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把喜歡二次元的漫迷聚集起來,一起吐槽一起嗨。2009年6月26日,嗶哩嗶哩網站正式誕生。

2019年的最後一天,B站憑藉跨年晚會颳起了一陣強風。這臺晚會的豆瓣評分高達9.2,直播同時在線觀看8000萬次,而僅過5天,回放視頻的播放量就達到了6000多萬次,彈幕總數接近130萬條。“有生之年”、“崩潰淚目”、“吊打各大衛視”等讚美反覆刷屏,堪稱“最懂年輕人的晚會”。

2020的疫情期間,疫情迅速擴大,春節檔電影全部撤檔,各類 Livehouse 的演出、樂隊巡演、音樂節和演唱會被全部延期或取消。可以說在這個“最宅寒假”,B站又迎來了新的機會。


B站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刷B站”這可能成為了年輕人的一種常態。並且因為B站幾乎獨佔住了視頻戰場的 PUGC 賽道,所以你會發現,疫情期間全網流傳最廣泛的幾個爆紅視頻,作者幾乎全部都來自於 B 站。

這個被誇瘋了的“小破站”究竟會走向何處呢?

從二次元的土壤上栽種三次元的果實

過去“萬物皆可B站”的口號顯示B站作為文化社群的開放多元,但如今“B站皆可萬物”。回顧過往,B站推出的節目為拜年祭、up主晚會、BML等節目,包含節目派生的線上線下互動,都相對偏向ACGN(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Novel小說)愛好者。用戶們看著外人看不懂的梗,刷著“血書出番”等讓圈外人一臉懵逼的彈幕。

冷靜地觀察B站跨年的晚會,你會發現B站的價值在於它清楚年輕人真正的興趣,並以此為基礎運營產品。


B站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除了大量已經成為年輕人標誌的遊戲與二次元元素,B站將流行文化中的記憶不斷再組合。例如請來琵琶演奏家方錦龍與虛擬偶像洛天依一同表演《茉莉花》,讓80、90後童年最熟悉的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彈奏《哈利·波特》電影主題曲《海德薇變奏曲》,演奏時,整個樂團都戴著巫師帽。

正是這種對年輕人追逐熱點與懷舊混合的精確捕捉,讓B站的跨年晚會不再是小眾愛好者的“圈地自萌”,而是迅速出圈。它好像在說:“這一鍋燉菜,總有一款是你喜歡吃的。”

實際上,晚會只是一次具象化的體現,擁抱三次元,B站早就動作頻頻。

2017年年底,B站推出了對並不屬於平臺核心優勢內容ACG範疇的紀錄片扶持計劃,這期間,平臺也不斷向生活類內容傾斜。

2016年3月之後遊戲區就牢牢佔據首位,二次元主導的時代則漸行漸遠。而在2016年12月和2018年2月,“生活”、“娛樂”和“影視”區的累計播放量也依次超過“番劇”區。

2018年年底,生活類視頻是平臺過去一年播放量和內容數量增長最快的品類,同比增長達80%。


B站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從近兩年百大UP主所屬分區的變化也能感受出B站的變化。2019年,遊戲區UP主入圍數量仍是第一,為26個,但音樂區、鬼畜區、動畫區、影視區等B站基本盤分區入選的UP主數量均有下降,變為9個、9個、7個和6個,與之相對的是生活區大崛起,入圍UP主增長到了19個,生活區在B站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以此同時,隨著主力用戶年齡以學生群體到即將走向社會的一類人群的轉變,你會發現B站的泛財經、泛商業內容,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多。以目前B站泛商業領域目前最知名的 UP 主“巫師財經”為例,這位視頻製作者主要淺顯化的方式(慣用語是我們把 TA 直接幼兒園化 )藉助分析商業事件來解析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2019年 9 月 17 日發佈第一個視頻,到目前一共發佈了 13 個視頻就吸引到了近 250 萬粉絲,成為了2019年度新人獎UP主。


B站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B站基因的“變現焦慮”

B站瞄準年輕一代進行一系列佈局,以商業的形式傳遞情懷。在興趣催生之下,製造強烈的共鳴感,是B站一路走來的武器之一。

但與此同時,對用戶越來越強的向心力,面對的卻是資本市場的離心力。從二次元走向泛二次元,高粘性的社區用戶為B站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機,但也改變不了虧損這個事實。B站的商業化道路在一片好評聲中夾雜著質疑。

然而沒有企業可以逃避商業化這個問題,即便是經常對用戶“妥協”的B站。

首先,視頻貼片廣告未來難測: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以視頻內容為核心的網站,廣告卻不是B站的主要的營收手段,財報顯示Q3廣告收入達到2.47億,佔比總收入13.29%。

雖然有新番承包計劃來作為不加貼片廣告的解決方案,但就目前看來B站還是有點吃力,我們也很難預料在資本面前,徐逸許諾的“永遠不加貼片廣告”能夠堅持多久。


B站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其次,遊戲業務仍需提升:B站從2014年著手遊戲聯運,此後的四年時間,手遊一直是B站的核心業務。而在最新披露中,遊戲業務增速最低,當季收入為9.3億元,同比增長25%。並且B站的手遊收入情況呈現出很明顯的不平衡。2015年年底開始聯運的《命運/冠位指定》(FGO)成了B站手遊業務增長的最大推動力,作為核心業務中的核心項目,卻還沒等遊戲的熱度先退潮,

因為FGO不參加B站9週年遊戲福利活動,又讓B站走向了風口浪尖。


B站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還有,多項延伸的觸角難免“碰壁”:在得到、喜馬拉雅等平臺掀起知識付費浪潮的背景下,B站也上線了知識付費服務,不過由於其獨特的“分享”基因也使知識付費變現更加困難。在為電商導流方面,B站也已經與頭條系相撞:2018年年底,B站與淘寶達成了合作,幾個月後,淘寶正式入股B站,佔股約8%。據晚點去年報道,抖音與淘寶簽訂了70億的年度框架協議,60億元廣告,10億元佣金。


B站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不得不說,B站在陳睿“100億的小目標”這條生死線中,還是任重而道遠。

B站究竟是誰的小破站?

小眾or大眾,B站屬於誰?

隨著B站內容邊界的不斷擴大,文化衝突是必然的。

“為什麼B站小學生越來越多?”這是近年來B站經常遭受的質疑,小學生也並非是字面含義,而是指與B站老司機相對的較低齡、與B站早期社區氛圍格格不入的新用戶。

另一個質疑是B站正在逐漸快手化、抖音化。隨著B站生活類視頻的大量湧入,土味視頻也開始在B站上出現並不斷增多,而這也讓它與西瓜視頻、與頭條系在氣質上越來越接近,最明顯的就是華農兄弟。

但你要明白,小國寡民是開心,但你是世外桃源也會被堅船利炮幹掉。小孩子只談興趣,對於大人來說,慾望本身就是興趣的一部分。對於這些已經長大的80後、90後而言,他們不需要最好的B站、唯一的B站,更多人想看的,大概是一個相對來說,更好的B站、不同的B站。


B站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像保持逼格與商業化之間總是格格不入。最終,你會發現,路其實只有一條。

我是江小少(公號ID:jzx941122),期待與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