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發展簡史:人類只能走出自我奴役之路


創建於 2019年04月30日

一、天然“缺氧”的市場

市場中,銷售量始終等於購買量,用公式表達:

1、買方支出=賣方收入

買方支出源自:儲蓄和工資。用公式表達:

2、儲蓄+工資=買方支出

賣方收入,繼續轉化為利潤和工資,用公式表達:

3、賣方收入=利潤+工資=資本+工資

把1、2、3式組合起來

4、儲蓄+工資=買方支出=賣方收入=資本+工資

把這個公式簡化,儲蓄=資本,或,儲蓄→利潤→資本。

也就是市場自由發展,儲蓄會單向轉化為資本,金銀會集中到少數人手中,退出經濟循環,導致公眾購買力不足,引發公眾沒有能力購買自己生產的貨物。經濟循環中斷,信任消失,生產能力變成負擔與負債(沒有訂單的工廠是負債),市場重新洗牌。從某種程度上說,儲蓄(分佈在大眾口袋的錢)是市場的氧氣,經濟危機的根源是市場缺氧,死亡。

儲蓄的來源:本地居民歷史積累、外部市場的訂單(儲蓄)、貸款投資形成的儲蓄、戰爭訂單。

東方的選擇:廢掉市場,自給自足,抑制市場與商業。延緩金銀與土地高度集中時刻的到來,延長壽命。

西方的選擇:提高生產效率,大力出口,以其他地區的儲蓄(氧氣)來填補本地市場儲蓄的不足。

補充:如下圖,單純靠工資支撐消費,消費拉動經濟,市場的消費能力遞減,市場的儲蓄會很快被消耗殆盡。

貨幣發展簡史:人類只能走出自我奴役之路


二、英國人主導的全球化

英國人通過商業革命,提升生產效率,從全球賺取儲蓄,轉化為資本,資本投資工業,使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進而賺取更多的海外市場的儲蓄,強化英國市場與工業化的發展。這種以英國出口為核心的全球化的副產品是:其他經濟體儲蓄外流,死於缺氧。因此,英國的全球化止於“日不落”。簡言之,外部氧氣被英國吸光了,英國內部開始缺氧,市場陷入停擺。

站在人類社會歷史分工的視角,英國人主導的全球化的主要使命:讓其他經濟體破產,使其他經濟體無路可走。

只有無路可走,人們才有勇氣義無反顧的拋棄幾百年、幾千年沉澱的陳規陋習,才會義務反顧的擁抱工業化,人類文明才能邁上新臺階。

【比如,老大帝國中國,你和他好好說,有用嗎?顯然沒有用。你只有把它的貨幣都賺走,它沒有活路了,四書五經、三綱五常、仁義禮智這些玩意才失去作用。只有這些玩意失去作用,開始被人們鄙視,人們的大腦才能騰出空間給現代科技和文明。這就如同:現在的電商,他們不是用教化,而是用價格戰幹掉實體利潤的方式,讓實體企業重視電商,學習電商】。

當其他經濟體開始擺脫封建與宗教禁錮,毅然走向工業化道路,物質產品生產能力陡然豐富,而金銀卻依舊稀缺,這會加速各個市場儲蓄(氧氣)枯竭的速度,使經濟危機成為家常便飯。生產能力極度過剩,而儲蓄與訂單卻極度稀缺。經濟開始停擺?哪裡有訂單(儲蓄)?海外-破產了!哪裡有訂單?投資-完成了!哪裡有訂單?公眾-貧困的活著。哪裡有訂單?戰爭訂單就成了最後一個重要的氧氣口。

→ 政府債務=戰爭訂單=利潤+工資=資本+儲蓄(氧氣)

英國人是不是很睿智?德國人是不是很睿智?法國人是不是很睿智?

答案沒有錯!大家看看教科書,有多少科學家,有多少偉大發明來自這些國家的普通民眾。

但儲蓄和利潤是市場的氧氣,當一個個氧氣口被堵死,戰爭成為唯一的增量訂單來源,或者說氧氣來源。

那麼,戰爭就成為偶然中的必然,所謂理性實際永遠讓位於“活著”。

貨幣發展簡史:人類只能走出自我奴役之路


貨幣發展簡史:人類只能走出自我奴役之路


反思,為什麼人們寧願選擇存在死亡風險的戰爭,也不敢考慮在貨幣制度上進行創新?

參考答案是戰爭死的不一定是自己;制度上的創新,自己要先在邏輯上“自殺-自我否定”無數次。

在邏輯上先敢於與傳統世界為敵,徹底否定與破壞舊世界,才能發現新世界。

這個思考過程是恐怖的。

因此,只有群體碰的頭破血流,徹底證明此路不通之後,群體才能放過創新者。

三、美國人主導的全球化

1、後發者的上升週期和領先者的下降週期重合

上升週期

貸款+利潤=投資=企業收入=利潤+工資=利潤+儲蓄

投資週期是釋放通過貸款釋放儲蓄的週期,美國面積和整個歐洲相當,美國所有產業都是從零開始。

美國人的投資週期比舊歐洲來的更遲,且遠比英國、法國、德國的投資週期更長.........

舊歐洲完成投資,進入下降週期,美國仍在上升週期。

舊歐洲在下降週期,市場陷入缺氧,為了訂單大打出手,美國開始兜售軍火,舊歐洲的黃金開始流向美國。

舊歐洲打完兩次世界大戰,發現他們用生命捍衛的黃金,早已經從他們的手中溜走,並且他們擁有的資產已經變成廢墟。

拯救他們的英雄,美國!很自然的成為他們的大哥!因為他們依然崇拜黃金!沒有黃金,他們之間依然沒有信任。

對黃金的崇拜,自然轉變為對美國大哥的崇拜!各種美國框架的救助隨之而來!比較著名的有:馬歇爾計劃。

但實際上,歐洲的重建真是美國人幫助歐洲人完成的嗎?

答案很明顯:歐洲人要技術有技術,要人才有人才,有設備有設備,實際只差信任,而不是黃金。

實際上黃金一直靜靜的躺在美國的某個倉庫之內,根本就沒有被使用。美國人只是借給了歐洲人信任。

但歐洲人卻認真的認為:黃金是必須的、是唯一的信任來源。

這就如同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自己所擁有的都源自上帝恩賜,而實際上,他們所擁有的則是他們創造的。

貨幣發展簡史:人類只能走出自我奴役之路


2、下半場,廢除金本位

一旦歐洲復興,內部儲蓄不足的問題必然導致其選擇加大出口。

而一旦歐洲開足馬力出口,美國那點黃金馬上相形見絀。

上世紀60年代末,法國人(戴高樂)最先提出要把美元外匯兌成黃金,其他國家爭相響應。

這是典型的記吃不記打,好了傷疤忘了疼。

黃金、黃金、黃金....

你法國戰後的發展和黃金有一毛錢關係?

二戰後的經濟繁榮和黃金有一毛錢關係?

黃金框架給歐洲帶來的二次世界大戰災難,還不夠嗎?

【回過頭,看看法國人乾的齷齪事情,黃金框架讓法國家破人亡(整體被德國佔領)。幾十年後,法國人依然會帶頭擁抱讓他們家破人亡的黃金框架。

這是不是傳說中的賤人?是不是人血饅頭?美國人(創新者)讓你擺脫黃金禁錮,獲得相互信任,獲得長足發展,你成長起來,立即開始準備報復創新者】

關鍵時刻,美國人不手軟。1971年,直接罷黜黃金,讓美元與黃金脫鉤。

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全球化已經不再是為了黃金的全球化。因此,美國人才敢以自己的消費逐個拉動其他經濟體,美國進口是其他經濟體的出口,其他經濟體的出口等於企業收入,等於企業利潤與員工工資,等於資本和家庭儲蓄(氧氣)。也就是說,在美國人的框架內,美國人的進口填補了後發經濟體儲蓄不足的頑疾,使後發經濟體之間在一定階段內擺脫了零和博弈關係,進而促使後發經濟體能夠順利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這是日本、韓國、四小龍、四小虎、中國等經濟體能夠迅速發展,並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基礎。

如果依然停留在金本位之下,這些國家幾乎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

看看英國主導的全球化,到處是殖民地,到處是破產的半殖民地,到處都是危機,到處都是戰爭...你就會明白,罷黜金本位是人類通往自由之路的關鍵一步。數據:美國黃金儲備價值約3000億美元,2018年,僅中國的出口總額就高達2萬多億美元,貿易順差3517.6億美元。如果實施金本位,美國根本就不敢用消費拉動其他經濟體,沒有美國的拉動,後發國家根本無法解鎖消費不足的頑疾,根本就無法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


總結:大家都想賺錢,黃金十分有限。這個普遍要求導致:在金本位之下,囤積黃金就可以獲得暴利。

當所有人傾向於囤積黃金,黃金實際就失去了貨幣的功能,成為一種不誠實、不稱職的貨幣。

兩次世界大戰已經證明:黃金是死衚衕。鼓吹黃金和數字黃金本質都是恩將仇報。

如果沒有美國人廢除黃金,按照英國的方式玩,你根本就不能獲得發展,你也就根本沒有能力和美國叫板。

創新者(美國人)幫了你,讓你強大起來。你強大起來之後,馬上跳起來,說什麼應該恢復金本位,是不是很好笑!

為什麼這種邏輯上搞笑的東西更容易被大眾普遍接受?

四、美國如何讓大家心悅誠服的接受自己做老大?

1、美國國債=美元,老大在制度上的吃虧——自律。

美國政府獲得的美元沒有利息(或者說低利息),美國政府要為國債支付利息(或者說高額利息)。

這個框架意味著美國政府負債義務大於發幣權力,發債印鈔的本質是一種犧牲自己,成全別人。

如果以上內容你理解起來困難。你假設自己貸款1萬元,隨後你把1萬塊無息的借給朋友,1年後,你要還銀行1.05萬,2年後,你要還銀行1.10萬.....20年後,你會發現,你要還的利息比本金還多,但你朋友卻只還你1萬塊。20年對你而言很漫長,但對全球市場和美國政府則只是一小段時間。

因此,按照美國人的這套制度,每個政府實際都希望美國借債印鈔(吃虧),而不是自己借債印鈔。

通俗的說:老大幹了一件大家都不喜歡乾的事情,或者說老大在幫大家背雷。

理解以上內容,你會發現:美國就是你希望找的老大。有能力,且願意背雷。

2、通過制度讓老二自己收拾自己

技術跟著美元走,美元跟著訂單走,訂單在未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落後國家。

【儘管你十分厭惡資本,但資本確實在執行天之道,哪裡窮,帶著技術去哪裡!

比如,曾經的日本、四小龍、四小虎、中國,是不是都是在戰後廢墟里爬起來的窮困地區】。

美元投資=本地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貸款,

放大5倍

=本地投資(外企投資+本地企業貸款投資+本地政府貸款投資)=企業收入=利潤+工資

=本地資本+外資資本+居民儲蓄

從無到有的資產:工廠、基礎設施、道路、碼頭、機場、高鐵、寫字樓、住宅、礦山、油田等等

逐漸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憑藉人力成本優勢,開始大規模出口,形成貿易順差。

貿易順差=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貸款,放大5倍→天量資本也是債務

天量資金再投資增量資產(工廠和基礎設施)已經無利可圖,開始流向存量資產,房子成為炒作的標的。

存量資產的價格被炒到價值的5至10倍,泡沫化的存量資產依然要求每年5%以上的收益率要求,其收益源自漲價和租金。

不斷攀升的租金,讓實體無利可圖,普遍虧損導致實體企業大面積破產,行業走向壟斷,通脹吞噬資本的收益。

海外資本開始賺不到5%年化收益,會選擇撤退。重新選擇其他未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地區。

例,現在中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的房子相關的資產有多少?可能不下100萬。但淨存款有多少?2萬左右。

這是一個邏輯上自己玩死自己的遊戲。產業資本開始賺不到錢了,自然撤退,這和陰謀無關。產業資本撤退,留下的只剩下尋租的商業資本,空轉。耗盡這個市場的儲蓄,靜靜的等待這個市場死亡。其他市場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資本開始由投資增量轉向投資存量,哄抬存量價格,就必然導致實體玩不下去,實體玩不下去,出走海外。又反過來導致泡沫必然破裂,在美元框架下,美元是唯一的、安全的避風港。

因此,縱然有一個個老二挑戰美元和美國,但所有老二都會死於自己的城市化拐點,都會死於自己炒出來的泡沫。

資本之間根本不需要通風報信,賺不到錢了,自然轉移到容易賺錢的地區。

當資金集體做出一致性選擇,債務危機會爆發,外匯儲備會極度稀缺。

老二被剪掉,是老大、其他發達經濟體和落後地區共同的願望。

因此,在理論上,美國人做的框架是自己不會輸的框架。

3、以拜金禁錮自由意識

1)、為什麼中美貿易談判,中方始終處於被動?

參考答案:歷史的慣性:中國人依附中國製造,中國製造依附人民幣,人民幣依附美元。

通俗說:賺美元是我們的終極目的,是中國市場最重要的氧氣口。

我們的最重要的氧氣口捏在美國人的手中,人家能夠清晰的看到我們的底牌。

為之奈何?

同理,其他以賺美元為目的的經濟體。比如,日本。

2)、為什麼人民幣不能擺脫對美元的依附?

參考答案:因為其他國家都不能擺脫;因為美元是中國市場的氧氣口,也是其他國家的氧氣口。

如果你拋棄美元,等於與世界為敵。

這就如同中國人都不能擺脫對人民幣的依附,因為人民幣是中國市場的氧氣口,是每個人活著的必須品。

你在思維上拋棄它,就等於與人民為敵。

自由意識止於與人民為敵,與世界為敵。

金權躲在所有人的後面,成為群體代表——神!

總結:

邏輯上,

每個理性人可推導出:美國是有擔當,有能力,強約束,可信賴的老大。

以美國國債為核心的全球貨幣體系已經走出了實物貨幣,邁向服務貨幣。

五、老大老了

1、美元體系的核心

貸款+利潤=投資工業化+城市化=利潤+工資=居民儲蓄

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製造(政府貸款、企業貸款和)居民儲蓄。

居民儲蓄充沛,經濟繁榮!

2、大規模製氧閥門悄然關閉,回收氧氣閥門打開

2008年,全球城市化率超過50%,這個製造儲蓄,或者說氧氣的閥門開始徐徐關閉。

同步,市場進入:“儲蓄+工資=利潤+工資=還貸+工資”階段

簡化模型:儲蓄→還貸款本金,利息結構性還不上。

市場再次陷入缺氧(居民儲蓄枯竭)狀態。

例,中國居民人均淨存款不足2萬人民幣。

http://www.ebrun.com/20170710/237690.shtml

美國到底有多窮? 三分之二的人拿不出1000美元

http://news.163.com/16/0523/08/BNO61MTV00014Q4P.ht...

3、市場在傳統框架下的自救

美國市場自救的方法:數字貨幣,民間自制氧氣瓶。

重返黃金認知軌道,比黃金壟斷程度更高,只會再次證明稀缺邏輯本身就是一個災難。

中國市場自救的辦法:政府繼續加大投資,增加政府債、企業債,維持氧氣釋放。

增加遠期債務和風險,債務加速居民存款消亡的速度。

4、美元體系的生命週期

城市化率等於美元的年齡,

2008年,全球城市化率50%,代表美元50歲。

美元的壽命:小於75歲。

在75歲之前,缺氧的市場會重啟戰爭的氧氣通道。

因此,創新者需要在戰爭氧氣通道打開之前,開啟新的氧氣通道。

六、分攤老大的義務與債務,拯救老大就是拯救我們自己

建設公共網絡,分股到戶,股產提貨權。

用提貨權償還歷史債務,

用提貨權變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氧氣(儲蓄)來源。

新市場邏輯

永續的分紅+工資=消費=企業收入=利潤+工資,儲蓄是預備役!

貨幣的發行是溫和的、漸進的,像空氣一樣散佈在每個角落。

智能手機是每個人為新市場提供的硬件設施,大家自動為新市場底層設施買單,而不是讓老大獨自承擔。

貨幣發展簡史:人類只能走出自我奴役之路


缺氧狀態之下,我們之間沒有信任。

但沒有信任並不妨礙,你來試試!

9次分享、9次翻倍!教會全世界!

共享貨幣直接發行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