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防疫故事|戰“疫”當前,海關不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文山州各級部門幹部職工義無反顧投入到防控戰鬥中,湧現出頑強拼搏的各種精神、感人故事,2月15日起,“視聽文山”將播發文山州疫情防控中的部分先進典型事蹟,今天我們來講講蔣金鴻的故事。

“抗擊疫情捐款怎麼捐啊?”1月31日上午,政協廣南縣委員工作聯繫群中有個委員在群中問道。同是政協委員的縣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陳鳳水趕緊在群裡回應“可以到縣紅十字會進行捐款”,並留下了她個人的聯繫方式。原來,該委員是廣南縣篆角鄉的愛心人士蔣金鴻。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廣南縣各級各部門都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蔣金鴻有些坐不住了。經過對接,他將 1.8 萬元的善款捐到了縣紅十字會。“國家有難,人人有責。”他留下了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他的愛心不止於此。

蔣金鴻現年44歲,在篆角鄉經營著一家超市。作為一名老闆,他像所有的商人一樣,辛苦創業;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在逐利的路途上始終懷揣著一顆感恩社會回饋社會的赤子之心。

2017年3月蔣金鴻榮獲廣南縣個體私營經濟協會頒發的廣南縣首屆網絡投票“誠信為先、守法經營”個體二等獎。篆角鄉雞街街上有一句話:“有困難?問哈蔣金鴻肯定幫得上忙。”蔣金鴻說:“篆角鄉的老百姓給了我一碗飯吃,我就要讓更多的人都端得起碗,有一碗飯吃。”一句承諾化作蔣金鴻的身體力行。

2005年的一天,蔣金鴻無意間聽說篆角鄉中心學校有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因家庭貧困輟學回家了。第二天,他就給那名貧困學生捐助1000元錢。從此,他的資助對象由學生延伸到學校,由中學擴展到小學。這一善行義舉他默默地堅持了12年,他說:“只要我還在有能力,我就不會停止助學的腳步,我希望用我的堅持,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捐資助學的行動中來,讓更多的寒門學子能在求學路上走得更順,走得更遠。”

蔣金鴻的捐資助學對象除了貧困學生以外,還向學校基礎設施擴展,他和學校商議,只要老師認真負責教育好孩子,在學生用具、學校體育用品、學習用品有困難,都可以找他反映,能想辦法的他一定想辦法給予解決。15年時間,蔣金鴻先後資助篆角鄉中小學校電腦4臺,床架60套,學習用具、學習用品不計其數,資助貧困學生20餘名。在艱難的打拼中,他先後出資了近30萬元幫扶貧困學生。而面對這次疫情,他捐得更加乾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