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撒哈拉的夜晚,風涼雲多,星辰寥落。同行的德國女士為看不到沙漠繁星而懊惱,她身旁的老公大叫“怎麼沒有星星,我就是你的星!”倆人笑著相擁。這一刻,我想起來毛姆的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不執於一念,頓覺天地清朗。——題記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慾望都市2》片段

去撒哈拉,可以說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看過電影《慾望都市2》的女同學,誰不想像女主凱莉和她的姐妹們那般,在萬頃黃沙間走出“天地唯我颯”的風姿。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慾望都市2》片段

於是,我和我的小夥伴一拍即合,迅速策劃了一個三天兩夜撒哈拉漫遊計劃。然而,在查了很多攻略之後,我倆果斷決定報一個沙漠團,而且認慫地選擇了摩洛哥,而不是三毛曾經居住過的西撒哈拉。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從馬拉喀什到拉巴特的逆時針路線

摩洛哥,北非明珠啊,西臨大西洋,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咫尺相望,東接壤阿爾及利亞,南為撒哈拉沙漠。優越的地理位置帶來了絕美的自然風光。

阿特拉斯連綿雄峰,登高盡攬浩瀚疆土,滿目曠遠遼闊;撒哈拉萬頃黃沙,沙隨風走,可傾聽風中駝鈴,可觸及皓月星辰;大西洋與地中海相會的延綿海岸,漫步藍色舍夫沙萬,偷得浮生半日閒;還有卡薩布蘭卡的裡克咖啡館、馬拉喀什的YSL花園、菲斯麥地那的舊日時光……這都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而摩洛哥不單單是風光美。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摩洛哥先後經受過多番文明的洗禮,從羅馬帝國到阿拉伯王國,再到近代歐洲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這顆北非明珠沉澱了歲月和文明,孕育了獨特的人文藝術。你可以在四大皇城裡追憶古老的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也可以在世界文化遺產裡感受帝國交替與王朝更迭;還可以到現代都市文明裡尋覓街頭藝術與時尚精神。

為此,在撒哈拉沙漠團之外,我們還為馬拉喀什、菲斯、拉巴特留出四天觀光時間,逆時針走了一遭。沒有去卡薩,心中有些遺憾,但後會有期。

總之,撒哈拉,我們來了!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摩洛哥的兩大皇城馬拉喀什和菲斯是進出撒哈拉的主要門戶。

我們這次選擇從馬拉喀什進,菲斯出,三天兩夜,包交通、住宿和早晚餐。三天兩夜的行程比較緊湊,大部分時間是在車上,路途遙遠且顛簸,還有盤山公路,對身心都是一種考驗。

第一天一早,我們在德吉瑪廣場集合,見到了同行的團友。一對德國夫妻,一對葡萄牙姐妹、一對英國年輕小夥,還有一對伊朗父子和一個韓國大叔,再加上我們兩個中國人,真是一個小聯合國了。因為小夥伴暈車,司機大叔貼心地安排我們坐在第一排,還提供暈車藥,暖心。隨車還有一個柏柏爾人導遊,十分搞怪,很快讓車裡的氣氛活躍起來。

中午時分,我們到達第一個“景點”——艾本哈杜(Ait Benhaddou)。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艾本哈杜的世界文化遺產標誌牌

據導遊大叔介紹,艾本哈杜是柏柏爾人居住的古老村落,始建於11世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古代的時候,艾本哈杜曾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重要軍事要塞。村名前的“Ksar”的意思就是由防禦性圍牆圍起來的城堡。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艾本哈杜全景

由於獨特的建築外觀,遠遠觀望竟有一種遺世獨立的孤寂蒼涼之感。所以,這裡備受好萊塢導演喜愛,成了非洲的“影視基地”。許多知名影片都在這裡取景,比如《阿拉伯的勞倫斯》《木乃伊》《角鬥士》還有《權利的遊戲》《紅海行動》等。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走進艾本哈杜

走進艾本哈杜,如同進了迷宮,容易迷路。如今原住民幾乎都搬離了這裡,留下的就是一些商戶。五彩斑斕的傳統服裝、布料和手工藝品,掛在土黃色的牆頭上,讓原本色彩單調的村子多了些靚麗。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似曾相識的一幕。導遊大叔帶著我們七拐八繞進了一戶人家裡,說給我們看看摩洛哥傳統掛毯是如何製作的。結果,導遊請我們進了一間滿是掛毯的房間,讓大家坐好,一人一杯薄荷茶,開始一張掛毯一張掛毯介紹,最後都會問一句“要嗎?”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摩洛哥掛毯家庭作坊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導遊大叔傾情介紹掛毯

這突如其來的購物環節讓我和小夥伴相視而笑,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套路啊。最後,還是英國小哥出手買了掛毯,我們才得以離開。

離開艾本哈杜,一路顛簸,我們來到了達德河谷(the Dades Valey),傳說中的玫瑰谷。綜藝節目《旅途的花樣》裡,林志玲姐姐參加玫瑰節選美活動就是在這兒。每年的五六月,玫瑰谷的凱拉姆貢納小鎮都會聚集眾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和玫瑰商販,當地的柏柏爾人也會跳起熱情歡快的民族舞蹈歡慶節日。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旅途的花樣》片段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林志玲參加“玫瑰小姐”選美

有人說,玫瑰豐收時節,只要你經過玫瑰谷就可能看到十里花海,還是異常珍貴的大馬士革玫瑰。但現實是,你最可能遇到路邊賣玫瑰花串的小夥、晾曬花瓣的大媽、賣玫瑰精油的路邊商店,以及從田地露出的一兩朵玫瑰。因為,這裡玫瑰的最終歸宿是製作玫瑰精油等產品,每日清晨玫瑰就被採摘加工去了。至於玫瑰節,大型歡慶活動之後才是重頭戲——產品展銷會。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玫瑰花串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賣玫瑰精油的路邊商店

夜宿玫瑰谷小鎮,一夜好夢。第二天一早,司機大叔心情不錯,還送了我和小夥伴一人一串玫瑰花串。迎著朝陽和開心的風,我們朝著撒哈拉繼續出發。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一路峽谷戈壁

一路峽谷、戈壁、荒漠,來到梅爾祖卡已經是傍晚時分。梅爾祖卡是沙漠邊緣一個小鎮,是旅行團進沙漠的起點。小鎮不大,主要是柏柏爾人在此生活。

稍作休息,我們就被安排騎駱駝進沙漠了。沙漠嚮導是一個年輕秀氣的柏柏爾小夥子,他負責我們在沙漠這一晚的吃喝玩樂。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沙漠酒店小憩

趕著落日餘暉,兩支駱駝隊伍緩緩走向沙漠深處。我想起了三毛的撒哈拉故事,終於,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騎駱駝進沙漠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騎駱駝進沙漠

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地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

在這兒,無窮無盡波浪起伏的沙粒,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而人,生存在這兒,只不過是拌在沙裡面的小石子罷了。

到了沙漠營地,住宿條件雖然有點簡陋,但大家都很興奮,計劃著晚上去沙丘看星星。我很好奇地問嚮導小哥,撒哈拉這麼大,你怎麼做到不迷路的?小哥笑著說,

這是我們的家,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怎麼會迷路呢。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沙漠營地

撒哈拉就像一個母親,用她溫柔恬靜的眼光注視著我們,讓我們卸下了大人的模樣,孩子般在沙漠裡奔跑、撒歡、打滾。瘋夠了,回到帳篷。晚飯依舊是塔吉鍋(Tagine),只是感覺沙漠晚餐比路上吃到的任何一頓都更加美味。

吃飽喝足,我們一行人出去看星星。不走運的是,今夜的撒哈拉,風涼雲多,星辰寥落。我們在帳篷外搭起了篝火,仰望星空卻看不到一顆星。同行的德國女士為看不到沙漠繁星而懊惱,她身旁的老公大叫“怎麼沒有星星,我就是你的星!”倆人笑著相擁。

這一刻,我想起來毛姆的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不執於一念,頓覺天地清朗。

嚮導小哥點起了篝火,拿出手鼓,哼起了小曲。葡萄牙姐妹跟著節奏率先跳起了舞,其他人也圍攏過來,拍著手,唱著跳著。不知道小哥唱的是什麼,但莫名好聽。看不到沙漠星辰確實遺憾,而能結識一群快樂的人兒,也是一大幸事。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沙漠日出

快樂總是短暫的。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我們也要與撒哈拉告別了。匆匆過客的我們沒有看到小王子和玫瑰花,沒有聽完三毛講的撒哈拉故事,連柏柏爾嚮導講的“一千零一夜”也沒有完全聽懂。

但我心懷感恩,有生之年,遇見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遇見大漠風光,遇見志同道合的旅伴。很高興認識你們,帶小孩一路搞怪的伊朗父親、幽默風趣的英國紳士青年、花式吐槽的葡萄牙社畜姐妹、一路撒狗糧的德國夫妻,還有一臉嚴肅卻熱愛唱歌的韓國大叔……還有,我們的柏柏爾嚮導,讓我認識了撒哈拉真正的孩子。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柏柏爾人是撒哈拉大沙漠最早的原住民之一,至今聚集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等地區,與撒哈拉大沙漠相伴。柏柏爾人這個稱呼來自拉丁語中的barbari(野蠻人)。雖然對於柏柏爾人的起源至今還沒有確切的定論,但幾個世紀阿拉伯文化的浸染,現在大部分柏柏爾人都接受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可是他們認為,自己雖然信了伊斯蘭教,但跟阿拉伯人還是不一樣。也許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撒哈拉的孩子。

長期在這裡生活的柏柏爾人似乎沒有考慮過離開。他們在沙漠這樣荒僻而艱苦的地方,熱火朝天地認真生活,就像沙漠裡的綠植,沒有掙扎著生存,彷彿在這裡生老病死都是極其自然的事情。而且,他們憑藉智慧和巧手,創造了許多極具柏柏爾特色的手工製品,比如阿甘油、地毯、銅器、首飾以及皮革包等等,為摩洛哥風情添上一筆濃墨重彩。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撒哈拉|三天兩夜的沙漠漫遊記

前往菲斯

離開撒哈拉,最後一天的行程就是趕路,前往菲斯。

三天兩夜,鏡頭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光影和色彩,鏡頭之外也有髒亂差的大街小巷,散發惡臭的皮革鋪子,伸手要錢的小孩以及高價宰客的商販兒。但沒有關係,這並不影響曠遠瑰麗的撒哈拉和認真生活的柏柏爾人在我心裡投射的美好與溫暖。

也許,就像三毛所說,這種對於異族文化的熱愛,就是因為我跟他們之間有著極大的差異,以至於在心靈上產生了一種美麗和感動。

下一站菲斯,我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