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瓶山鎮:“123”工作法築牢“疫”情“防護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5日訊(通訊員 劉世霞)自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開展以來,壺瓶山鎮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123”工作法,築牢了疫情防護網,確保鎮域內平安穩定。

成立“一套班子”。由鎮指揮部統一部署、政府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片、黨員包戶,三級聯動、責任到人,通過上門走訪、電話或微信詢問等方式對全鎮所有在家農戶精準摸排,並參考精準扶貧建立“一戶一檔”信息表,對重點人員由黨員幹部包保到人。

實施“兩類管理”。一是對外地返鄉人員,上門發放告知書,要求其居家自我隔離,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保障,安排專人每天兩次上門測量體溫,定期進行心理疏導。二是對本鎮居民,要求其做到不聚會、不扎堆、不串門,鎮黨委政府和指揮部安排專人加強巡查,嚴格管理。

並行“三套措施”。一是強化宣傳引導。通過“村村響”廣播、微信群、流動宣傳車、張貼宣傳標語等方式,全覆蓋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提高村民對疫情防控的認識。二是廣泛設立勸導站。組織轄區內38個村(社區、林場)在主要交通路口,尤其是與湖北省鶴峰縣、五峰縣的相鄰地帶,共設立疫情防控勸導站40個,號召黨員、小組長、群眾輪流駐守,實現群防群控模式,做好外來人員和車輛的排查登記、體溫測量、宣傳單發放等工作。三是組織志願服務隊。成立一支由產業大戶、“土專家”、返鄉大學生等人員組成的志願服務隊伍,指導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在做好疫情防控和自我防護的前提下,搶抓農時復耕復產,鞏固脫貧攻堅成效、防止因疫情致貧、返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