快掌握上面介紹的分辨技巧、

最後再進行簡單的歸納和總結,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手拉工藝,它只是一種成型工藝。如果運用在一些特定的領域,比如像景德鎮的瓷器製作,這就是一種好的工藝。但是,宜興的紫砂壺製作,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型技法。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被列入首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其實是宜興紫砂壺的製作成型技法,而非紫砂壺。因此把手拉工藝運用在紫砂壺的製作上,就用錯了地方。那麼關於手拉紫砂壺的話題,小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