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母嬰分離,如何維持泌乳量,處理堵奶?

自從18年參加了馬蕾老師的母乳餵養指導入行班,我對自己的母乳餵養之路充滿信心,自認為自然離乳也不在話下。

萬萬沒想到,1月來勢洶洶的疫情,讓我不得不面對至少長達半月的母嬰分離。

特殊時期母嬰分離,如何維持泌乳量,處理堵奶?

被迫母嬰分離

去年我們一家人搬來香港,但由於證件原因,我必須定期回老家補簽註。

這次的簽註在1月29日到期,原計劃是我們全家於1月27日一起回老家。但1月21號,我們已經在各大媒體看到大陸疫情爆發的消息了。我和清新爸爸商量了很久,最後決定我自己回去。

做這個決定,我很掙扎,出發前的幾天都睡不好,想到即將到來的分別,心裡非常難過。

因為我的寶寶清新自出生到現在2歲3個月,從來沒有離開我超過24小時,奶睡、夜奶的習慣也一直保留,我特別擔心他在我離開以後會大哭大鬧。

懷著不得不和他分開的心情,我看到與疫情有關的新聞都特別不順眼,不是擔心被感染,而是擔心香港政府因為疫情問題封口岸導致我不能返港。但擔心是一回事,在離開之前,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

因為在馬蕾老師這裡系統學習過母乳餵養知識,我很清楚大月齡寶寶母嬰分離會出現什麼情況,堵奶、哭鬧、情緒煩躁、親子關係受到影響,甚至直接離乳,都有可能發生。

我希望返港以後還能繼續餵奶,那麼在和清新分離期間,我的首要任務就是保持泌乳量的同時,避免堵奶的風險。

特殊時期母嬰分離,如何維持泌乳量,處理堵奶?

突如其來的乳汁淤積

做好一切準備,也給自己做了心理預期。1月29日,我收拾心情出發回老家,昏昏沉沉坐了五六個小時的車,到達已是晚上六點半,我發現自己竟然久違地漲奶了。

我擔心泌乳量下降,放下行李就立即去洗澡,沖洗後背,刺激奶陣,同時手擠奶。忙完這些,我自以為萬事大吉,和清新視頻完就早早去休息了,臨睡前還暗自慶幸沒有遇到可怕的堵奶。

然而到了凌晨四點,我漲奶漲醒了,左邊乳房也感覺特別痛,這才發現自己堵奶了。

從清新一歲以後,我再也沒有過這種漲痛難忍的感覺,突然又經歷一次,真的特別難受。因為不舒服,加上擔心堵奶後奶量下降,我連忙起床手擠奶。從凌晨4點到將近5點,我喝了一杯溫水,花了50分鐘,手擠奶擠出4個奶陣,終於解決了這個淤積。


清新一歲前,

我遇到堵奶的應對方式基本上都是冷敷,靠寶寶吸通,適當的時候才手擠奶,畢竟寶寶才是最好的通乳師,過分依賴手法疏通解決堵奶問題並不可取。

這次獨自回老家,是我第一次在清新不在場的情況下處理自己的堵奶問題。


特殊時期母嬰分離,如何維持泌乳量,處理堵奶?

再次遭遇乳汁淤積

第二天醒來,左邊乳房淤積的位置還是有些隱隱作痛,我知道這是正常的情況,過半天或一天會自行恢復,因此也只能忍著。

因為不想就這樣離乳,我根據清新目前吃母乳的頻率,在手機上設了鬧鐘,提醒自己每天手擠奶3次,單邊每次10-15分鐘。

特殊時期母嬰分離,如何維持泌乳量,處理堵奶?

因此

回老家的第二天,處理完左邊乳房的堵奶後,我還是按原計劃手擠奶。但到當天下午,我發現“禍”不單行——右邊乳房也堵奶了。因為凌晨才處理了左邊的淤積,我想照著之前的經驗處理掉右邊應該沒什麼困難。

萬萬沒想到,右邊乳房的淤積比左邊還要嚴重。

當天下午,我嘗試了3次手擠奶,最後發現自己沒有辦法擠出任何乳汁,硬塊也沒有消下去的跡象。我邊用毛巾冷敷,邊想問題出在哪裡,按照原來的方法手擠奶,出乳孔沒有流出任何乳汁,乳頭也沒有任何損傷或者可見的小白泡,問題或許出在這裡——我可能遇到了神秘的小白點。

沒有寶寶在身邊,小白點只能等,等到乳房再稍微漲一點,靠奶陣來衝破。我忍著漲痛,拖到晚上又手擠奶2次,看了幾集電視劇轉移注意力,就早早休息了。

回老家的第三天,也是我再次堵奶的第二天,醒來已經9點,比平常的手擠奶時間晚了約1小時,乳房的漲痛感很強烈了,為了刺激奶陣,我喝了1杯溫水,用熱水打溼毛巾蓋在後背幾分鐘,就開始手擠奶。這次如我所願,花了30分鐘,終於也把右邊乳房的淤積解決了。

特殊時期母嬰分離,如何維持泌乳量,處理堵奶?


堅持不懈追回奶量

連續堵奶隨之而來的就是奶量下降,回到老家的第三天下午和第四天白天,我手擠奶單邊每次時間不到10分鐘,乳房產量明顯下降了。

那兩天正好我媽媽做了兩次韭菜炒蛋,她知道我奶量下降以後,就認為是韭菜的功勞。我哭笑不得,也暗自慶幸,這是多麼巧合的事情,如果我沒有學習母乳餵養知識,只怕也被這種假象迷惑了,真的以為“韭菜可以回奶”。

而一旦有了這種認知,就很容易依賴外物的力量了——既然各種食物可以影響奶量的多少,還有必要學習餵奶,堅持手擠奶、用吸奶器追奶嗎?

但事實的情況是我奶量的下降只是暫時的,因此我把原計劃一天3次手擠奶,改成一天5次,單邊每次時間改為8-10分鐘,僅僅堅持了一天。

特殊時期母嬰分離,如何維持泌乳量,處理堵奶?

圖為作者提供

到我回老家的第四天晚上,我的泌乳量又追上來了,手擠奶的量和時間恢復到最開始的樣子,也沒有最初那種漲奶的感覺,我驚喜地發現自己已經調整到供需平衡的狀態了。開心之餘,我也有點期待返港以後繼續哺乳的親密時光。

雖然和清新分開了一段時間,但我出發之前希望保持泌乳量的目標總算是達到了,也在短時間內實現自救,順利解決了兩次乳汁淤積。

這次疫情讓很多普通人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選擇,原本沒有離乳計劃的我,從未想到會因為疫情被迫母嬰分離,甚至可能離乳。

我相信在這個非常時期,還有不少母乳媽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緣由,必須和寶寶短暫地分開一段時間,因此,我也總結了幾點,希望對特殊時期需要和寶寶分開的母乳媽媽有幫助。


特殊時期母嬰分離的Tips:

1、首先一定要儘量保持冷靜,梳理一下自己需要為母乳餵養做哪些努力,當然更建議大家尋求專業的母乳指導或泌乳顧問進行線上諮詢和陪伴。

2、學會手擠奶或使用吸奶器,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堅持每天移出乳汁。手擠奶之前可以嘗試喝溫熱的湯水、洗熱水澡、按摩背部等方法刺激奶陣,在漲奶不是特別明顯的時候,刺激奶陣的過程需要一些時間。

3、手擠奶熟練的情況下,兩邊一起手擠,效率高很多,這個原理和雙邊吸奶器追奶效率更高是一樣的。

4、遇到乳汁淤積不要慌,也別亂按壓。如果覺得疼痛,在硬塊的位置冷敷,用手擠奶擠出乳汁。手擠奶時,可在硬塊部位稍稍施壓,便於乳汁移出。

5、當寶寶回到身邊後,小月齡寶寶難免會出現乳頭混淆、甚至拒絕媽媽乳房的情況,建議多和寶寶做肌膚接觸,必要時尋求母乳指導或泌乳顧問的幫助。

6、安撫寶寶。一兩歲以上的大寶寶,如果還沒有離乳的打算,在計劃離開之前,建議每天都把暫時分開這件事告訴寶寶,離開以後也儘可能每天視頻幾次,告訴寶寶:媽媽只是短暫地離開,回來還可以吃“奶奶”。


溫馨提示:文中每天手擠奶的次數和時長,是根據作者寶寶每天吃奶的頻率而定,僅作為案例分享,每個寶寶的月齡和具體情況不同,不建議大家按照這個頻率移出乳汁。

特殊時期母嬰分離,如何維持泌乳量,處理堵奶?

☆ END ☆

圖片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