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家長要認清自己的教育責任,給孩子營造輕鬆的家庭環境

<strong>孩子膽小,主要是因為缺乏鍛鍊。

尤其是男孩子,身上沒有肌肉也沒有力量,那麼在生活中就會缺乏控制感。這一點完全是父母的失職,陪伴孩子進行基本的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這是為人父母的義務和責任。

膽小的孩子對環境很敏感,在陌生環境裡會感到情緒緊張;對食物很挑剔,根本不願意嘗試新食物;半夜睡覺不踏實,有時會自己醒來;走出家門對父母非常依賴,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害怕陌生人,見了叔叔阿姨也不願意打招呼,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耍。

孩子膽小,家長要認清自己的教育責任,給孩子營造輕鬆的家庭環境

如何讓孩子不懦弱、不怯弱,這要從家庭教育上找原因。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只要達不到預想的要求就大發雷霆,甚至拳腳相加,孩子的性格自然會變得畏畏縮縮、謹小慎微。有些父母的家教太嚴,規矩也太多,這個不許摸、那個不准問,久而久之,孩子變得循規蹈矩,但卻毫無創新和探索精神。還有些父母脾氣暴躁,而且沒有原則性,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會受到打罵責罰,在這樣糟糕的家庭環境裡,就容易變得膽小謹慎、性格懦弱。

<strong>除此以外,孩子對家庭環境的依賴,也是性格膽小的原因之一。

爸爸媽媽呵護孩子,爺爺奶奶溺愛孫子,不管是在生活細節還是學習過程中,即使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人也會想盡辦法代勞。穿衣服、繫鞋帶,甚至是背書包,出門前叮囑一大堆注意事項,上學和放學路上高度警覺、如臨大敵,就怕孩子犯錯和出問題,在這樣的家庭和教育環境下,孩子只要走出家門就感覺父母不放心、自己不安全,甚至感到緊張害怕,而只有待在家裡和父母在一起,才會覺得安全和放心。

孩子膽小,家長要認清自己的教育責任,給孩子營造輕鬆的家庭環境

孩子缺乏父母的鼓勵,也會變得膽小。

面對陌生、未知和危險的外部環境,孩子謹小慎微地伸展手腳去探索發現,不知道後果,也不知道對錯,如果在舉止言行上得不到父母正向和積極的反饋,那麼就會變得縮手縮腳,越來越不敢嘗試和試錯,也就在所難免。

<strong>對於膽小的孩子,父母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

那麼對於膽小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呢?

1、家庭環境要和諧,讓孩子能夠放開手腳,自由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

2、父母不能寵愛和嬌慣孩子,對孩子的錯誤言行要合理教育、及時糾正。

3、父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照顧自己。

4、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到戶外遊玩,使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孩子膽小,家長要認清自己的教育責任,給孩子營造輕鬆的家庭環境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幸福快樂的,但是性格怯懦的孩子卻往往悶悶不樂,不敢結交新朋友,也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總是擔心自己說錯話、做錯事,因而只能躲在角落裡看著別的小朋友開心玩耍,自己卻不敢走上前去。長此以往,等到孩子長大需要獨立生活時,孩子的性格缺陷就會擴大,影響到以後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對於孩子的膽小,

父母不應該掉以輕心,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在工作中稍不順心就拿孩子發火,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影響孩子身心發育,得不償失。

孩子膽小,父母要認清自己的教育責任,給孩子營造輕鬆、和諧的家庭環境,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打罵責罰,才能讓孩子的教育走向正軌,讓孩子逐漸變得大膽、自信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