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己的食慾,日本不顧各界譴責依然捕殺海豚,手段極其殘忍

昨天我分享了一篇日本捕鯨的文章,收到了大家的強烈反響,日本不光捕殺鯨魚,就連可愛聰明的海豚也沒逃過日本的捕殺。在日本本州島最南部的和歌山縣,有個叫太地町的小村鎮,面朝太平洋,三面懸崖高聳。5.96平方公里的鎮上,住著約3600名居民,其中約1/3從事漁業。表面上看,小鎮處處標榜著對鯨類動物的喜愛:鎮中心樹立著微笑的鯨魚模型,渡船粉飾成海豚的造型,地上石板印有擬人的海豚形象,鎮上還有專門供奉鯨靈的寺廟……這裡包裝得好像一個主題公園。然而背後,卻暗藏殺機。

為了自己的食慾,日本不顧各界譴責依然捕殺海豚,手段極其殘忍

17世紀初的江戶時代,太地町的漁民們發明了長矛捕鯨法,“鯨魚鎮”太地町成為日本傳統捕鯨法的發源地。到了現代社會,捕鯨是當地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頒佈了禁止商業捕鯨令,但一年後,“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鯨”行為仍然存在,而且日本的海豚和小鯨捕殺量增長了3倍。如今每年,平均有2.3萬條海豚被日本“合法”圍殺。光是在小小的太地町,就要“處理”1500多條海豚。

為了自己的食慾,日本不顧各界譴責依然捕殺海豚,手段極其殘忍

日本漁民目前使用一種高效定位與捕捉海豚的方法,每天可捕海豚百隻以上。藉助這種定位技術,漁民發現海豚的確切位置後,將漁船一條一條、間隔相同距離排布,每條船兩側都放著不鏽鋼長杆,杆底呈喇叭狀,漁民用錘子反覆敲擊長杆,敲擊聲經水波傳遞形成一堵聲音牆,海豚會發現自己被聲音牆與海岸線所困、驚慌失措。

為了自己的食慾,日本不顧各界譴責依然捕殺海豚,手段極其殘忍

為躲避聲音,海豚會試圖岸邊游去,但過強噪音將造成海豚失去方向感。用這種方法,漁民可花幾個小時將海豚趕到太地港附近的小海灣中。此時,長途逃竄的海豚已經疲憊不堪。進入海灣後,漁民會扯網,將海豚困住。之後使用一種鋒利的金屬刺扎海豚頸部,這裡可以切斷海豚的脊椎,使海豚快速、“不痛苦”地、“人道”死亡。之後,漁民還會用木塞塞住海豚商品,防止血液湧進海灣。實際這種捕殺方法根本不是“不痛苦”,海豚被刺中後不會立即死亡,痛苦地蜷縮、拍打會持續幾十分鐘,一些海豚被拖到屠宰場時還在活動。

為了自己的食慾,日本不顧各界譴責依然捕殺海豚,手段極其殘忍

日本國內約有近80家水族館,其中近半數的園館飼養著鯨類。被抓來的海豚通常在兩年裡都會死去。而落選的海豚,作為肉類以每隻500美元的價格賣給當地超市或批發商。成了市民的盤中餐。5000噸海豚肉出現在日本市場上,大多數普通市民卻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吃過海豚肉,因為包裝上寫的是鯨魚肉。

為了自己的食慾,日本不顧各界譴責依然捕殺海豚,手段極其殘忍

同時日本為了鼓勵鯨肉消費,2014年日本外務省食堂新增了鯨肉料理,

有些學校的食堂也提供鯨肉,讓孩子從小就瞭解吃鯨肉的所謂的“傳統”,不過頻率高的也不超過每月一次。(從讓小學孩子吃鯨魚肉讓我聯想到這個民族的可怕,日本做事考慮很長遠,國人要時刻謹記!)在每年長達6個月的海豚捕殺季裡,太地町漁民將捕殺2000至3000只海豚。屠殺進行時,整片海灣被海豚的鮮血染紅。

為了自己的食慾,日本不顧各界譴責依然捕殺海豚,手段極其殘忍


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主演的《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影片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影片講述在著名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的帶領下,一群動物保護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這一海灣,深入現場,記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海豚的血腥場面。

為了自己的食慾,日本不顧各界譴責依然捕殺海豚,手段極其殘忍


海豚是智商很高的動物,與人類的關係也十分和諧。世界上流傳著很多海豚救人的動人故事,海豚發現有人溺水,它就會將人托起推到岸上去。有人說,海豚救人是在練習營救同伴。因為海豚雖然在水中生活,但仍舊需要用肺來呼吸,所以它們自己也會偶爾溺水。海豚是高社會性的動物,當它們發現同伴溺水後,就會將它托出水面呼吸。按照這種邏輯,海豚救人似乎是生性使然,但多數人還是願意相信,海豚救人就是它們智慧的善舉。

為了自己的食慾,日本不顧各界譴責依然捕殺海豚,手段極其殘忍


一隻成年海豚的智商相當於6-7歲的兒童的智商,所有生物中海豚的智力僅次於人類。有的科學家說:將猩猩、海豚和人類的大腦做個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猩猩是遠比不上海豚的。一頭成年海豚的大腦約重1.6公斤,佔總體重的1.17%;人類的大腦約重1.5公斤,佔總體重的2.1%;而猩猩的大腦只有約0.25公斤,佔總體重的0.7%。

不要為了追求利益,最後只能在自然博物館才能看見海豚,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下2020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