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式裁員”刷爆全網:比“被裁”更可怕,是你根本沒有危機感

“聖旨式裁員”刷爆全網:比“被裁”更可怕,是你根本沒有危機感

  • 作 者 | 董超,GHR簽約作者

1


2020年,21世紀的第三個10年就這樣到來了。

然而,並沒有一點驚豔,甚至有點讓人不知所措。

因為,就在19年的尾巴上,一公司的霸道裁員,在網絡上又引發了熱議。


有網友曝出,神舟優車HR在被裁員工的工位旁,直接宣讀裁員決定,讓員工當場簽字確認,不容得半點溝通的餘地。


看到這個場景,我就想起一個詞:“聖旨式裁員”。

這兩位人事(HR)經理,在工位邊上,在大庭廣眾下,拿著一份“單方面裁員”的紙,一個宣讀,一個拍攝,氣勢如同屈尊降臨一線的天朝上使宣讀聖旨一般,不接受協商,不接受提問,不接受反駁。


員工認為公司這是單方面的通知,沒有經過協商,即便協商也不同意。

HR繼而說到,現在確實不是協商,就是公司單方面的解除。


神州優車HR裁員視頻↓↓↓


視頻一曝光,神州優車的HR果然就被全網罵慘了!


此前,曾有多名網友通過脈脈、微博等渠道爆料,稱神州優車正在大量裁員,卻不想多賠錢,就以試用期不符合錄用條件等為由單方面解除員工勞動關係。目前公司已經有大量員工被裁,下月還有一批裁員名單。


“聖旨式裁員”刷爆全網:比“被裁”更可怕,是你根本沒有危機感


對此,神州優車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公開回應:

“公司此前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員工進行了多次溝通並提供相應補償,溝通未果後出現視頻中的情況,但無論如何,處理方式確實欠妥當。”

另外他表示,關於網上的“套路裁員”實屬無中生有。


這裡,我們也不再去深究有關神州優車裁員的事情,因為更重要的是面對裁員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2

裁員,是一隻黑天鵝


2019年,網絡傳出了太多大公司的裁員,鬧得人心惶惶。

不出所料的話,2020年,此類消息依舊會不時見諸網絡。

大公司給出了人性的裁員方案,可對更多沒有拿到賠償的人來說,又該如何是好呢?

在經濟寒冬面前,人人自危。


都說35歲是職場的一道坎,到了今年,我也是跨過了30歲的大關,正式向35歲邁進了。這道坎,對於我而言,似乎也越來越近。

這個時候,我會思考,接下來的時間,究竟要如何安排,才能不懼職場的風和雨?

這個問題,也是每一個混跡職場的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並不是真正的體會到這種“危機感”。


就在頭兩天,我同事給我看了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38歲的文案工作者,不堪長期的職場重壓,選擇了裸辭。

眼看著還有一個月就可以拿到獎金,他毅然選擇了放棄。


一個接近40歲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有學費,是怎樣的情況下,才會讓他選擇裸辭?

這種感受,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著都有點壓抑。


選擇裸辭,或者被辭退,似乎都是同樣的結局。

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真的未可知。

對我們而言,某天突然失去工作,實際上是一件”黑天鵝“事件。

我們完全預測不到,在哪一天、什麼地點,企業就會找你談話,然後告訴你,“很不幸,你被裁員了”。

在受到黑天鵝事件影響的環境中,我們沒有預測能力,並且對這種狀況是無知的。

既然黑天鵝事件是不可預測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去適應它的存在。將自己最大限度地置身於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下,來享受黑天鵝現象的好處。


什麼好處?

為了避免被裁掉,或者失去工作後不至於餓死,而選擇活在“居安思危”裡面,這樣一個好處。


3

系統梳理自身所長

是生存的根本


危機感只有帶來行動,才是最有價值的。


我們每天似乎都很忙,忙得沒有半點時間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究竟在這忙碌的日子裡,獲得了什麼。

只有當自己被裁掉的那一天,心生怨念的同時,也帶來了悔恨。

當自己只會喊冤“我這麼努力,憑什麼開除我”之後,好像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證明自己究竟有哪些法寶值得企業把自己留下。


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中形成了一種慣性。

這種慣性讓自己忘了系統的學習,而是專注於眼前僅有的那點瑣碎的事情。


黑天鵝事件的一個特點就是:

讓我們意識到,自己除了過度專注於已知知識以外,對總體的事物是不太關注的。

也就是,自己沒有形成體系,沒有給自己結一張可以接住自己下墜的網。

我們不會自然而然地認識到自己不會學習。

相反,在每天的忙碌中,會感覺到很充實,以為自己學到了很多。

可是,2019年已經過去了,你這一整年究竟做了哪幾件大事,說得清嗎?


大多數人是說不清的,因為每天雖然很忙,但處理的事情太過日常,以至於成了“雜事專家”,而不是“某一領域的專家”。

所以,當某天一個新人出現,拿著更低的薪水,做著同樣的事情時,你的存在又有什麼價值呢?

因此,自己要懂得系統地梳理自己的知識,讓已有的知識成為體系,觸類旁通,結成一張很大的網。

只有站在這張網的中央,自己才能坐懷不亂,才能面對任何撲到網上,企圖打敗自己的極端事情發生。


4

高效的自律

讓成長成為一種習慣


知識體系的形成,離不開一樣東西,那就是自律。

很多人都是晚上信誓旦旦,第二天起床一切照舊。

如果冬日裡,連逃離溫暖的被窩都需要“上班遲到會罰款”作為動力,自己又哪可能成長?

這個社會,在懲罰那些隨波逐流的人同時,也在給自律的人特別的獎勵。


如果自己用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個企業裡的人,絕大多數在企業待了一兩年後,就被同化了。

對日常事務的熟悉,對外界變化的恐懼,讓他選擇繼續安逸下去。

就像鴕鳥一樣,選擇把腦袋插入沙子裡,用視而不見,安慰自己躲過了外面的危險。

因此,哪怕自己比別人每天多鍛鍊一小時、多看一小時書,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現明顯的不同。


自律,也是會上癮的。

人容易被環境同化,形成慣性,自律其實也一樣。

只是這種慣性,正是我們想要的。

我有個朋友,自律到讓人可怕,只要沒有特殊安排,每晚11點睡,早上5點起。

睡前看一小時書,起床先鍛鍊,洗簌完畢吃早餐之後,繼續學習,才再去上班。


大多數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可他不僅工作做得漂亮,個人能力也有著顯著的提升。

前年,他在北京年薪40萬,但去年一年,薪資直接翻倍。

在北京這種高智商雲集、競爭如此激烈的城市,他能有如此成績,著實讓人佩服。

我問他,很多人也自律,但為什麼沒效果?

他說,這和努力一樣,假裝自律和高效的自律,根本不是一回事。

所以,自律,就要做到真的自律。太多人選擇欺騙自己,然後嚷嚷著付出了沒回報。回報這種事,是做給自己看的。這都要騙自己,有意思嗎?


5

心態要好

沉不下去就飛不起來


有時候,自律了,也高效了,但依舊看不到成果。此時,不要著急。

很多事確實不是砍柴生火那樣立竿見影,需要沉澱,需要機遇。


我還記得我們初中班主任跟我們說,學習的時候,要像大魚一樣沉在池塘底部,不顯露,方能成就大事業。

那些總在水面上漂的,都是小角色。

釣魚的人,都是把線放長,把魚鉤伸到糖底,也沒見誰放在水面的。


我覺得我們老師就是有大智慧,說出的話都能讓學生記一輩子。

想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也不能少。之所以還沒看到成績,可能是其中某個要素還缺失。

心著急,就吃不了熱豆腐。自己就要沉下去,用心去診斷,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比如認為能力達到了,依舊沒起色,那是不是因為平臺不行,需要換一個?

此時再反過來看,自己織的那張“網”裡,有沒有一根叫做“勇氣”的“絲線”?

只有有了勇氣,才會跨出離職的一步,去尋找更適合的棲息地。

看到沒,心態不是獨立的。自我成長的每一方面,都不是孤立的。我們的成長,始終沒有逃離那些關鍵要素。


所以,既然不知道裁員或失業這隻“黑天鵝”究竟什麼時候出現,何不坦然面對它,把它當成一次將來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只有這樣, 自己才有足夠的動力提前做好準備,以一己之力,抓住這隻“黑天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