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大詩人謝靈運處世哲學"出"與"處"的衝突

謝靈運是東晉著名的文學家,世稱謝客,又稱謝康樂,是我國山水詩的開山祖師。謝靈運的處世哲學主要表現為"出"與"處"的衝突。"出"即"仕","處"即"隱"。這既受儒道文化的影響,又與謝氏家族宗風以及時代環境的影響分不開。

南北朝大詩人謝靈運處世哲學

謝靈運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與人生追求,他的理想人格由兩方面構成:建功立業與歸隱田廬。

他的理想人格是儒道為一的,他將儒家之名教與道家之自然融為一體,是東晉以後儒玄雙修的後繼。他在《遊名山志序》中說"君子有愛物之情,有救物之能,橫流之弊,非才不治,故有屈己以濟彼。豈以名利之場,賢於清曠之域耶!語萬乘則鼎湖有縱轡,論儲貳則嵩山有絕控。又陶朱高揖越相,留侯願辭漢傅",就表明了這種理想。

南北朝大詩人謝靈運處世哲學

謝靈運正是承謝氏家風,嚮往出處同歸,渴望光耀門庭,然而卻徘徊去就一生。明人張溥稱康樂"涕泣非徐廣,隱遁非陶潛,而徘徊去就,自殘形骸"。今人殷孟倫將"徘徊去就"表述為"居朝端而慕江湖"、"處江湖而不能忘情於魏闕"。謝靈運在徘徊去就之時卻又嚮往著出處同歸。正如汪闢疆所說:"謝公生長華膴,銳志功名。自懷濟世之才,鮮有斧柯之假。胸懷抑塞,遂流放而不歸;夢想超遷,卒譏彈以獲譴。劉宋之初,以非毀執政,而出守永嘉;元嘉之時,以稱疾不朝,而坐罪免職。實為官場失意才想起要江海求閒,仕與隱的徘徊由此開始。

南北朝大詩人謝靈運處世哲學

謝靈運是不可能真正做個與世無爭的隱士的。他自己就明確地表示,"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執戟亦以疲,耕稼豈雲樂"(《齋中讀書》),"進德力所拙, 退耕力不任"(《登池上樓》),因此他在現實生活中只能進退維谷。魯迅說過,"即使是從前的人,那詩文完全超出政治的所謂'田園詩人'、'山林詩人'是沒有的","既有詩,就可以知道於世事未能忘懷"。謝靈運就是這樣一個"於世事未能忘懷"的山水詩人。在他心靈深處,"隱逸"和"仕途"這兩種思想經常在搏鬥著,逃避現實,又不能逃避現實這兩種矛盾經常在糾纏著他。"樵隱俱在山,由來事不同"(《田南樹園激流植援》),詩人自己的詩句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