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798更有人情味!這家水泥廠潮領世界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這家水泥廠潮領世界

裡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這個名字如果你不瞭解建築界的話可能會不熟悉,但是他的作品卻有很多響噹噹的網紅之作。譬如,讓無數人專程前去西班牙的非常規旅遊目的地阿利坎特打卡的現實版“紀念碑谷”——紅牆。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還有他於20世紀80年代在巴黎郊區建造的反後現代主義作品艾布拉克斯廣場(Les Espaces d'Abraxas)建築群,被視作是《飢餓遊戲》中反烏托邦城市意象的具體呈現。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大名鼎鼎的諾坎普球場也出自他手。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當然,還有一座被他改建成建築事務所兼住所的水泥廠——拉法布里卡(La fábrica)。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1973年,裡卡多·波菲偶然在巴薩羅那郊外發現了一家破舊的水泥廠,他立即看到了這其中的無限可能。於是拉法布里卡誕生了,在經過四十多年的不斷改造後,曾經破舊衰敗的水泥廠已經變成一座壯觀而獨特的房屋。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在波菲發現併購買下這座一戰時期的水泥廠時,它已關閉許久。這座水泥廠裡有30多個的料倉和擁有巨大機房的工業中心,地下廊道有4公里長,機械設備間保存良好。不過要想將這個巨大的工業遺蹟改造成一座具有完善功能的現代建築,並不是一件易事,這首先需要進行許多結構重構以及維修工作。在改造過程中,波菲保留了這座建築的粗獷外表,在建築外部,他用植物進行裝飾,建築內部則被改造為現代化的生活和工作空間。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不過,與另一個位於巴塞羅那的著名建築聖家堂一樣,拉法布里卡也是一個至今仍未完成的作品,因為波菲將自己的生活比作自己的作品,只要他對未來的看法在不斷改變,拉法布里卡的改造工作就不會停止。此外,波菲表示每當他去一個地方旅行,無論是日本的城市還是中東的沙漠,他都會把在當地發現的一些獨特元素帶回這裡,所以拉法布里卡也一直在變化。這座建築彷彿就是這位傳奇建築師的自傳,記錄著他對建築和空間的看法以及他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建築師認為在拉法布里卡他會更加精力集中,也更具創造力,因此他一直工作並生活在這裡。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如今,這座曾經濃煙瀰漫的水泥廠變得鬱鬱蔥蔥且充滿生機,這是創造性思維帶來的美麗轉變的典型案例。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在改造中,波菲保留了原來水泥廠的8個料倉,它們分別被改造為辦公室、實驗室、檔案館、圖書館、投影室和一個擁有超大空間的“禮堂”,這座禮堂可以被用來舉辦建築相關的展覽等活動。整棟建築中的每個房間都被賦予了不同的功能,沒有兩個房間是完全一樣的。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在綠化方面,波菲認為蔥鬱的綠植將會給這座冰冷的混凝土建築注入浪漫主義色彩,而且他希望綠植能夠自然地自下而上爬到屋頂。波菲選擇了桉樹、棕櫚樹、橄欖樹以及含羞草,在達成自己的目標的同時也保障了植物的多樣性。波菲的設計讓整棟建築都被綠色植物包圍,自然和建築的邊界在此變得模糊起來。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位於一層的集廚房和餐廳功能於一體的空間也是用來舉行家庭聚會的場所。“本土、不朽,粗放與概念”,波菲這樣評價這個複合功能的空間。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波菲的工作間同樣位於一層,直面鬱鬱蔥蔥的美麗花園。4米高的天花板以及本白色的牆壁讓這裡開闊明亮,絲毫沒有壓抑感。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兼具會議室和展廳功能的“禮堂”由水泥廠原有的工人活動區域改造而成,波菲並沒有在這個區域原有的基礎上做太多的變動。混凝土和帶有鏽跡的外觀保留了原始的工業美感。建築師希望透過這些元素人們能感受到建築本來的功能。他說道,“在這裡你會發現一個平行世界,那是在工業革命的年代,空氣中瀰漫著的蒸汽機的味道。”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在整個建築空間內,無論室內還是內外,都能找到很多休閒場所。

二樓是建築師的私人生活區,波菲在生活區設計了整面書牆,弧形窗、摩洛哥牆面裝飾以及帷幔般的窗簾讓這裡充滿了浪漫愜意的氛圍。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筒倉的樓梯被建築師重新設計和漆塗,新加的天窗使得自然光線能夠進入樓梯空間且隨著深度的遞增而減弱。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波菲曾說:“一個可怕的東西有可能會變成美麗的東西,就好像有些被認為是笨蛋的人,其實是天才。” 拉法布里卡無疑是一個典型實例。

裡卡多·波菲其人

裡卡多·波菲有“建築鬼才”之稱,他是巴塞羅那一位建築開發商的兒子。早年的波菲是馬克思主義者和反佛朗哥獨裁統治者,他曾於1958年在遊行中被捕,後來被迫從巴塞羅那建築學院退學,最終在瑞士的日內瓦高等美術學院完成了建築學業。1963年,波菲回到西班牙,年僅23歲的他在家族企業的基礎上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Ricardo Bofill Taller de Arquitectura (RBTA),開始了他在建築界的輝煌征程。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在RBTA成立之初,波菲便確立了將傳統的加泰羅尼亞建築理念與現代建築方法相結合的創作原則,早期工作室致力於恢復具有鮮明加泰羅尼亞風格的建築。而如今波菲是一個以多產和風格多變而著稱的建築師,他參與的1000多個項目遍佈世界50多個國家。從歐美到亞非,從大都市的機場、劇院、奢侈品商店、酒窖到社區圖書館和普通住宅,從後現代主義到極簡主義,波菲作品的類型、風格變化多端,有時候人們會很難相信這些建築都出自同一個建築師之手。這是因為波菲沒有固定風格,他堅持因人、因時、因地而變的原則。他本人對建築的認知也在不斷變化之中。正如他的拉法布里卡仍在不斷變化一樣,波菲的風格也在不斷變化。

它比798更有人情味!这家水泥厂潮领世界

本文圖源:RBT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