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光:文明生活“11條”,助力打贏“防疫戰”

<strong>作者:廣東省社工與志願者合作促進會會長、廣東省團校志願服務研究中心教授 譚建光

自從2020年1月中旬開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蔓延的工作以來,全國人民積極響應、自覺配合,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的趨勢,進入穩定防控的新階段。習近平同志提出“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要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工作,加強疫情特別嚴重或風險較大的地區防控。”為此,我們要按照中央文明辦《關於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的要求,“教育人們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強化尊重自然、保護動物的生態文明意識;引導人們保持積極樂觀、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態,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每一個人都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在工作、學習、生活的一個個環節中,更好地配合“防疫阻擊戰”的部署和要求,更多地發揮中國公民的積極作用,為防控疫情作出自己的貢獻。在此,我們簡單提出防疫期間的“公民文明生活11條”,給大家參考借鑑。

顧大局、敬英雄、守規則

講衛生、護自然、重親情

勤工作、好學習、不傳謠

獻愛心、愛中國!




01

顧大局

每一箇中國人在“防疫阻擊戰”裡,自覺主動響應黨和國家的部署要求,“不傳染、不添亂”就是顧大局、作貢獻的最好表現。很多人為了阻斷傳染源,自覺配合“隔離觀察”、自覺做到“在家防護”,退掉趕赴春節團聚的飛機票、火車票;退掉年三十“閤家團圓”的訂餐;特別是外出的湖北朋友、武漢朋友,在半途中就“隔離觀察”、“離家居住”。那些在“封城”中生活的武漢朋友,更是承受很多的困難與不便。這些一件件、一樁樁的“小事”,都對中國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也帶來各種不方便、不圓滿。然而,正是這些人的防護貢獻,有助於全國遏制疫情、有序防控。目前,為了進一步阻斷疫情傳染,仍然需要很多人“在家中、戴口罩”。但是,中國人民為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就很快得到理解、主動配合,這種“顧大局”的文明生活值得點贊。

02

敬英雄


譚建光:文明生活“11條”,助力打贏“防疫戰”

當很多中國人在家中加強防護、保障健康的時候,卻有不少“逆行英雄”趕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線。從2020年1月中旬廣泛流傳的鐘南山院士84歲“出征”,擔任國家防疫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並且果斷髮出“人傳人”、“醫務人員感染”的預警;到大年三十晚上,全國各地抽調的醫生護士、解放軍醫護人員“出征”,馳援武漢;還有各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放棄休假,走上“一線”值守,開展救治患者的工作。同時,建設“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廣大員工,各級防控工作人員等等。還有提前“復工”生產“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的企業員工,他們都是“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的英雄。正是因為他們的“逆行醫治”、“衝上前線”,才能夠保衛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公民文明生活中要更多地“尊重英雄”、“敬愛英雄”,為他們祝福,祝他們戰勝疫情、健康歸來。

03

守規則


為了防控疫情蔓延、保障安全健康,各地區都會採取多種措施,也頒佈了法規、政策,出臺了措施、指引。人們就要嚴格遵守這些防控疫情的規則,自覺做好防護。一些地方出現有人進入小區不配合檢查和測溫,還粗口罵人;一些地方出現有幹部在公共場合不戴口罩還盛氣凌人。這些不遵守規則、不保障安全的做法,不僅僅對自己的防護不利,而且可能危及他人的安全健康。所以,遭到網絡上很多群眾的批評,被及時處罰處理,就是必然的。我們要在防疫工作中,培養尊重規則、遵守規則的意識,既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也保護自己的健康安全。

04

講衛生

防範“新型冠狀病毒”需要形成一系列的衛生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常通風”等等。這些習慣的形成,有些人感覺是“添了麻煩”。然而,只要每一個人從自己做起,減少病毒的傳染,包括戴口罩減少病毒在空氣中的傳染,勤洗手減少接觸、觸摸中的傳染,多消毒減少環境中的傳染等等,就為自己、家人、鄰里帶來更多的健康保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貢獻。大家這樣想,就不怕“麻煩一點、辛苦一點”換來“健康一點、安全一點”,對人對己都有好處。

05

護自然

不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2020年的“新冠”,病毒傳染的源頭,都與捕殺、食用野生動物有關係。為此,疫情在此敲響警鐘,要人們敬畏自然、愛護自然,不要捕捉和食用野生動物。其實,人們還要擴大視野、提高認識,要進一步學會敬重、敬畏一切自然事物;從生靈動物到自然植物;從河流湖泊到山野丘陵。這樣,在防控“新冠”疫情過程中,培養每一個人敬重自然、愛護環境的意識。

06

重親情

有人說,幾十年來“很久沒有與至親的人一起相處這麼長時間,也很久沒有這麼多時間感受家庭親情”。確實,隨著世間繁華、誘惑紛紜,很多人工作的時候忙忙碌碌、休息的時候聚友狂歡。2020年的春節,“居家防護、守衛家園”的防疫措施,讓很多人呆在家中,日夜相依,促膝交流,共享親情。所以,人們要在這種時刻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珍惜對父母、子女、夫妻、兄妹的情誼,多交流、多理解、多溫暖、多幸福。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成員的健康和幸福,就是對“防疫阻擊戰”的一份貢獻。

07

勤工作

譚建光:文明生活“11條”,助力打贏“防疫戰”

現在,進入“防疫阻擊戰”的第二階段,一部分人包括黨員幹部、社區農村工作者開始上班,並且投入防控工作;還有部分企業開工,加緊生產醫療防護用品和民生急需用品;另一部分大中小學生尚未開學,也有部分企業尚未開工,等候防疫形勢好轉再開工。這樣,進入工作崗位的幹部職工,就是通過辛勤的努力為防控疫情、保障健康作出貢獻。同時,在家等待的人們也可以開始“網絡工作”、“信息工作”。例如,廣東省社工與志願者合作促進會、廣東省團校志願服務研究中心聯合在微信公眾號發起“防控‘新冠’疫情——我們能做什麼”徵文活動,鼓勵青年教師、青年社工、青年遊戲人、青年志願者等撰寫指導中小學生“宅家不悶”、幫助家庭增進“親子關係”、鼓勵運用多種方式“參與志願服務,為武漢加油”的短文,受到社會的歡迎,對很多家庭和孩子有益處。所以,人們可以通過很多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工作,助力防疫,豐富社會生活。

08

好學習

防控“新冠”疫情,在家守護健康的時期,也是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的時機。中小學生既可以複習功課、打牢基礎;也可以閱讀課外讀物,培養人文科學素質,包括閱讀世界與中國文學名著,閱讀科學技術普及讀物等等,雖然不能夠出門去圖書館,但是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網絡閱讀的方式吸收“知識海洋”的營養。中青年可以利用這些難得的“休閒”時光,一方面瀏覽和了解防控“新冠”疫情的知識技術,看看哪些是自己可以參與幫助解決的,包括衛生知識傳播或者健康生活推廣等等。還有,藉此時機閱讀專業書籍,人文書籍,充實自己的思想和素質,為下一步開展工作奠定新基礎。


09

不傳謠

網絡發達、信息豐富的時代,也帶來“網絡謠言”的蔓延和傳播。人們在接受各種網絡信息、輿論消息的時候,需要運用自己的理性進行判斷,或者通過各種正式渠道的信息進行驗證。我們認為,避免“傳謠”的一個好方法就是“不盲目、不衝動、不爭風。”看到“譁眾取寵”、“標新立異”的信息時,不要急於轉發或評論,“等一等、看一看、想一想”,結合其他不同渠道的信息進行比較,再加上自己的理性分析,然後才決定是否轉發、評論。這樣,就不容易被謠言蠱惑、不容易輕率“傳謠”。

10

獻愛心

在面臨困難和風險的時候,中國人“團結一心、共同抗疫”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獻愛心、做貢獻。一是參與傳播“正能量”信息,為“逆行戰疫”的醫護人員、解放軍戰士、防控工作人員支持和鼓勵。二是參與捐款捐物,及時支援武漢、湖北和全國各地的醫治、防治物資。三是參與公共場所、社區鄉村防控疫情的志願服務,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作力所能及的事情等。這次“防疫戰”中,志願者在線上線下、在城市農村、在醫院工廠等都作出愛心奉獻、發揮積極作用。


11

愛中國

譚建光:文明生活“11條”,助力打贏“防疫戰”

“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有中國心”,在防控“新冠”疫情的時期,更加需要每一個人“維護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樹立中國信心、贏得中國勝利。”在境外、在外國,有各種各樣的人對中國擔心,對中國關注,也存在誤解和偏見,出現指責和爭議。我們要做“文明中國人”,一方面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自覺為防控疫情出力貢獻,就有利於改變國際社會的看法;另一方面有理有力、有情有據地發出“中國聲音”,不是盲目衝動,而是以理服人,爭取更多國家和人民對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的理解和支持。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中國人的“文明生活11條”非常簡單,但是切實有用,希望廣大社工和志願者分享傳播,讓社會廣泛瞭解,讓社會人人踐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