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真的一無是處嗎?為什麼我們只能選擇和病毒共存?


病毒真的一無是處嗎?為什麼我們只能選擇和病毒共存?

說起病毒,我們人類總是一臉嫌棄,但我們真的瞭解病毒嗎?它真的一無是處嗎?它和我們人類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下面,我們就來粗淺的瞭解一下。

一、病毒的前世今生和人類的恩怨情仇

病毒的歷史有四十億年,而人類就算從古猿人算起也不過幾百萬年,病毒和地球幾乎同齡,是大部分生命體的前輩,也包括人類。

病毒的構造十分簡單,你可以想象它是一個蛋白質球體,裡面有極少的DNA或者RNA。它不是生命,唯一的目標就是複製複製再複製。它的名聲也很壞,特別是對於人類而言,它簡直罪大惡極。比較臭名昭著的有天花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等,這些病毒奪取了數以億計的生命。

病毒真的一無是處嗎?為什麼我們只能選擇和病毒共存?

病毒有很多手段可以摧毀人類,比如:

瓦解人體免疫系統,比如hiv,這屬於直接攻城略地

干擾抗原遞呈細胞的傳遞信息過程,這等於殺死信使,麻痺免疫系統

干擾細胞凋亡,人體細胞在感染病毒後會自殺,防止病毒擴散,同時召喚免疫細胞。但病毒可以快速殺死被感染細胞,等同於精準刺殺

抗原漂移,病毒改變自己的囊膜表面的糖蛋白,改變抗原決定簇逃避免疫追殺,等同於易容術。(分子模仿:有的病毒甚至直接易容成宿主自身蛋白的抗原決定簇的樣子,搖身一變成了友軍)

抗原轉換,不同的流感病毒感染同一個宿主的時候,基因組之間會換來換去,導致新抗原,等同於變形金剛。

病毒真的一無是處嗎?為什麼我們只能選擇和病毒共存?

病毒還有其他很多方式可以幹掉免疫系統,總結看來,病毒既兇殘又狡猾,它能夠直接殺死人體細胞,也可以讓細胞感染後遭到免疫系統攻擊,是人類免疫系統的天敵。

因為它的形態太多了,所以人類的研究的腳步始終跟不上它的進化,比爾蓋茨就曾經在2015年TED演講中說過:現在病毒帶給我們的危機遠勝於核武。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更加重視基礎衛生保健的研發,在下一場疫情來臨前做好準備

,而這注定是一場艱苦卓越的鬥爭。

二、病毒真的一無是處嗎?它們也擁有不為人知的優點

人類裡有好壞有壞,病毒也有好有壞。讓我們膽寒以及避之不及的是那一部分壞病毒。實際上,也有很多病毒對地球、對人類都有很大的幫助。

病毒真的一無是處嗎?為什麼我們只能選擇和病毒共存?

1、海洋聚球藻是海洋中含量十分豐富的細菌,它們包攬了地球四分之一的光合作用,而這種細菌中捕捉光子的蛋白編碼基因正是來自病毒。換句話說,

地球上10% 的光合作用都是病毒基因開展的。也就是說,你每呼吸十次,就有一口氧氣是病毒惠予的。

2、一億年前,哺乳動物的祖先干擾了一種病毒,獲得了最早的合胞素蛋白,同時產生了最早的胎盤,所以病毒對我們的生存功不可沒,原本就沒有什麼它們和我們,生命本質上只是一堆不斷混合,不斷乾坤大挪移的DNA而已。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病毒,就不會有人類。

病毒真的一無是處嗎?為什麼我們只能選擇和病毒共存?

3、研究發現,人體內有很多病毒,比細菌還多。只不過和免疫系統保持了一種動態平衡,相安無事而已。這些病毒大多隻能感染細菌,要是沒有它們,細菌可能就造反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病毒即是破壞者又是守護者。目前,我們人類抵抗細菌的主要方式是抗生素,而抗生素有效的同時也有一個致命缺陷,就是會促使細菌進化產生抗性,而運用病毒來攻擊細菌已經成為了備選的另外一條道路。

由此可見,病毒並非一無是處,它是地球生態環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三、展望未來,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和病毒和平共存

2002年11月,SARS爆發,可能起源於中國蝙蝠,然後到了果子狸,買賣的過程中,人類成了宿主,事實證明,這種病毒的生物學特徵適合人和人之間傳播,它能附著在細小的氣溶膠顆粒上在空氣中傳播。

2012年,沙特出現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基因鎖定在了非洲蝙蝠身上。但是非洲蝙蝠怎麼會影響中東呢?原來駱駝身上普遍懈怠MERS病毒。截至2015年2月,1026人被診斷為感染MERS,其中376人死亡。幾乎所有病例都發生在沙特,可能MERS最擅長的還是攻擊免疫系統因病削弱的人。

病毒真的一無是處嗎?為什麼我們只能選擇和病毒共存?

而這一次新冠狀病毒爆發,其中依舊有著以上兩次病毒的影子在其中。實際上,人類更擅長意外的“製作”病毒,而不擅長清除,比如在養豬場調製出新型流感病毒,而屠宰黑猩猩則催生了艾滋病毒。儘管有疫苗、抗病毒藥物和公共衛生策略聯合加急,但病毒仍然能夠狡猾逃脫。

當然,我們也不是沒有徹底消滅過一種病毒,比如天花,這個病毒中的大魔王就徹底被人類擊敗了,目前全世界僅有兩個實驗室還保存著樣本。但妄圖擊敗所有的病毒是不現實的,病毒本身就是地球上生命的基本形式,對於一些壞病毒,我們只能做好預防,時刻努力,但卻無法避免。

最後,我們應該瞭解的是:對於病毒,我們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做好公共衛生系統的建設,以迎戰一部分壞病毒的進化;另一方面,我們個人要在平時特別注意衛生,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壞病毒的附著。

參考資料:《病毒星球》及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