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肉豬復養成功率低於25%?

本文為長期在中國提供服務的美國某養豬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對中國非瘟疫情的個人觀點。分析了中國非瘟爆發的原因,以及復養情況。

託德·瑟曼(Todd Thurman)是SwineTex養豬諮詢公司的創始人,2019年在中國工作了130多天,親歷了中國非瘟疫情的發展。


為什麼肉豬復養成功率低於25%?


非洲豬瘟爆發的原因密度大、豬離人太近

瑟曼認為,中國極高的生豬密度是導致疫情爆發的主要原因。中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是中國的人口和豬隻主要集中在一半的國土上。“這麼說比較形象,全球一半的豬飼養在全球3%的土地上,因此你可以想象養殖密度有多麼高。”

瑟曼指出,豬與人離得太近也是問題之一。他表示,沒有見過中國的養豬生產體系的人可能很難在腦海中想象。在美國,中西部的密集養豬區一般靠近飼料產區,但是在中國豬離人口密集區更近。“他們通常在24小時之內完成出欄、加工並提供給消費者,因此豬場靠近人口中心。這帶來很多問題。”

瑟曼認為,疫情處置中最大的問題是“拔牙”——通過複雜的程序來識別健康豬和患病豬,把患病豬從“健康”豬種剔除出去。這很糟糕,相當於讓火緩慢的燃燒,使疫情會持續幾個月的時間並帶來很多問題。

關於復養——“我看到的復養75%都失敗了”

雖然病毒傳播的腳步有所放緩,但是人們不停擔心“下一波”什麼時候會來。他認為中國的豬群會緩慢恢復,但是由於導致爆發的問題並沒有太多的改變,所以復養更像是逆水行舟,“進兩步退一步”。

復養的最大困難是病毒無處不在,滲透到產業鏈的各個角落,很難根除。“我估計中國全國所有水平生產系統的復養成功率在25%左右。我看到的75%的復養努力失敗了。”

當前的高利潤即是解決方案,也是問題來源。

瑟曼說:“當前一頭豬的利潤高達兩三千元人民幣以上甚至還會上漲,這給養殖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激勵。高利潤給生產者復養和提高生物安全措施提供了資金;但是也鼓勵一些設施和水平較差的生產者以及行業外的冒險者進入。

信息來源:NationalHogFarm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