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中國遊客,各國旅遊業該咋辦?

少了中國遊客,各國旅遊業該咋辦?

如今本該是旅遊旺季,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連日來,許多國家對邊境實施管控,中國方面暫停旅行團出境,全球旅遊業面臨著巨大的困境。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國家的旅遊部門“大顯神通”,紛紛調整海外市場策略,以求度過這次危機。

少了中国游客,各国旅游业该咋办?

資料圖:遊客為出境遊辦護照。中新社發 劉文華 攝

新西蘭:重新分配經費,加強海外推廣

因新冠肺炎疫情,新西蘭實施了邊境管控,禁止中國遊客入境。而新西蘭旅遊局也開始研究中短期的市場策略,並表示可能要增加對北美和澳大利亞遊客的宣傳攻勢,來彌補旅遊業損失。

“假設中國遊客入境在兩個月內降到零,大概需要四個月才能恢復到以前的水平,旅遊業大概會產生5億新西蘭元的損失。” 新西蘭旅遊局首席執行官Stephen England-Hall說。

少了中国游客,各国旅游业该咋办?

新西蘭瓦納卡湖Lake Wanaka,位於南阿爾卑斯山東麓,海拔280公尺,面積192平方公里,最深點可超過300公尺。中新社發 張鍾明 攝

目前,新西蘭旅遊局希望塑造新西蘭作為“澳大利亞人的冬季度假勝地”的形象,同時也會將重點放在加拿大和美國市場。在此之前,這部分市場一直表現良好,並與新西蘭有直航。此外,脫歐後的英國遊客市場也成為了新西蘭旅遊局的新目標。

Stephen England-Hall表示,新西蘭旅遊局劃撥給中國市場的營銷經費要重新分配,這部分資金會拿來做增量市場的新的推廣工作。據瞭解,2月底,新西蘭旅遊局將於在韓國和日本舉行推廣活動,已有17個旅遊單位報名參加。

馬來西亞:舉辦旅遊展,吸引鄰國遊客

2020年本來是“中馬文化旅遊年”,但迫於疫情影響,馬來西亞旅遊業也不得不作出策略調整。

日前,馬來西亞旅遊總會(MATTA)宣佈將舉辦首屆馬來西亞國內旅遊展(MATTA Fair Cuti Cuti Malaysia),意圖吸引本地以及周邊東盟國家遊客。

MATTA主席陳國良(Tan Kok Liang)認為,中國遊客僅佔來馬遊客總數的13%,而東盟國家遊客所佔比例則高達69%,再加上長期居住在馬來西亞的外國人,若本次旅遊展能成功吸引他們,將緩解旅遊業在疫情期間的經營壓力。

少了中国游客,各国旅游业该咋办?

資料圖:中國遊客體驗馬來西亞檳城TheGravity繩索挑戰。

此外,陳國良表示,為減輕相關企業壓力,馬來西亞國際旅遊展會為參展商提供40%的優惠,展位費用將從4500林吉特(約合7588元人民幣)下調至約2000林吉特(約合3372人民幣)。

泰國:拉動國內旅遊,努力開拓新客源

對泰國來說,中國觀光客是極重要的收入來源。2018年泰國的國際觀光客總數達3826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就佔了1035萬人次。而此次疫情對泰國旅遊業的影響非常明顯。

對此,泰國普吉旅遊業協會長普密吉表示,在接下來的3-6個月裡,估計旅遊業損失達百億銖,因此有必要發掘其他市場的遊客進行彌補,如德國、印度。而中國市場停飛的客機,要適當調配到新市場,以吸引更多新遊客進行彌補。

南部賓館經營商公會長功薩也認為,目前衛生部和各府的疾病控制措施做得很好,旅遊業仍有能力接待好前來的遊客。政府要加強拉動泰國人國內旅遊,讓旅遊業減少損失,加強開拓其他國家遊客來源,讓旅遊業渡過難關。

少了中国游客,各国旅游业该咋办?

當地時間2020年2月4日,泰國春武里省,在當地的綠山國家動物園內,一頭大象正在泳池中潛水。該動物園時常會進行大象游泳和潛水錶演,以吸引遊客推廣旅遊。

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 各國與中國共同面對

毫無疑問,這次疫情不僅是中國面臨的挑戰,更是對全球旅遊業的一次考驗。

據《2019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旅遊業發展迅猛,2018年對全球GDP的綜合貢獻高達1509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從近三年數據看,中國出境旅遊人次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為9.1%。

少了中国游客,各国旅游业该咋办?

1月31日,應中國外交部要求,中國民航局派出由廈航執飛的民航加班包機,前往哥打基納巴盧和曼谷接滯留當地的武漢籍旅客返回武漢。中新社發 廖志國 攝

所幸,許多國家的旅遊部門都在努力與中國“共渡難關”,並對中國遊客表示了關切。

印尼旅遊部稱,印尼仍然歡迎中國遊客,並將“禮貌地對待他們”。柬埔寨旅遊部表示,沒有計劃對來自中國的航班關閉領空。而馬來西亞對華特使表示,2020年是“中國馬來西亞文化旅遊年”,相信當前的疫情對馬中關係只是一個“小插曲”。

少了中国游客,各国旅游业该咋办?

2月7日,遊客寥寥可數的倫敦唐人街。(《歐洲時報》/賈茹 攝)

2019年,世界各國都在“搶中國遊客”,相信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會盡快戰勝病毒,這樣的情景一定會重現。

等到春暖花開之時,我們再去遠方!來源:新西蘭天維網、歐聯網、《歐洲時報》、泰國《世界日報》、馬來西亞《光華日報》、中國新聞社、央視財經、《財經時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