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真能為所欲為?吉利拿一千多億都買了些什麼?

吉利這些年在資本市場風生水起,不停的買買買,大家算過,他家一共花了多少錢嗎?這些錢又花得值嗎?

收購沃爾沃

時間:2010年8月3日

涉及金額:18億美元

收購沃爾沃之前,吉利是個長在地裡的品牌,一點也不洋氣。中國民營企業的頭銜,聽起來還是沒有合資高大上。2009年前後,吉利生產的車型,你還能記得起來嗎?我是沒印象了,大概因為中國汽車發展太快、且車型沒有延續性吧。在2009年的年報上,吉利總結到,截止當年底,他們已經推出三個全新品牌,全球鷹、英倫和帝豪,旗下車型有自由艦、熊貓、金剛、EC7等等。那一年,吉利總共售出326,710輛車,營業額剛剛超過140億,市值大概5億美元上下。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5億美元的吉利收購估值40億美元的沃爾沃,簡直蛇吞象本蛇。中間的談判過程一定刀光劍影,收購案背後還有羅斯柴爾德家族和省級政府融資平臺的影子。最後在2010年8月3日,吉利與福特汽車達成交易,以13億美元現金外加2億美元票據的支付方式,正式交割福特旗下沃爾沃轎車資產(15億美元是2010年,國內外媒體的報道口徑;但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財報顯示,當時的交易金額為18億美元,這個,我也有點懵X)。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10年過去了,回頭看這筆交易,吉利賺了嗎?聊這個問題,大概要從有形和“無形”兩個層面說起。有形資產,涉及的無非就是銷量、銷售額、市值,這些跟錢掛鉤的。2019年,沃爾沃汽車賣了70萬臺車出頭,是沃爾沃汽車93年來,最給力的一年。財務狀況也不錯,營業利潤52.9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38.3億人民幣。2018年,沃爾沃汽車準備獨立上市,後來因為估值、中美貿易摩擦等等原因,延期了。最近,吉利汽車跟沃爾沃汽車正在進行業務整合,據說重組業務後的新集團,市值可能超過中國A股所有汽車整車企業總和。對照當年18億美元收購金額,在錢上,吉利不虧。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至於我說的“無形”資產,主要指藏在錢背後的東西。比如說領克這個品牌。領克是吉利汽車跟沃爾沃的合資品牌(自己跟自己合資,這操作也是。。。挺騷的。。。),01、02、03三款車,從平臺到動力總成,跟沃爾沃同源。可以說不收購沃爾沃,很難有領克。而且,劃重點了,在現在的吉利體系裡,不僅領克在用沃爾沃的技術,掛吉利標的星越,也在用。

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時,知識產權是重點關注部分。按當時的協議,沃爾沃相關的技術只能用在沃爾沃品牌,不能用在吉利品牌。時間一長,嘿嘿。。。。。。這跟結婚接親一個道理,當著孃家人、新娘閨蜜的面信誓旦旦,洗衣做飯帶孩子,都是我來幹;娶回家,大家都懂。到2017年,沃爾沃已經答應,向吉利品牌開放發動機等等技術。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我是覺得,吉利花18億美元買沃爾沃,真的賺到了。集團旗下不僅添了豪華品牌;還成立了領克,接上沃爾沃和吉利中間的細分市場;同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搞到沃爾沃的技術。這交易,簡直就是豪華大禮包啊。

收購寶騰汽車49.9%股份、路特斯51%股份

時間:2017年6月23日

涉及金額:不詳,小道消息稱12億人民幣

吉利對寶騰的收購,從資金總額到業界影響力,跟收購沃爾沃不是一個量級的。寶騰是馬來西亞重工業社跟三菱的合資品牌,1983年成立,早期以貼標三菱車型為主,受益於馬來西亞貿易保護政策,市佔率一度超過70%。後來馬來西亞加入東盟自貿區,降低汽車關稅;跟大發合資的第二國產車又蒸蒸日上,在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裡,寶騰敗下陣來(三菱在2004年賣光了手裡的所有股份)。2016年,吉利收購的前一年,寶騰只賣了72000臺車,淨虧損14億2600萬林吉特(大概合人民幣24億)。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這就是吉利的收購背景,可以說寶騰要技術沒技術、要收益沒收益,為什麼還要在資本市場把它吃下呢?

咱們中國內需很大,這點毋庸置疑。可再大,單一車企能分到200萬臺/年的盤子,已經非常了不起了。這個數字,跟大眾、豐田的全球銷量相比,小巫見大巫。所以,固守在國內搶蛋糕,不如走出去把蛋糕做大。國內車企這幾年一直謀求出海,吉利先從白俄羅斯建廠,再跟寶騰聯姻,為的都是他們背後的市場。既然博越能用品質跟性價比在國內風生水起,在俄羅斯、在東盟,也未嘗不可。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吉利的產品支撐+寶騰品牌東南亞市場的親切感,吉利的目標,要在2027年,把寶騰做成馬來西亞第一、東南亞第三(現在的東南亞市場,豐田第一、本田第二、三菱第三)。2019年,寶騰的業務是有起色的,全年銷售汽車100,821臺,比2018年增長55.7%;寶騰X70(就是吉利博越),全年銷量26,331臺,他們自己說是細分市場銷量第一。我個人覺得,以吉利的資質,六七年內在東南亞超過三菱,這個目標真心不大。至於整個交易中的另一部分,路特斯,反推目的也不難,每一個汽車帝國版圖裡,跑車是不可取代的部分。

收購戴姆勒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

涉及金額:90億美元

時間:2018年2月24日

2017年11月,路透社曾經報道,戴姆勒駁回吉利購買其5%股份、包括關於技術共享的提議。這一招,按咱們的話,叫先禮後兵。之後的收購過程,充滿資本市場的明爭暗鬥,光看FT的報道,各種情節已經夠拍一部偶像劇了。在用了香港空殼公司、金融衍生品等等手段後,吉利神不知鬼不覺收購了戴姆勒9.69%的股份,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以至於收購完成後,德國金融管理局和德國總理默克爾都要出來發聲,澄清收購過程中無違規行為。

咱不是金融圈內部人士,很多彎彎繞繞說不清楚,很希望@巫師財經可以做一期節目,應該很好看。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吉利為什麼要買戴姆勒的股票呢?我沒有高瞻遠矚的目光,只能順著吉利現在的動作去推測。收購完成一年之後,吉利和戴姆勒決定,各出資27億人民幣,把Smart搬到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由奔馳負責設計、吉利負責技術,共同開發下一代Smart。對吉利來說,這應該只是開始,不是最終。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這個Smart,很像是戴姆勒把無關緊要的業務丟出來,你測測我的手段、我看看你的誠意,大家先處處看。如果合作順利,背後一定是更大的一盤棋,有生之年看到吉利跟奔馳合作推出車型,也說不定呢。就像10年前,吉利剛收購沃爾沃時,誰能猜到吉利打的是這個算盤嗎?

這裡還有

上面列舉的,只是跟大家關係相對密切的收購案,沒跟大家聊的,還有2013年,1700萬美元收購英國錳銅集團資產(倫敦出租車公司),2017年,3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集團8.2%股份(沃爾沃集團和沃爾沃汽車不一樣,收購沃爾沃集團的股份,看中的應該是卡車業務)。不算收購後投入的運營、研發等等開支,吉利已經花了接近150多億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算,吉利在國際資本市場的開支,超千億人民幣。

買買買背後是不是存在金融風險,這個咱不懂。但就汽車業務來說,吉利的版圖已經非常可觀了。乘用車,吉利/寶騰、領克、沃爾沃、依次往上(未來能不能跟奔馳弄個高於沃爾沃的品牌呢。。。);卡車——沃爾沃集團;跑車——路特斯。如果後續所有操作,都能像運營沃爾沃一樣騷,再過十年,我坐在電腦前重啟這個選題時,會是什麼心情呢。

吉利,這是要買出一個“大眾”啊。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有钱真能为所欲为?吉利拿一千多亿都买了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