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 萬學員:頭部在線教育平臺的極限「大考」

一次超長待機的寒假,“All in 線上教育”的未來,突然已來。

1月22日,武漢宣佈中小學暫停寒假期間各類教學活動。1月23日,湖北省宣佈中小學推遲開學。旋即,全國各省區市宣佈延期開學,線下課外培訓機構全面停課、推遲考試和聚集性活動,至今復學時間沒有確切時間表。

作業幫、學而思等紛紛響應疫情,依次為全國中小學生推出免費直播課。僅僅三天,千萬級用戶“湧入”在線教育。

業內人士告訴36氪,“相比於2019年暑假大戰,學而思、作業幫等幾家頭部公司花了幾十億廣告費換來百萬級別的新增。這一波增長,純屬特殊情況下,用戶的自然需求,可以說為在線教育行業節約了推廣費。”

作業幫運營團隊一負責人向36氪坦言:“本以為1000萬報名就是天花板,結果開課第3天就超過這個數字;到2月15日下午,報名人數突破2800萬。”

行業人士分析,簡單一個報名數字,背後其實是一家企業組織能力、技術支撐、流量運營、教學服務四個維度綜合函數的體現。

千萬級用戶瞬間湧入、行業滲透率增長超十倍。如何為這些用戶提供好的服務,進而留住用戶,這對整個行業都是一場“大考”。

2800 万学员:头部在线教育平台的极限「大考」

2800萬學員湧入:運營、設計、技術等通力配合

1月24日(大年三十),疫情之下,作業幫迅疾啟動“春季加油站”計劃,大年初一即上線,為延期開學的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直播課。

作業幫聯合創始人陳恭明說,完全沒想到,在疫情和春節的特殊時刻啟動項目,公司竟有這麼多人迅速響應。數小時內,參與項目的400多位員工全部到位,沒有人因故推辭;更多是員工主動請纓:“還需要人支持嗎?我可以”。

計劃出國旅行的作業幫初中英語老師王凱皎,主動退訂機票和酒店,損失掉數千元;一年回家一兩次的小學數學老師蘇芸,在大年初三踏上回京的高鐵;因封城而困在湖北荊州的高中數學老師張華,在等待教學設備郵寄到荊州的幾天裡,先找村委會借了臺電腦應急……

10天上線“1000+”物料是作業幫設計團隊的“戰績”。從招生海報、小視頻,到課程設計頁面、上課PPT模版,每個環節的落地都需要設計團隊配合,通宵成了家常便飯。讓作業幫設計部負責人王文韜印象最深的場景是,除夕下午,大家接到項目通知,他自己還在猶豫要不要為了提高效率,讓還在北京的同事一起開會,已經有同事在群裡甩了句“公司見吧”。

一小時後,“全副武裝”的設計團隊戴著口罩在公司腦暴,“有的還戴了醫用一次性手套”,王文韜事後解釋:“可能無知者無畏吧,當時來不及想怕不怕,想的就是怎麼才能把事情做好”。

2800 万学员:头部在线教育平台的极限「大考」

技術團隊是項目中壓力最大的部門之一,直播課用戶量在十天之內從“數百萬”猛增到“數千萬”,對“訂單”和“直播課堂”兩個系統本身就是極大考驗。在直播課用戶暴增的情況下,行業裡系統“崩潰”、直播“卡頓”“黑屏”都時常發生(參考春節發紅包、雙十一購物)。作業幫直播課在這次超級衝擊中“守住”了。

直播平穩的背後,是全體技術人員的不眠不休,作業幫直播課技術負責人洪定乾回憶:“第一週週五直播課結束時,我對最後一個值班同學說你去休息吧,他跟我說,雖然一週只睡了15個小時,但看到我們扛住了這麼高的併發,沒影響孩子們上課,什麼都值了。”

免費直播課也要拼盡全力:教研教學的極致化精細

業內人士分析,疫情更像是一個(對在線教育的)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度,不改變方向。如果課程和服務足夠好,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如果課程和服務跟不上,大量的負面評價蜂擁而來,可能毀掉一家公司。

所以核心問題是:當直播課報名用戶突然躍升幾十倍到幾千萬,平均每節課上課人數達到數十萬,天南海北不同水平的學生聚在一間“雲課堂”,如何用一堂質量過硬的課程留住孩子們?

作業幫聯合創始人所暉介紹,保證課程和服務質量的關鍵,一靠“籌備”,二靠“標準化”,三靠“技術”。

翻看作業幫直播課發佈的課程表,免費直播課涵蓋了小、初、高所有年級主要學科,主要為校內基礎知識點鞏固複習,還特意安排了“詩詞”、“美術”、“習字”、“科學”等素養課程,課間眼保健操以及室內體育課,並開設了家庭教育課以及疫情防護知識直播課。

這份課表急速發佈背後,是作業幫直播課教研教學團隊的多年積累。

免費課項目啟動後,作業幫組織220名教學教研老師,對課程內容做了多輪補充和修訂,2月3日開課前,整個項目已經完成三輪快速迭代。

歷經2019年在線教育暑秋大戰,作業幫師資教研團隊擴充了三倍,這是這次短時間推出這麼多課程的有力保障。輔導老師團隊,2019年1年時間從2個分站拓展到8個分站,完成全國性佈局,成為核心服務力量。

“雖然是免費課,做老師的也要拼盡全力。30多萬名孩子在聽我的課,我必須把課講好,我得賣了命地講!”作業幫直播課高中語文老師羅斐然說。

像羅斐然這樣的兩百多位老師每天要兼顧既有付費班課和免費直播課的授課、備課工作,常常凌晨兩三點才休息,第二天早上7點半又雷打不動地坐在電腦前備課。

按照作業幫直播課要求的6倍時間備課法,為了設計針對性的公益課程,每節40分鐘課的備課時間大概是4個小時;而更難的在於,“不少老師是寒假付費班和公益課同時參與,最忙時一天要上課8個小時。”所暉感慨,常常凌晨4點還有老師在系統裡上傳課件。

不同於線下輔導,在線直播班課可以容納兩三千人甚至更多,對課程質量要求更高。在這個場景下,從教研、備課、授課都要儘量做到標準化,每節課都產生於一個完整的流程體系。

作業幫直播課的集體備課環節,會進行3到5輪彩排,保證所有老師在同一基準線之上;授課環節,平臺用人工+技術手段進行質檢;授課後,所有老師立即進行復盤。

2800 万学员:头部在线教育平台的极限「大考」

技術部門則永遠在幫助課程實現“更好的直播體驗”,加強網絡穩定,降低延遲,提升容量,同時助力教學行為數據化,讓在線教育“因材施教”成為可能。當一個學生在作業幫直播課學習,他的所有行為就會逐漸描繪出自己的學情畫像,包括知識結構、薄弱環節、易錯點。大數據的加持,使得教研教學團隊和輔導老師團隊在教學內容、習題編排、輔導答疑等都有數據支撐,更加適應學生需求。

2800 万学员:头部在线教育平台的极限「大考」

“沒想到作業幫直播課在這麼緊急情況下開的免費課,課程質量還能這麼高。”來自湖北孝感的李雪萌(化名)現在上高二,因為上學期學習狀態不好,錯過了很多重點知識,排名從年級400一路跌到700。正當她準備寒假補課時,疫情發生了。

未來:洗牌加速,品質為王

2019年教育行業的演變證明了馬太效應同樣適用在線教育,無論K12大班課、一對一、小班課,還是數理思維、AI互動。這個對“資金”、“技術”、“服務”、“組織能力”等要求極高的賽道,在2019年大洗牌後,直接迎來了2020年開年“大考”。

幾乎所有在線教育公司先後都推出了免費直播課,作業幫、學而思、猿輔導、VIPKID、網易有道等,這意味著用戶有機會在各大平臺之間自由選擇,對比課程和師資優劣,體驗不同平臺的服務質量,最終用腳投票。

這是一場對企業“快速響應、用戶運營、教學服務、技術穩定”等綜合能力的大考,接得住接得穩千萬級用戶的企業才有望擴大領先效應。

經歷了品牌曝光、用戶免費試課之後,目前在線教育公司應該做什麼?未來又要用什麼留住這些用戶?

形勢與環境劇變,但行業的本質沒變,課程和服務品質依然是在線教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要繼續聚焦課程品質、組織打造和技術實力。到目前看,一些平臺在2020開年這場壓力測試中能夠成功過關,恰是依靠過去紮實的積累。

品質、組織、技術三個關鍵詞,一個也不能少。

沒有對教學品質的極致追求,即使有千萬級用戶,最終也是人去樓空;沒有組織能力,即使機會砸到頭頂,也是白白錯失;沒有技術實力,企業將會失去未來 “All in線上教育”的入場券。

談到未來,作業幫聯合創始人陳恭明說:“在線教育擴展到全國,靠的是整個行業不斷推陳出新,在教育和科技中尋找結合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