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很多家長抱怨,自從寶寶學會說話之後,沒多久就開始了“小話嘮”模式。

不管是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寶寶的小嘴巴一刻也停不下來,每天感覺自己身邊好像放了一個“復讀機”,得不到片刻清淨,實在是有些煩人。

面對寶寶這種變化,不少家長都感到束手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其實當寶寶出現這3種“煩人”的舉動,說明是進入了語言敏感期。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什麼是“自我語言敏感期”?

自我語言敏感期是指寶寶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strong>語言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特別強,對寶寶來說是學習語言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如果這時家長能對寶寶進行正確的指導,寶寶的詞彙量和語言學習能力會強很多。

當寶寶<strong>3-4歲左右,會開始進入自我語言敏感期,這時寶寶在說話上會出現很多“煩人”的行為。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 自我語言敏感期的表現

①模仿大人說話

寶寶最開始學習說話時,是對一個字或一個詞的模仿。

當寶寶逐漸掌握了更多的詞彙量後,會開始模仿一個完整的句子,有時還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表情。有的孩子還會糾正大人哪個句子有錯誤。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②喜歡說悄悄話

當寶寶學會一些自己感覺到很新奇的詞語後,就會特別熱衷於對著大人的耳朵說一些自我感覺很神秘的事情。寶寶會痴迷於這種說話方式,即使這些事情大人感覺很平常,但對寶寶來說卻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③自言自語

當孩子玩玩具時,經常會出現自言自語的情況,好像寶寶眼中的玩具是有生命力的。

這是寶寶發現新的溝通方式,對這種說話方式非常感興趣,想不停地嘗試,感受自我語言的魅力。

當寶寶進入自我語言敏感期後,家長不要隨意打斷寶寶說話,嚴厲地批評和責備都有可能讓寶寶對說話產生牴觸心理,造成語言表達能力差。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家長要如何正確引導呢?

  • 耐心傾聽寶寶的話

感受不同的溝通方式和語言是寶寶在學習語言時的重要環節。

這時不要漠視寶寶的要求,儘量多一點耐心聽寶寶說完。如果寶寶反覆重複某一句話,很有可能是因為受到了父母的忽視,讓寶寶產生挫敗感,這樣對寶寶說話是不利的。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 多問問題,讓孩子表達感受

寶寶在學習語言時,最重要、最好的方式是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

語言環境豐富、聊天越頻繁的家庭,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越強,掌握的詞彙量越多。

父母可以適當地用問問題的方式聊天,讓寶寶講出自己的感受,掌握更多的形容詞,便於瞭解自己的情緒,有助於寶寶思維能力的發展。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 豐富寶寶的詞彙量

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寶寶很有可能會因為詞彙量掌握得不夠充分,不能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從而對說話失去興趣。

從寶寶學會說話起,家長就可以給寶寶多看一些有關於語言啟蒙、故事類的繪本,寶寶既感興趣又能學到更多的詞語。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寶寶掌握語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時家長要引起重視,正確引導,不要隨意的批評、訓斥。青青推薦2本有關語言啟蒙的繪本<strong>《寶寶語言啟蒙》與《幼兒英語啟蒙》。選擇了與寶寶感興趣、貼近寶寶生活的內容,保持寶寶學習的興趣。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根據寶寶生長髮育特點和發展規律,幫寶寶建立最基礎的語言意識,做好語言和英語雙啟蒙。<strong>《寶寶語言啟蒙》原定價72元,現在限時優惠只需要39.8元;<strong>《幼兒英語啟蒙》原定價118元,現在定價39.8元。


娃有這3種“煩人舉動”,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