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孩子教給我的事


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蹣跚學步到踏入校園,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兒子從可愛的小奶娃長成了明朗的小少年。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從孩子的生長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


這些年孩子教給我的事


1.不必焦慮,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


記得孩子小時候說話晚,鄰居家差不多大的孩子已經能說完整的句子了,我們家的娃才只能說一些簡單的詞。當時雖然心裡暗暗焦急,但是沒有說過孩子你怎麼這麼笨。每天仍舊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玩遊戲。直到有一天不到兩歲的孩子對著外面的大雨說:“媽媽,你看,滂沱大雨!”我知道花兒要綻放了。


後來孩子上了幼兒園。孩子喜歡安靜,不太愛說話,討厭聲音較大的環境,不怎麼和小朋友一起玩。心裡又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社交方面有問題。但我沒有強迫孩子去結交其他小朋友,他不喜歡聲音大,那我就尊重他,給他安靜的環境。慢慢地我看到他既能在校園裡奔跑,和小夥伴嬉笑,又能自己在房間裡安安靜靜地看書。我知道花兒要綻放了。


人生路漫漫,偶爾有一陣風雨需要去抵擋,有一座山峰需要去攀爬,這都是人生的風景。不要擔心,不要焦慮,就好像它們不存在一樣,朝著人生的目標繼續去做你該做的事。風雨會被陽光驅趕,山峰會被腳步丈量,靜待花開。就像冰雪奇緣裡的一句臺詞:如果看不清未來,就走好當下的路,做你此刻該去做的事。When one can see no future, all one can do is the next right thing.


這些年孩子教給我的事


2.和孩子一起讀書吧,你可以得到的比想象得要多。


或許是為了彌補自己兒時的缺憾,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準備書籍,不同的年齡閱讀不一樣的書籍,一路下來孩子對閱讀一直保持著高昂的興趣。只要不是加班出差,我和孩子基本都會在睡前讀一會兒書,讀著讀著我就發現親子共讀是一件一箭三雕的事情。


首先持續的親子共讀讓孩子領略了文字的美,識字多,想象力豐富。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可以閱讀電視屏幕下方的字幕。現在寫作文毫不費力,常常剎不住車。作文被老師誇不落俗套,而且經常被當作範文在班上朗讀。這都歸功於日常閱讀的積累。


其次是親子共讀讓我保持了一顆童心。由於經常接觸兒童讀物,讓自己保持住了一顆活潑好動的童心。儘管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壓力較大,但仍經常止不住地去探索生活中的小美好。很多人都說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我想並不是我的外貌出眾,而是因為童心讓我從內到外散發出了青春的氣息。這應該是長期堅持親子閱讀的緣故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親子閱讀讓我和孩子有了互動話題。去年暑假我和孩子一起讀了少年版的四大名著。讀到精彩處,我就會和孩子討論諸葛亮這一招如何妙,在其它地方有沒有擁過。水滸傳裡的打打殺殺放到現在可以用什麼方式解決。這樣既讓孩子瞭解了經典,也開拓了思考問題的思路。現在正在和孩子一起讀哈利波特,整個魔法的世界是那麼的神奇,我和孩子經常互稱麻瓜。

很多父母和孩子談話大部分是單方面的輸出。要麼是父母教育孩子,孩子左耳進右耳出隨口答應。要麼是孩子向父母喋喋不休地說,父母沒有興趣隨口應承。親子共讀能讓你和孩子用用獨有的語言密碼,不僅會讓你和孩子之間有了很多互動話題,更能讓你和孩子保持溝通的橋樑,避免成為住在一起的陌生人。


這些年孩子教給我的事


3.專注可以給你帶來成就感。


孩子的夢想是當一名工程師,對橋和道路特別感興趣。老家的房子有一個小院子,有一天孩子自己在院子裡拿粉筆專心地畫來畫去,誰叫也不應,整整畫了一下午。畫完後叫我過去看,我都驚呆了。他畫了一幅很詳細的交通道路圖,大到路與路的交叉,小到路中間的方向分割線,十字路口的轉向箭頭。我永遠都忘不了孩子把這幅圖展示給我的時候,眼睛裡閃爍著的光芒,如星星般耀眼,小臉滿是驕傲與自豪。

反觀自己,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經常想提高效率同時處理很多事。可是弄來弄去,經常不知道在忙什麼,一天就過去了。完成一項工作花了兩倍的時間,看一場電影連情節都記不全,幹什麼都沒有成就感,還弄得自己非常焦慮。後來我也試著讓自己像孩子那樣專注,做事情時只想著手上的這一件事。這種感覺特別棒,每件事情都能像一把錘子一樣在自己的心裡落地有聲,回憶一天時都是成就感滿滿。


這些年孩子教給我的事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單向輸出的過程,它是一個互相充盈的過程。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父母也可以通過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好父母不把教育孩子看成是枯燥的責任和義務,而是當做自己的“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富足”,只有能夠享受教育的人,才會演繹教育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