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中青班:抗疫一線彰顯黨員本色


「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中青班:抗疫一線彰顯黨員本色

中國利川網 全媒記者 張寶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湖北利川市委黨校中青班的結業計劃。


疫情就是命令!這時候,和成千上萬的“白衣天使”一般,中青班學員響應號召,義無反顧地奔赴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經歷著一場特殊的結業考試。


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黨校人”的忠誠與擔當,演繹著黨校學員最精彩的畢業典禮。


楊璐:抗疫一線“度蜜月”


“我明天就要進村防疫情,你咋辦?”


“我陪你去村裡度蜜月。”楊璐的丈夫一本正經地應道。


楊璐接到返鄉駐村通知,是農曆除夕晚上9點多。全家人正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央視春晚。


丈夫李岸偉知道,工作在楊璐心裡的位置。楊璐是市政府辦公室駐文鬥鄉新田榜村第一書記。今年32歲的她,因為扶貧工作,曾將婚期一推再推。


1月16日,楊璐和丈夫舉辦婚禮。


就去村裡度蜜月!夫妻二人夜裡連忙收拾行李。


1月25日,大年初一大早,在丈夫的陪伴下,經過三小時的路途顛簸,到達了距離利川城區130公里的文鬥鄉新田榜村。


一進村,楊璐就火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丈夫陪同楊璐,進村入戶開展登記和防控宣傳;他們將防控常識手機錄音,導入廣場舞音響,村裡巡迴宣傳;每天上路巡邏,粘貼宣傳標語,勸阻村民……


楊璐夫婦的蜜月,繁忙、豐富、有意義。


丁健:母親半夜做飯為他餞行


接到回村通知那晚,丁健還在恩施市的外婆家。


平日工作忙,丁健沒空看望外婆。80多歲的外婆思孫心切,總吵著要見外孫。


丁健,是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駐文鬥鄉闞家壩村“尖刀班”班長。當時,他身在恩施市屯堡鄉,距離扶貧村有200公里路程。


考慮到公共交通停運,單位決定先由在利川的同志到村開展工作。


作為“尖刀班”班長,丁健哪裡坐得住。


村裡外出務工人員多,防控任務重,丁健對村情瞭如指掌。他主動聯繫單位領導,要求參戰。


他和父親騎著摩托車,行駛了10多公里山路,冒雨趕回家中做準備。


60多歲的老母親,半夜起來做了一桌飯菜,算是為兒子餞行。丁健才吃一會,接他的車已等在屋外,母親只好匆匆打包遞到車上。


看著汽車消失在夜色裡,父母已是淚流滿面。


此時,天未亮、風很冷、雨在飄……


鄒方琴:轉遍山鄉的市場監管人


2月3日,是沙溪市場監管所負責人鄒方琴上班的第10天。


她發了這樣一則朋友圈:


“初一開始,每天全鄉範圍市場巡查,坐五六個小時左右的山路。中途,上車、下車、上車、下車……然後,泡麵、泡麵、泡麵……”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鄒方琴帶領沙溪鄉市場監管所全所3人,開展疫情防控。


沙溪鄉,山大人稀。要跑遍山鄉開展防控,豈是易事?所以,才有鄒方琴口中的“上車、下車、上車、下車……”


春節期間,鄒方琴和同事的身影,活躍在山鄉。


沙溪市場監管所關停、消毒3處活禽宰殺市場,關停全鄉47家餐飲服務單位並監督做好消毒處理,關停非必需市場主體近200戶,發放疫情防控相關宣傳資料300餘份。


對全鄉生活超市、加油站等進行巡查,對街旁路邊閒逛老百姓進行勸阻,這也是鄒方琴每日雷打不動的工作。


譚偉:發動村民捐款給抗疫一線


“譚書記,電視裡說防疫物資很緊缺,我想把身上幾百塊錢都捐出來。”


2月5日中午,文鬥鄉大杉樹村3組村民來到村委會,硬把錢塞給市委辦公室駐村第一書記譚偉手裡。


眼前的這一幕,讓譚偉十分感動。“村民懂得感恩,回報社會。”


接下來,一場由譚偉發起的捐款倡議,在村民微信群裡“炸”開了。村民們積極響應,踴躍捐款。


僅半天時間,有130名村民捐款20566元。拿到善款後,譚偉以大杉樹村村民的名義,捐給了市紅十字會。


2月7日,該村“漢返”等三類人員8人全部渡過14天居家觀察期,無一人出現異常情況。


為了第一時間開展疫情防控,1月25日,譚偉留下妻子一人照顧未滿週歲的孩子,直奔大杉樹村。


“前年駐村了,妻子懷孕、寶寶出生,我都沒能陪在身旁,欠他們太多太多了,現在只能再待春暖花開時……”說這話,譚偉話語哽咽。


蔣宏謨:為村民送物資的“跑跑兒”


利川人將代購送貨上門的群體,通常喊作“跑跑兒”。


這段時間,市科技和經濟信息化局駐建南鎮星星村第一書記蔣宏謨,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跑跑兒”。


應對疫情,村裡“封”村,許多村民生活物資告緊了。


蔣宏謨和“尖刀班”其他成員合計,在村民微信群裡發信息:廣大村民,大家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的形式把所需生活物資清單發給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代辦採購並送貨上門,憑超市小票結賬。


星星村山大人稀、坡陡彎急,距集鎮約20公里。村裡輾轉聯繫到願意送貨的超市,但送貨車又只送到山腳下,餘下的幾公里山路,就只能由尖刀班來轉運分送。


2月6日下午,下著大雨,蔣宏謨3人在山下等來了第一批代購物資。下貨,上車,打電話,送貨,搬運,銷號……瘦弱的身軀如此反覆著。


兜裡的電話又響了。這是蔣宏謨孩子當天打來的第6個電話。


“媽媽,我要你回來!”電話那端,兒子帶著哭腔。


蔣宏謨進村之前,孩子連續發了四天高燒。因為不會開車,她還得老公送,只能將兒子放在母親家。


簡單幾句寒暄後,蔣宏謨摁了手機,又迅速投入緊張的“送外賣”工作中。


審  核:譚 莉

審  籤:古學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