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綠皮書》:人這一生,都由夢想與勇氣編織而成

《綠皮書》這部講述種族歧視,階層,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還未在內地上映,就已經頂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環,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對於黑人多有歧視性政策,從聯邦到州,都是合法的,《綠皮書》為這樣的歧視而誕生。它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它詳細標註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許”,這些現在人看上去不可思議的歧視,在幾十年前卻是法律所規定的鐵條,《綠皮書》就像是黑人的避難所,為黑人提供旅途中的庇護。

豆瓣8.9分《綠皮書》:人這一生,都由夢想與勇氣編織而成


影片講述一名白人託尼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由於夜總會關門裝修要停業幾月,可託尼還需要為房租費和生活費發愁,他急需一份工作來補貼家用,有個朋友介紹他去參加一個音樂博士尋找司機的面試,到達面試地點得知黑人鋼琴家唐·雪利要去南方巡演為期八週的時間,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在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容易身陷危險和麻煩中,但託尼需要錢,而雪利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司機,兼保鏢和助理,就這樣一個是從小就跟著母親學鋼琴的天才,坐擁音樂、心理學、宗教藝術博士學位的黑人;一個是沒什麼文化、寫家書都費勁、習慣用拳頭解決所有問題的白人,性格迥異的兩人一起上路往南部出發,託尼在整個公路旅程中,一次一次被唐的才華震驚折服,並對種族歧視深惡痛絕,與唐結下了情義!

01

那些白人富翁花錢讓我給他們彈鋼琴,是想讓自己顯得有文化,但是要我一下臺,我又變回了那個他們不屑一顧的黑鬼,因為那才是他們真正的文化,而我只能獨自承受這種輕蔑。

影片中的託尼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在他們的口中黑人是“大茄子”“黑煤球”就連黑人所喝過的杯子在他看來都是骯髒的,寧願丟棄也不願再使用,唯一不同的就是託尼的老婆,因夜總會裝修幾個月,託尼朋友推薦他去參加音樂博士的司機應聘,得知僱主是一名黑人,且需要往南部為期8周的巡演,最終雪利同意了託尼一週125元美金報酬,聘請託尼當司機兼保鏢,在託尼的家人看來,種族歧視的託尼絕對忍受不了多久,並打賭堅持不了一個月,片中關於種族歧視的片段遠遠不止託尼這一處,從那本黑人所用的《綠皮書》、雪利去酒吧喝醉被人圍毆,說他們正缺一個老黑洗盤子、被邀請去演奏卻連廁所也不能同用,去西裝店必須先買下才能試衣服、日落鎮,日落之後只允許白人在城內活動、到最後的雪利無法進去餐廳吃飯,整部劇隨處可見當時的白人對於黑人的歧視,就算是坐擁音樂、心理學、宗教藝術博士學位,去白宮演奏過兩次的雪利也無法避免這種遭遇。

豆瓣8.9分《綠皮書》:人這一生,都由夢想與勇氣編織而成


從1619年販賣進北美大陸的第一批黑奴開始美國政府就開始了對黑人的種族歧視,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時,奴隸制在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是合法的,19世紀南北戰爭過後,雖然南方的奴隸制被廢除了,但並沒有改變白人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傳統思想,當時幾乎所有的美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還包括那些被稱為種族問題的專家們一致確信黑人是低等種族,北方受過教育的人也普遍接受這個觀點。英國觀察家詹姆斯·布萊斯大膽聲稱:“黑人沒有抽象思維、科學探究和任何發明創造的能力”“由於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低劣,他們無法同高等種族交往”

時至今日,種族歧視也依然存在,傳統的殖民主義意識形態並沒有被完全淨化剔除,它們依然留存於如今的意識形態和日常話語中,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就如紀伯倫所說“大殿的角石,並不高於那最低的基石。”所有的人生來就是平等的!

02

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恰巧我們成為了朋友,這不是緣分,僅僅只是我們本就應該是朋友。

片中雪利的才華讓託尼大為改觀,他甚至在給妻子寫信驚歎,“他不像黑人,反而像是自由女神,甚至更棒,我覺得他是個天才”兩人從剛開始的敵對關係,託尼吃掉妻子為雪利準備的三明治,雪利諷刺託尼詞彙量貧瘠粗魯,到託尼後面分享炸雞,雪利教文化不高的託尼給妻子寫信,託尼也曾一次又一次看到種族歧視對雪利帶來的傷害,他也曾疑惑,雪利是怎麼做在在那些人如此對待他時,還能笑臉相待,在雪利兩次情緒的崩潰爆發,因為心煩意亂外出喝酒,甚至被抓到同性戀,託尼都給了最大限度的包容和保護,但最終在那個日落鎮,因動手揍警察,兩個人被拘留,雪利打電話給總統弟弟兩人才得救,兩人在車上爭吵,在託尼眼中,雪利住在城堡裡坐在寶座上環遊世界為富人奉上音樂會,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對自己的同胞一點都不瞭解,可在雪利看來,自己一個人住在城堡中,白人不能接受自己,黑人他無法融入,他反問託尼,他到底是誰?

豆瓣8.9分《綠皮書》:人這一生,都由夢想與勇氣編織而成


如果說兒時的友誼,是交換彼此的秘密,那麼,成年人的情義,大概建立在看到對方的脆弱和軟肋。

無關種族、職業、年齡、階層、文化,只因兩個不同的人互相吸引,並能理解對方,放下傲慢與偏見。人和人在一起,不管是戀人還是朋友,都是因為彼此需要,彼此懂得對方的脆弱和焦慮,不然任何關係都是無用的。

03

就像你的總統朋友說的,“不要問你的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問你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在片中最後一站演出中,俱樂部拒絕雪利進去用餐,但那一次雪利沒有選擇去忍讓,而堅守自己的內心,進去用餐或放棄演奏,可看見託尼被經理侮辱,他將決定權交給託尼,只要你想,我就會去演奏!此時的託尼已經不再計較拿不拿得到尾款了,最終兩人出現在了橙鳥餐廳,雖然舞臺擺的不是施坦威鋼琴,雪利還是欣然地前去演奏,和爵士樂隊的即興配合,一場精彩的演出,放下約束享受當下。

豆瓣8.9分《綠皮書》:人這一生,都由夢想與勇氣編織而成


因為光有天分是不夠的,改變人們的觀念需要很大的勇氣

就如另外一個樂手所說,雪麗博士原可以留在北方拿著三倍的演出費受人追捧,可他還是選擇了南下,希望用他微小的力量,改變大眾對於黑人的看法,所以面臨侮辱他也能隱忍笑臉相迎,但雪利博士相對於其他黑人來說是幸運的,他的天賦讓他跑贏了那個時代,作為黑人他本應該擁有很悲催的命運,一方面是白人無法真正的認可,另一方面從小接受貴族教育的雪利也無法融入黑人世界,孤獨,雪利的孤獨在於在這個世界上,他擁有高貴的自尊,卻找不到任何最基本的身份認同。

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

影片最後託尼回到家中,他看著家人嬉鬧,自己在一旁默默的看著,完全沒有影片初那個只用拳頭講話粗魯的樣子,聽到家人用老黑來形容雪利博士,他厲聲制止,別這樣叫他,當最後雪利博士出現在託尼家中過聖誕,幾乎完美的結局,他跨出了第一步,他可能沒有改變南部的種族歧視,但他改變了託尼的思想!

《綠皮書》所想表達的拳頭是沒有辦法幫你獲勝的,只有尊嚴可以幫你獲勝,尊嚴永遠佔據上風,儘管尊嚴這條路披荊斬棘,鮮血淋漓,但你堅持和努力的事情,為自己贏得尊嚴。遭遇不公平的對待,一定要予以還擊,守護住自己的尊嚴,不拔高自己,也不放低自己,是身而為人的必要準則。

李嘉誠說過:“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會給你最痛。”雪利處在白人和黑人之間都顯得格格不入,所忍受著痛苦也沒人可以感同身受,可他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堅持的想改變不公平的現狀,正面對待生活的惡意,勇敢面對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