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 V 系氧化物 Co2VO4 應用於高效氧還原反應



新型 V 系氧化物 Co2VO4 應用於高效氧還原反應▲ 第一作者: 母川;共同通訊作者: 凌濤、胡振芃、喬世璋


通訊單位: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阿德萊德大學 DOI: 10.1002/adma.201907168
全文速覽過渡金屬氧化物是常見的電催化劑。然而,它們往往受到電子傳輸和催化能力的限制。天津大學凌濤教授團隊製備了一種新型的 V 系氧化物 Co2VO4,兼具高的本徵導電性和優異的催化活性。
背景介紹在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再生能源技術中,過渡金屬氧化物是最有希望替代貴金屬的催化劑。Shao-Horn 等人提出氧化物活性與過渡金屬陽離子 eg電子填充數密切相關。隨後,研究者通過減小材料尺寸/晶體尺寸,雜原子摻雜和缺陷工程調節氧化物的 eg 電子填充。然而,這些氧化物材料的實際應用仍然受限於氧化物低的電導率。在碳材料上原位合成氧化物催化劑是解決低電導率的一種有效方法,然而氧化物的本徵導電性並沒有增加。
釩系氧化物是一類特殊的材料。在這類材料中,d-d 電子關聯(通過陽離子-陽離子相互作用調製)決定了 d 電子是定域還是巡迴的。Goodenough 提出,當 V-V 距離小於 2.97 Å 的臨界距離時,d 電子沿 V-V 原子鏈傳輸,氧化物呈現金屬性行為。如果將釩與電化學活性的過渡金屬陽離子的結合,可以同時實現高本徵導電性和優化 e
g 電子填充。
本文亮點作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 V 系氧化物 Co2VO4,兼具高的本徵導電性和優化的 eg 電子數,獲得了優異的 ORR 活性。作者將 Co2VO4 電極應用於金屬-空氣電池,峰值功率密度達到 380 mW cm−2,是目前文獻報道的最高值。
圖文解析Co2VO4 晶體結構:反尖晶石結構,一半 Co2+ 離子佔據氧八面體,另一半 Co2+ 離子佔據氧四面體;V4+ 離子佔據氧八面體。V 原子鏈中 V-V 間距為 2.965 Å,小於臨界值 2.97 Å(圖1)。 新型 V 系氧化物 Co2VO4 應用於高效氧還原反應▲ 圖1. Co
2VO4 晶體結構
Co2VO4 電子結構:導電性測量結果證實,與單一的鈷氧化物相比,Co2VO4 的導電率增加了 3~6 個數量級(圖2a)。實驗和模擬電子能量損失譜結果表明,氧八面體中的 Co2+ 離子處於低自旋狀態,3d 電子構型為 t2g6eg1,只有一個 eg 電子(圖2b-2d)。
新型 V 系氧化物 Co2VO4 應用於高效氧還原反應▲ 圖2. Co
2VO4 電子結構
催化理論和實驗研究:DFT 計算揭示(圖3a),對於高自旋 Co2+,決速步驟為 *OOH 的形成,能壘為 0.94 eV;對於低自旋 Co2+,中間產物吸附增強,*OOH 的形成明顯得到改善。此時,限制步驟是 *OH 的解吸,其能壘小得多,為 0.59 eV。這些計算結果表明,ORR 反應途徑和催化活性與 Co2+ 的自旋態密切相關,氧八面體中 Co2+ 低自旋狀態更有利於 ORR 熱力學。因此,Co2VO4 獲得了優異的 ORR 性能(圖3b - 3d)。
新型 V 系氧化物 Co2VO4 應用於高效氧還原反應▲ 圖3. Co
2VO4 的理論和實驗研究金屬-空氣電池性能研究:由於具有高的 ORR 本徵活性和導電性, Co2VO4 電極在 0.67 V 時其峰值功率密度達到 380 mW cm−2。這個值顯著大於 Pt/C 催化劑和最近報道的金屬、金屬氧化物和碳催化劑電極。
總結與展望作者成功地合成了一種新的尖晶石 Co2VO4 催化劑—將V原子鏈與低自旋 Co2+ 結合,從而顯著提高了氧化物的導電性和催化活性,獲得了優異的 ORR 性能。這種策略有望拓展氧化物催化劑在其它電催化領域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