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硬核”抗疫丨抗擊疫情,5G將如何改變社會?

● 核心觀點:

_1、抗擊疫情帶來5G發展機遇:抗擊疫情“醫療醫護場景”、“生活娛樂場景”、“公共安全”和“遠程辦公和在線教育”四大場景對5G需求迫切;

2、疫情不會延誤中國5G發展:從中長期角度看,抗擊疫情的需求會助推中國5G發展;

3、抗擊疫情所需終端的5G化和商業化是當務之急:國家支持,運營商引領,產業鏈跨界合作,快速推進各類終端5G化和商業化,將“概念方案”、“PPT產品”快速變成現實。

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戰”面前需要“勇”,更需要“智”,這個“智”就是發揮5G的作用,實現智慧抗“疫”。去年是5G元年,2020年是5G實質性發展起點,當疫情來臨,有些人比較悲觀,推測會影響5G發展,而筆者認為,抗擊疫情將是中國5G發展重要機遇,同時5G會反向為抗擊疫情做出重要貢獻,並對醫療和國家應急事件處置持續帶來價值。

去年6月6日國家頒發5G商用牌照,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宣佈正式啟用商用網絡,正式商用也就3個月時間,現在處於中國5G發展的初期。在這個時期,行業內外以及消費者最糾結的問題包括“5G到底有什麼用?” “5G殺手級應用是什麼?”“為什麼要換5G?”。以最先商用的5G手機為例,大家都戲稱目前5G手機最常用的應用是“測速軟件”,看著測速軟件能測到1G下載速度,還是想不到什麼應用和場景需要這麼大帶寬。而這場嚴重疫情為5G創造了應用場景,一定會讓5G迸發出威力。現將抗擊疫情5G典型應用場景列舉如下:

抗擊疫情,利用5G解決醫療醫護需求場景當然是第一位:

5G遠程醫療場景:這場疫情中有醫護人員感染。當採取隔離措施時,更多疑似病症患者湧向醫院,又造成二次傳播或者是非真正的感染者被感染。這種重大傳染疫情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案就是儘量減少各種場景的人群聚集,果斷採取自我隔離、社區隔離、區域隔離的方式,然後採用5G遠程醫療手段進行初步篩查,安排高度疑似病患有序就醫或者專車上門隔離運送。之前一說5G遠程醫療,大家都舉例說遠程手術,這過於狹義了,遠程手術只是遠程醫療的一個應用而已,目前也遠遠不成熟,暫時無法商用。而更現實有效的是先把5G遠程問診、遠程檢測、流動救護應用好。基於家庭級別的5G遠程醫療,需要5G傳輸設備+5G遠程問診設備(大屏+醫療傳感器等),或者是內置了5G通信模組的遠程問診設備,這類場景與日常遠程醫保場景可以複用。基於社區級別的5G遠程醫療,在社區衛生診所配置更加全面的問診和檢測設備,必要情況下由社區醫護人員輔助。

5G無人醫療場景:一旦確診為感染病人,則必須要隔離治療,現在國內的隔離治療還是需要專門的護士進行看護,而在國外已經出現機器人輔助看護的案例。我們看到在隔離治療期間,大量醫護人員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感染風險高。5G無人醫療可以解決或者部分解決這些問題,簡單的隔離醫護工作,比如端水送飯、藥物配給、體溫測量等都可以採用5G醫護機器人,而為病人床頭配置5G醫護智能音箱、5G問診檢測設備,也能降低醫護人員工作強度、減少感染機率。這次重大的疫情,在一些感染病人集中的區域,由於醫院爆滿,很多症狀不嚴重的感染者只能自行在家隔離,給這部分感染者配置5G醫護機器人或者5G醫護智能音箱更有必要。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公共安全就顯得更加重要,中國人多,警察、社區幹部統統都是“人海戰術”,可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抗擊疫情,以人為本,能用科技解決的問題千萬不要用人來面對危險:

5G健康監測場景:疫情嚴重的區域雖然採取了“封城”措施,可是城市內的公共區域、社區還是難免有人群流動,所以一夜之間“測溫”就成為一出家門口就要面對的場景。可是隻要出去一趟,就要被測溫好幾遍,測溫的手段和設備也是千奇百怪,但大多數都效率較慢,在地鐵站這類人群較多區域反而會造成因測溫導致的人群集中,而且在路上一小時要被測好幾遍。而5G測溫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場景。比如,中國聯通推出5G+熱成像人體測溫信息化平臺,平臺憑藉5G傳輸技術,可將視頻及相應數據實時傳送到大屏或雲平臺進行數據記錄和監測。這種解決方案的好處是布放簡便,非接觸,快速通行,通過雲端大數據管理,在一定時間內減少重複檢測,一旦發生群體性感染事件可以“追溯”。中國聯通5G+熱成像人體測溫方案正被全國各省廣泛應用於地鐵、火車站、醫院、學校、政府、企業、商業體、門店、宿舍等各類場景。

5G高清視頻監控:目前公共區域的各類監控攝像頭很普遍,但是當抗擊疫情時,很多場所和場景需要臨時布放高清攝像頭,以確保隔離效果、人群流量管控等,這種需求要求快速部署、要求視頻質量高、可短期長期使用,這個時候,5G高清視頻監控就發揮了無線布放簡單、帶寬大優勢。解決方案一般是高清攝像頭+5G CPE(固定無線接入設備)或者是內置5G通信模組的高清攝像頭,這種解決方案可以應用在雷神山、火神山、展館方艙醫院這類臨時搭建的醫院、社區隔離控制點、道路隔離控制點等重點區域。這場重大疫情,給全國人民放了一個超長的春節假期,而且這個假期只能憋在家裡,不能串門不能聚會,網上流傳的段子是說“旅遊路線”規劃是臥室-衛生間-客廳-廚房-臥室,估計大多數人是看視頻看書打遊戲,可是看久了玩多了,很多人就急的不行了,網上還出現了有人用微信視頻對著手機與遠方的朋友“划拳”喝酒,真是各種招都有。

這場疫情驗證了5G殺手級應用場景將主要出現在泛遊戲、泛視頻、泛XR(VR、AR和MR的統稱)和雲化類應用場景,這幾類場景既有區隔又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泛遊戲中有一類雲遊戲,泛視頻離不開雲和XR。連續二十多天只是面對傳統的遊戲和傳統的平面視頻肯定是很無聊的,消費者急需更加有沉浸感的娛樂生活。誰說遊戲只能“坐著玩”?加上XR內容和XR設備(頭顯和互動手柄),打一次遊戲流的汗比踢一場足球還要多。誰說鍛鍊只能在跑步機上枯燥的跑?戴上VR巨屏頭顯設備,可以享受三亞海濱路上跑步的愜意。誰說追劇只能“傻傻的看”?多劇情互動遊戲,可以自己選擇劇情的走向,甚至成為劇中人,VR技術還能跟明星“面對面”。這些場景不再是設想,將逐步走入百姓家,消費者將實現泛娛樂生活消費升級。

抗擊疫情期間,只要需要長時間隔離,則遠程辦公和遠程教育的需求就非常旺盛:

5G遠程辦公場景:現在遠程辦公的工具很多,包括電話、郵件、OA和微信等,但是今年突然火了的就是“高清視頻會議”。“高清視頻會議”不但在抗擊疫情協同工作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遠程辦公中也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時期,可能通過電話會議或者微信群視頻聊天就可以解決的場景,現在都需要專業級的高清視頻會議,因為要共享文件和圖片,要多方討論。現在的高清視頻會議一般都是“光纖固定通信和5G移動通信”混合會議、專業會議室設備+5G CPE和個人5G手機/5G電腦/5G PAD混合會議。在抗擊疫情的工作場景中,很多視頻會議要求隨時召開,參會人員分佈在隔離區內和隔離區外,有些是在政府辦公區,有些是在臨時搭建的醫院,這個時候5G的大帶寬和快速部署又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5G遠程教育場景:遠程教育由來已久,從最早的電視單向遠程教育到現在的寬帶雙向互動遠程教育。抗擊疫情要求大中院校、小學初中高中全面推遲開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甚至推遲返校到五月一日,教育部已經全面啟動雲課堂遠程教育計劃。雖然遠程教育不依賴於5G,但是有了5G能讓遠程教育出現“質”的飛躍,雖然大多數學生家中可能有光纖寬帶,但是沒有光纖寬帶覆蓋的地方,5G無線覆蓋就派上了用場。雖然接受遠程教育的學生場所相對固定,但是教師端可能是多場景的,可能在教室、可能在科技館、可能在抗擊疫情一線,所以教師端的內容製作和傳輸就更需要5G發揮作用。5G除了解決大帶寬高清視頻的雙向傳輸,還可以通過VR/AR徹底改變“平面化”的枯燥模式,學生通過VR/AR設備增加遠程教育的互動沉浸感,不在現場也可以進行實操演練,大大減少了遠程教育和現場教育的差異,甚至效果好過現場教育。

以上列舉的只是部分典型場景,5G能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的更多場景還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創造、去實現。

中國的5G發展處於全球的第一梯隊,在很多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現在有人擔心疫情會耽誤中國5G發展,擔心的理由是抗擊疫情影響網絡建設、影響工廠設備生產、影響經濟造成5G投入減少等等。這些擔心固然有道理,但是筆者認為影響是有限的,甚至會反向推動中國5G的發展,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隔離期可能會影響網絡建設,但是隔離期後會加快5G網絡建設。通過抗擊疫情的歷練,5G的場景反而被“刻畫”出來,5G的初期覆蓋本來就應該是“熱點地區”覆蓋,所謂“熱點地區”就是5G流量使用用戶多、場景多、消耗多的地方,精準的覆蓋區域既能節省建網成本,又能快速覆蓋。以武漢的“小湯山醫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為例,三大運營商都只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實現了5G覆蓋,超過一億用戶通過醫院工地附近的5G網絡直播24小時實時觀看醫院建設進度,這是全球的創舉。在國家的推動下,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5G網絡共建共享,鐵塔統一的建設,既節省成本又提高了建網效率。有需求就有5G網絡覆蓋,大可不必擔心5G網絡建設。

二是疫情在隔離期會造成消費者在線下消費減少,但是這種影響是短期的。消費者在被影響期間,產生了迫切的5G消費需求,一旦疫情解除,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會快速釋放。通過非典和汶川地震的經驗來看,災後消費者的消費觀會更加解放,有利於市場發展。有需求就有5G終端和服務供應,大可不必擔心疫情會影響今年的5G消費市場。

我們說中國的5G發展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給企業和消費者及時提供更好的5G服務和5G終端,在此向5G產業鏈上下游和國家相關部門呼籲:

加快5G場景所需的終端研發製造和商業化銷售;

加快5G典型應用的開發和上市;

加大對運營商5G建網的支持力度,減免電費、基站租金、稅收優惠等,從而加快5G網絡覆蓋和服務完善;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保障”工作。

希望以上工作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運營商和國家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快速推進中國5G發展,將這場疫情“轉危為機”。終端是所有應用和服務的載體,因此必須堅持“終端先行”,快速的將“概念方案”和“PPT產品”轉化為可規模化供貨的產品和服務,從5G終端產業鏈角度,建議主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是推進終端5G化。終端接入5G主要是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現有的智能終端使用WiFi或網口通過5G數據類設備(CPE、MIFI、上網卡等)接入5G網絡,這種方式實施簡便,但是設備集成度低,在5G初期階段是主流模式;第二種方式在終端中內置5G芯片,這種方式技術研發門檻高,集成度高,5G智能手機是這種方式的典型代表;第三種方式是在終端中內置5G通信模塊接入5G網絡,這種方式相對技術難度低,集成度較高,將是終端5G化最為普遍的方式。目前面向普通消費者的5G手機已經全面商用,價格從高向低快速普及。受制於5G芯片和模組研發製造進度、產品性價比、產業鏈整合等原因,行業終端和泛智能終端5G化嚴重滯後。建議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合作,加快5G芯片和5G模組的研發製造進度,加強“終端+模組”、“終端+芯片”集成研發,通過規模化應用提高性價比,從而推進終端5G化。

二是推進5G商業化。5G改變社會,這種改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目前處於5G商用的初期,需求場景的明確、網絡的覆蓋、終端和應用的供給等各個環節,需要端到端拉通,需要端到端商業化,才能滿足客戶和消費者需求,要以能規模化銷售為商業化目標。5G時代之前,移動互聯網化發展基本是應用跑在標準互聯網上即可,但是5G時代有所不同,要實現不同場景的最佳應用體驗,需要“端、網、雲、業、邊”協同(終端、網絡、雲計算、業務應用、邊緣計算),運營商將發揮重要的紐帶和平臺作用,在運營商的協同和耦合下,多產業鏈跨界合作,形成5G產業鏈新生態,從而推進5G商業化。

回顧近二十年中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歷史,每次應對“災難”都拉動了一次跨越式發展,2003年“抗擊非典”催化了網上購物等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催化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有理由相信2020年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必將催化5G深刻改變社會,同時5G也將助力抗擊疫情取得徹底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