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醫藥股能追嗎?A股醫藥投資邏輯

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原本在低位趴著的醫藥股短期得到快速拉昇,300醫藥指數距離2018年高點只有百分之十幾的空間,藥品降價依然是未來的大趨勢。

疫情新增確診人數也出現了大幅回落,相信疫情拐點可能很快出現,即使後期有反覆,對於醫藥股也是一個逢高賣出的機會,這個時候再去追相關概念股是不理智的行為,沒有一家公司能發國難財!

對於A股醫藥行業投資邏輯和機會,我的總結如下:

中藥

中藥是A股醫藥市場特有的細分行業,很多公司都擁有國家保密配方。療效上看,各有不同,科學性上很難被完全證實,所以前些年炒的比較厲害,最近幾年市場的關注度越來越低。

曾經的醫藥一哥雲南白藥已經遠遠的被恆瑞甩在身後,恆瑞的最新市值將近是雲南白藥的4倍,曾經的中藥龍頭康美藥業、東阿阿膠分別爆出三年虛增資金886億和2019年業績預虧3個多億,中藥行業前方困難重重。

目前來看,往消費品擴展是一個不錯的方向。雲南白藥牙膏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目前雲南白藥牙膏收入佔公司總收入半壁江山,主營業利潤更是超過了八成。

同理還有白雲山旗下的涼茶,世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最開始也是從事醫藥。所以未來對於中藥公司的前景投資,重點是能否推出爆款相關的消費品。

股票-醫藥股能追嗎?A股醫藥投資邏輯

生物製藥(創新藥)

生物製藥(創新藥)是醫藥行業中最有前景的細分板塊,沒有之一。不管是腫瘤藥,心血管、還是血液製品、基因工程類,本質上來說是科技行業,是國家重點鼓勵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新興行業之一。

核心競爭力在於研發實力和投入,這類公司不管是A股還是美股股都有相對較高的估值,比如A股中的恆瑞醫藥,自從我關注它以來,動態估值(PE)就從來沒有低過40倍,這對於那些總想等到十幾倍估值的投資者就基本上沒有機會,最近幾年估值都在60倍以上,而且價格十分堅挺。

這類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本質上代表一種天然的市場壟斷,產品自然能夠獲得更高溢價,而且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也會傾向於鼓勵,以便公司能有更多的資源和財力投入下一輪研發中。

股票-醫藥股

原料藥(化學藥)

原料藥(化學藥)是化工股的一個分支,主要看的是產品價格變動對於公司盈利變動的影響。在A股炒作中叫“漲價概念股”,這兩年最常見炒作就是“維生素漲價概念”,代表公司新和成、浙江醫藥等。

原料藥(化學藥)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組成就是常規藥,也就是我們在藥店裡都能買得到的日常用藥,這類藥品一般需求比較穩定,而且價格變動不大,製藥公司的議價能力也比較弱,容易被替代,況且在藥品降價的大背景下,未來投資前景很一般。

股票-醫藥股能追嗎?A股醫藥投資邏輯

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醫藥、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醫療器械有點類似快消品,只是消費人群不如消費品,一般只是特定的患病人群,比如糖尿病人群定期測血糖,注射胰島素等。還有一些更高端,比如器官移植替換等。

醫療器械和設備的發展與醫院息息相關,目前中國的醫院和醫療資源相當稀缺,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說是“黃金十年”都不為過,只是還在不斷的探索中。

醫藥流通

醫藥流通,通常就是指我們說的藥店連鎖。在國內主要城市除了便利店之外,應該就是藥店最多了。以連鎖超市為代表的經營模式在國內的發展也已經告一段落,前不久家樂福中國48億賣身蘇寧,說明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遠去。

以前開個超市或者藥店就能賺錢,而且還能不斷的往其他城市擴展,放大經營規模,現在城市藥店基本飽和,每年的增速相當有限,所以這類公司的波動基本上和行業指數差不多。不過,未來線上藥店和線下藥店聯合發展,估計能有公司突出重圍,目前還沒有看到清晰的苗頭。

未來醫療醫藥行業的投資,創新藥、醫療器械的機會遠遠大於原料藥、醫藥流通,中藥的發展要尋找往消費品方向的突破口,否則很難有成長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