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建立一級網格10個、二級網格84個、三級網格482個,8235名幹部職工入網入格開展疫情防控。

  連日來,白銀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聚焦精細精準,充分運用網格化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管控主體、壓實網格責任,暢通抗疫的“神經末梢”。日前,一張張聯防聯控網格管理圖掛進了前線“指揮部”,每名戰士都在網格中盯準了自己的“衝鋒線”。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我們將轄區7個社區劃分為7個片區73個檢測管控點,採取“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包抓負責,社區書記、主任全面負責,社區網格員具體負責的三級網格化管控模式。同時,將機關全部黨員幹部納入社區統一調配,並通過協調區級包抓單位、動員轄區物業公司爭取更多力量,協助社區做好小區、樓棟包抓以及來銀返銀重點人員管控和24小時值班等工作。”公園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有奎告訴記者,通過掛圖作戰、一對一管控,做到了包抓領導、網格員對所包抓區域的重點人員、居家隔離對象、當日新增和當日解除隔離等動態管理信息心中有數。此外,還通過制定出入人員車輛管控流程,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結合有關新要求,進一步做到規範管理。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根據前期部署,白銀區安排18名縣級領導擔任5鄉鎮、5街道和“七點兩站”重點防控區域一級網格長,分片包抓推進工作落實;區直部門單位分別包抓39個社區。進一步靠實鄉鎮街道、村社區、小區村組主要負責人三級網格責任,開展全覆蓋宣傳、地毯式排查、無遺漏監控,織密疫情“防控網”。

  “我們轄區91棟居民樓,劃分10個三級網格,每2名幹部負責一個網格,將人員車輛的排摸、管控、宣傳、送藥、生活幫助等全部納入網格管理。”銀水巷社區黨委書記李進文就網格末端的具體工作作了詳細介紹,他說,“在排摸上,採取地毯式,通過電話、短信、微信、鄰里詢問、派出所查詢、宣傳告知書等辦法,盡最大努力把外來人員查清楚。在管控上,實行一對一,對居家隔離人員,每天回訪體溫和身體狀況、有無外出等信息並詳細記錄,同時提供送藥、送菜等服務。社區共設置4個檢測點,出入口都是24小時值班值守,按照一查二測三錄入的管控流程,出入居民使用‘雙證一碼’登記出行,既問事由,又登時間。”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在具體工作中,每一個網格員都是信息員、戰鬥員、宣傳員、服務員,通過入網入格入家入戶,把各項防控措施精準落實到點、到戶、到人,力爭把每一張“網”都築成堅固防線,把每一個“格”都拉到最後一米。

  “作為一名三級網格長,我主要負責友好路片區10棟樓611戶的防控工作,3個網格員相應都有自己具體負責的樓棟。我們挨家挨戶宣傳、排摸,確實做到了精準到戶到人。對於外地返銀來銀人員,按要求實行居家觀察,建立“人盯人”管理臺賬,每天跟蹤隨訪。截止目前,我負責的區域共排摸出外省返銀來銀人員74人,70人已解除居家觀察;省內市外返銀來銀人員24人,2人仍在觀察。”

友好路社區第一居民小組組長李作俊告訴記者。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全區各檢測卡點、居民小區、村社內外都可看到,戴著口罩的各級工作人員逐車逐人檢測登記,各種方式做宣傳,各種辦法搞排摸,密切關注隔離人員,細緻做好消殺工作……在合力扎牢這張聯防聯控網的同時,也在網格中“定格”了一個個感人的身影。

  梁莊村文書李應林談起自己的感受,他說,

“我們嚴格落實三級網格管控要求,鎮上的包村領導是我們村的一級網格長,負責安排部署和督導落實;二級網格長是村書記梁虎,負責抓全村防控措施的落實;三級網格長就是各社的社長,他們的工作最具體,要做好外來返鄉人員排摸、登記、監管,更重要的是,要動員黨員、群眾代表們參加到防控工作中來,這樣才能做到群防群控。”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白銀區:網格化管理暢通抗疫“神經末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