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聲音丨致敬那些在抗擊疫情中,默默付出的平凡人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市健全工作體系、織密防控網絡,眾多黨員、群眾奮戰在一線。秦皇島電臺新聞綜合頻率推出特別報道《防疫一線聲音日記》,記錄一線工作人員日常工作。

“堅守在新聞一線的記者同樣是這場防疫防控阻擊戰的逆行者,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險,我們希望每一位一線記者在完成採訪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保護好自己。 ”

我叫李振寰,我是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員工,也是一名志願者。疫情發展以來,公司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已向武漢緊急捐贈了兩批總價值1100萬元人民幣的防疫通用物資,作為一名志願者,也希望為阻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目前安利秦皇島分公司累計向堅守在一線的公安、市場監管部門及新聞一線記者贈送醫用酒精300斤、醫用手套500雙,希望能盡一份綿薄之力。

我每天都會關注新聞報道,尤其是疫情期間,我知道每一個新聞報道背後,是一線記者的辛苦付出。所以堅守在新聞一線的記者同樣是這場防疫防控阻擊戰的逆行者,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險,我們希望每一位一線記者在完成採訪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保護好自己。


一線聲音丨致敬那些在抗擊疫情中,默默付出的平凡人

一線聲音丨致敬那些在抗擊疫情中,默默付出的平凡人


一線聲音丨致敬那些在抗擊疫情中,默默付出的平凡人


2020年 2月13日 星期四 陰

“我們夫妻倆都是黨員,守住防線,守護人民群眾的安全,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和使命。”

我是海港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北環路中隊的崔江宏,在開展疫情防控的第一時間,我就向單位遞交了請戰書,深入一線執勤,直到今天,一直吃住在工作崗位上。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區裡建立了隔離點位,隔離觀察從湖北返回的人員。我一直駐紮在其中一處,負責隔離區域全天24小時的物資管控和安全防護工作。

如果說自己沒擔心過,那是假的。現在,我和愛人都在一線,她每天在社區進行排查,家裡三歲的孩子只能由老人照顧,我們倆要是出現問題,孩子就可憐了。但是作為 “抗疫”最前線之一,隔離點是維護安全的重要防線,只有守住這道防線,我們的城市才不會出現更多的感染人群,我們夫妻倆都是黨員,守住防線,守護人民群眾的安全,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和使命。


一線聲音丨致敬那些在抗擊疫情中,默默付出的平凡人

“夜深了,望著夜空裡的點點星光,看著小區裡亮起又熄滅的燈光,雖然身體十分疲憊,但是能為居民守護著一方的平安與健康,我感覺到十分欣慰和幸福。 ”

我叫常勇,是海港鎮東鹽務村主任。說不累是假的,可是為了全村的父老鄉親,再累也得堅持。早晨七點,我隨意吃了一口早飯,就趕緊到兩個小區檢查點進行檢查,看看值守人員在崗情況,叮囑哥幾個務必別凍著,再問問早晨交班時有沒有特殊情況,因為走得急,一圈下來微微有些冒汗。

進屋拿了大喇叭我繼續在小區巡查宣傳,大爺大媽看到我總是開玩笑說“常勇啊,你這喇叭裡的內容我們都能背下來啦!快來坐著歇會兒”。喇叭有沒電的時候,可我的腿和嘴不能歇呀,防疫工作開展以來,我明顯感覺到老百姓們對這項工作的支持和保護自己的意識更深了。老人們年紀大了,手機操作都不靈活,我就當他們的眼睛,看到啥最新消息,總要跟他們多嘮叨幾句。

傍晚時分,我接到了一月二十五日從湖北迴來的一家三口的電話,前些日子一家人被送去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說實話我還挺牽掛他們。他們返秦後,主動到村委會進行了登記,然後回到家中自行隔離,在這期間我們一直都通過微信聯繫,問問他們家裡缺什麼東西,需要村裡幫著做什麼事情。就這樣,我們建立了特殊的“革命友誼”。不僅如此,我還每天爬六樓幫助他們處理生活垃圾,一家人對非常時期受到的關愛十分感動,從頭到尾都非常配合和支持村裡的工作。這不,一家三口解除隔離後,第一時間跟我報了平安,聽到他們一切都好的消息,我也打心眼兒裡高興。

白天不得空,我只能晚上到轄區經營企業勸業場進行檢查,雖然現在還沒有開業,但是平日裡有來取貨的,所以我重點要求值班人員做好取貨人員信息和體溫測量記錄。順便叮囑他們注意消防安全,尤其是正確使用、儲存消毒液和酒精。

深夜了,望著夜空裡的點點星光,看著小區裡亮起又熄滅的燈光,雖然身體十分疲憊,但是能為居民守護著一方的平安與健康,我感覺到十分欣慰和幸福。


一線聲音丨致敬那些在抗擊疫情中,默默付出的平凡人

一線聲音丨致敬那些在抗擊疫情中,默默付出的平凡人


記者| 王丹 崔佳 劉悅

編審:劉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