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行情,家禽業誰虧得最慘?

自1月份中下旬新冠肺炎防控以來,封路、活禽市場關閉、消費低迷等多方因素下,本就產能過剩的家禽業,行情變得異常的低迷,行業企業深陷“產品出不去,飼料進不來”的兩難境地,虧損嚴重。據此前新禽況的粗略估算,整個行業虧損在百億元以上。

若問如今,家禽業誰虧得最慘?至少高度一體化的白羽肉雞、產品能銷售的蛋雞行業沒有活禽銷售為主的國雞和水禽產業慘。但即便在國雞和水禽產業內,想必有一群人有話要說,虧得最慘。


擴產養禽人,資金緊張

儘管本次對全行業造成了深度虧損,但一直從事家禽業的本行人,在2017年至2019年連續3年積累了一定的資金。2017年下半年行情開始好轉,很多企業在當年彌補了之前的虧損。2018年和2019年兩年的好行情下,一隻雞苗最高10元的利潤,一隻雞最高20元以上的利潤下,行業企業盈利頗多,積累了相當的資金。

從2019年11月份以來,因行情持續走低,有相當一部分國雞企業已經在適度減量,減少了此次低迷時期的影響。從歷史上看,2016年-2017年行業低谷期,仍有很多企業撐過寒冬,迎來曙光。可見行業企業在這方面的經驗還是比較充分的。

事實上,即便上半年虧損,對於行業企業而言,依靠過去2年留下來的資金儲備,還是有很多企業能撐過去。但問題是,有多少企業留足了充足的資金儲備呢?

據瞭解,國雞有很多企業在2019年因看好2020年的行情發展,都不約而同不同程度進行了擴產以及涉足其他產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擴張15%是正常,50%甚至100%也很常見。而今年上半年,這些擴增的產能也在釋放時期,本就資金緊張的企業遭遇低迷的行情,雪上加霜。

這部分企業慘,慘在無風險儲備,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

如今行情,家禽業誰虧得最慘?


遊離態農戶,銷售無門

國雞行業的主要模式是“公司+農戶”,農戶有一定的利潤保障。但在2019年曆史性的好行情下,農戶離開公司,或被挖牆角離開公司的不在少數。

新禽況瞭解到,昆明石林地區2019年增加的十來家新養殖公司,其農戶來源便是其他企業的農戶,在新公司高回報、高補助的許諾下,跟上了新公司。而在如今的情況下,新公司自身難保甚至跑路,農戶的產品也面臨賣不出去的情況。

這種情況不單獨在昆明有,全國很多地方都在上演。如今,這部分離開原有公司,而新公司不負責的農戶,面對行業,只能自己想辦法。

與仍在原先公司的農戶相比,他們沒有原先公司的支持;產品只能自己銷售,虧損自己吃。與一直自己單幹的農戶相比,他們沒有單幹農戶的在好行情下的積累和麵對逆境的承受力。

這部分農戶慘,慘在離開了“鐵飯碗”,又遇到了“閉門羹”。

如今行情,家禽業誰虧得最慘?


養豬轉行戶,虧虧到底

但說到最慘,無過於養豬轉養禽的這部分轉行戶了。2019年非洲豬瘟的到來,讓他們的豬場一空,損失慘重。迫於生計和工作的需要,他們一部分人轉行到了養雞、水禽。

從2019年5月份開始,禽苗價格持續走高,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轉行戶們對雞苗需求的增加,大量養豬人需要雞苗生產。此時雞苗的成本不低,但直到11月份,不錯的肉雞行情依舊讓養雞有利潤。技術好的能夠賺到一部分錢,但技術差的,依舊在虧損。

事實上,虧損的居多,據新禽況瞭解,轉行戶的養殖對養雞技術不懂,管理跟不上,營養飼料不匹配,疫病防控落後等多種因素下,成績並不是很好,淘汰率較高,淘汰一半出欄一半並不罕見。這樣的成績,行情走低,必然虧損。

而此次封路、市場關閉帶來的低迷的行情和飼料短缺,對於這部分人又是一次深度虧損,將嚴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養雞,不是這麼好養的,比養豬逆境要多得多。

這部分人的慘,是時運不濟命運多舛,更是盲目進入了自己不熟悉的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