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催收的江湖“商機”還是“傷機”?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反催收的江湖“商機”還是“傷機”?

眾所周知,疫情考驗著每一個企業和個人。大家在考慮服從國家政策的同時,企業主們也在如何度過這個特殊時期,並且活下去,對於眾多被裁員的個人也同樣如此。

因此,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一種理財理念又被人們重新拾了起來:儲蓄。

此前,在《奇葩說》中,大家在討論“精緻窮”是對還是錯,是要對現在的自己好點,還是吃吃苦以後再為自己消費。這回,“精緻窮”們遇到了真正的危機。伴隨著假期延長,信用卡即將到達還款時間,相信很多人們將面臨無力還款的尷尬境地。

這個時候,這些人面臨危機該怎麼辦呢?

反催收的新領地

為了促進消費,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曾在2019年年初聯合印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並提出六個方面24項具體措施。

隨著近幾年金融、科技以及社會體系的建設逐步完善,一種新的消費理念開始普及:消費者以消費貸款的現代方式進行提前消費,之後對購買商品進行一期或多期的連本帶息還款。

也就是說,用金融來助力消費——於是,消費金融誕生了(在國際上,消費金融體制已有400多年的發展歷史。)

這些公司的誕生也催生了另外一個新玩家的加入,那就是反催收。

當然,反催收的“黑中介”早已在網貸和銀行信用卡行業興起,一些個人或者機構專門代理此類業務,替網貸和信用卡逾期者協商還款。

那麼,反催收到底是什麼呢?

或許很多消費者還不太清楚,GPLP犀牛財經就帶大家瞭解一下什麼叫做反催收。

反催收的新商機

反催收到底是什麼呢?為啥說反催收的商機來了呢?

這還要回到消費金融的大環境上面來講。

最初,消費金融的普及是為了提高消費者生活水平,並且能夠支持經濟增長等。這一件好事,並且由於消費金融公司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

正是機基於這樣的考慮,人們開始逐步接現代消費,之後使用一期或多期的時間連本帶息還款。

不過,隨之而來的是,伴隨著消費金融的發展,消費金融公司的投訴卻從來沒停過。多數集中在催收,高息等問題,在疫情期間更是增加了催收的矛盾激化。

通常來講,大部分人對付催收,投訴、耍賴、扮弱勢是他們的慣用手法。這些老賴正是利用了監管的空子——因為監管部門對於金融機構有投訴解決率的考核要求,對於很多惡性投訴,金融機構正面臨著巨大壓力。

這讓很多消費金融機構甚至銀行都苦惱不已。

反催收的江湖“商機”還是“傷機”?

於是,就在此背景下,一些人開始鑽起了催收的空子,甚至基於此行業的暴利,還形成了一個反催收的產業鏈。

“不用償還鉅額債務,擺脫催收的煩惱,加微信,入群手把手教你全套‘反催收’技巧。”

這讓很多焦頭爛額處於債務中的人猶如看到了”救命稻草“。

於是,反催收開始形成了——顧名思義,反催收就是對抗“催收”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讓那些欠債的人擺脫催收的壓力,從而逃避債務。

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人自從借貸開始壓根就不想償還,這在消費金融和銀行業內稱之為“擼口子”(指到容易發放貸款的機構或平臺上申請貸款)不還債的“老賴”。

這些人匯聚起來甚至還形成了一個專門提供此類服務的專業組織,甚至GPLP犀牛財經以反催收為關鍵詞在X魚上搜索時發現,做反催收業務的“黑中介”實屬不少。

GPLP犀牛財經瞭解到,提供反催收服務的“黑中介”們往往是通過社交網絡或者通訊工具等進行虛假宣傳,謊稱具備“法律經驗”或“代理處置債務”的資格,要求債務人先交納一定費用,進而代理消費者“處置”與貸款機構的債務,並提供統一的投訴模板,誤導、慫恿、蠱惑債務人通過包括監管部門等在內的多種渠道,進行高頻率惡意投訴,以求通過這些非法手段幫助債務人達到“逃廢債”目的,並從中騙取消費者錢財。

反催收的江湖“商機”還是“傷機”?

據悉,“黑中介”們已經形成有組織、有計劃、有套路地通過激化債務人與催收團隊、金融機構的矛盾,從而達到減免利息、延長債務期限、減少還款金額的目的,甚至要求賠償各種費用等。

那麼“黑中介”如何從中獲利?答案是:佣金。

對此,閒魚上有商家告訴GPLP犀牛財經,他們要求事成之後拿到10%的佣金。此外,GPLP犀牛財經瞭解到,還有一些“黑中介”把佣金提到了50%,甚至70%。

可以說,“黑中介”的佣金業務十分豐厚。

然而,這麼多人借債不還,無形當中就讓金融機構形成了損失,可以說,這些人的存在嚴重擾亂了金融行業的正常秩序,讓本來方便人們的金融借貸業務最終開始遠離剛需人群——長此以往,金融機構會提高業務的門檻,一些需要借貸的人借不到需要的資金,甚至這些人同樣也是“害人害己”,顯然,在借貸不還一次行為之後,這些人進入到了金融機構的黑名單當中,影響到了自己的信用,將來萬一再需要任何資金,這些人都將被各個金融機構拒之門外,無論這些人買房、買車甚至購物,包括生活都將受到影響。

因此,GPLP犀牛財經再次奉勸各位,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信用,沒有信用,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反催收這個毒瘤

從金融機構的角度看,反催收行業導致金融機構的壞賬增多,在各個投訴平臺中金融機構的投訴案逐步增加,這也會同樣會導致行業中一部分優秀的企業發展受阻。大局看,一個行業或許也會被這些“毒瘤”影響。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短期內,反催收行業為一部分人解決了催收難題,借貸人不會再接到催收電話。然而,長遠來看,消費者的風險遠大於金融機構。

GPLP犀牛財經且不提這些人的信用受損,影響未來的生活,且說在這樣操作之後,這些債務人的隱私也同時受到了侵犯。

據南方日報報道,廣東中漢律師事務所行政副主任何偉峰曾提醒,反催收更大的風險還在於,“碰瓷”金融機構失敗的情況下,部分“反催收”公司甚至以債務人的隱私反向敲詐勒索債務人,這對於債務人來更是得不償失。

而且,如果在債務人進行反催收時,往往其結果是銀行勝訴,法院將會判決所有本金、利息、費用合法有效,則債務人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如果債務人沒有執行法院的判決,將會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也就是所謂的“老賴”。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此前,有媒體曾報道,某金融機構客戶聽信非法中介代理騙局,交付鉅額諮詢費用,按照代理提供的“逃廢債秘籍”,向政府部門惡意投訴,還將地方監管部門告上法庭,想僥倖通過不法手段減免正常信貸債務。最終經過政府部門的調查、取證、核實,實為惡意逃廢債行為,法院駁回其訴訟請求,不予處理。該客戶不僅在經濟上遭受巨大損失,還被記錄不誠信行為。

基於此現狀,早在2019年9月2日,廣東銀保監局就發佈風險提示指出,代理“處置債務”、“延期還款”、“減免逾期息費”等違規騙局和行為,本身對債務清償並無作用,反而存在很大的風險,有可能給債務人造成進一步的民事違約。並提醒消費者不要因為逾期而聽信“代理處置債務”的宣傳,應防範其中的風險,以免導致更大的損失。

如今,伴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越加完善,相信反催收的空間也將越來越小。

國務院曾發佈《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並明確社會信用體系的三種功能:社會信用體系具有記憶功能,能夠保存失信者的記錄;社會信用體系具有揭示功能,能夠揚善懲惡,提高經濟效率;社會信用體系具有預警功能,能對失信行為進行防範。

未來我們可以預料的是,伴隨著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個人信息安全也將越來越受重視。從這個角度看,雖然短期內確實是解決了“燃眉之急”,然而,個人信息洩露的後果可想而知。

堅守四點原則

那麼,如何才能防範以上問題出現?答案是:相信正規渠道,相信金融機構。

消費者應時刻自覺建立起信用防範意識,並堅守四點原則:

(一)、因特殊情況無法正常還款時,應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客服熱線、APP等正規渠道聯繫金融機構,按照機構要求提供證明文件,或者通過正規法律途徑解決逾期欠款問題。

(二)、勿輕易洩露個人信息。不要隨意告知陌生人個人身份證、銀行卡賬戶、債務情況等信息,避免被非法利用並遭受損失。

(三)、合理貸款、理性消費。消費者在申請貸款時應通過合法合規的渠道,同時要從自身的經濟實力出發,合理消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還款糾紛和經濟負擔。

(四)、明辨真偽謹防上當。如對申辦的貸款有疑問,應儘快通過機構官方網站公佈的客服熱線、APP進行諮溝通,切勿輕信陌生人虛假宣傳,明辨真偽謹防上當。

據GPLP犀牛財經瞭解到,央行第二代徵信系統已於2020年1月19日正式上線。相信通過相關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的有效配合,“黑中介”組織的非法行為將能得到有效遏制。

讓中國的金融體系更加規範,大家自覺維護“信用體系”的建立,對於你我他來講,都需要從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