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韓國電影《七號房間的禮物》為什麼曾排名第一?

接下來我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七號房間的禮物》是韓國著名“治癒系”導演李煥慶的作品。導演李煥慶,第一部電影愛情喜劇片《那小子真帥》,而後通過《方糖》和《冠軍》兩部溫情催淚片在韓國確立了其"治癒系"導演的地位。

之後繼續拍攝溫情題材影片,就是這部催人淚下的《七號房間的禮物》,該片於2013年1月23日在韓國上映,併成為2013年韓國電影票房排名第一。

1997年,只有6歲兒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龍久和可愛的女兒藝勝相依為命,生活雖然簡單清貧,卻充滿幸福。某天,執著為女兒買美少女戰士書包的龍久意外捲入一起幼童誘拐姦殺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長的女兒。龍久懵懂無知,搞不清狀況,昏頭昏腦就被投入監獄。

在7號牢房中,聚集著走私犯蘇楊浩、詐騙犯崔春浩、通姦犯姜萬範、恐嚇犯老徐和搶劫犯申奉植等五毒俱全的“社會渣滓”。龍久孩子般善良的心漸漸感動了這幾個“大壞蛋”,他們甚至不惜冒險將藝勝帶入牢房與父親相會。黑暗冰冷的監牢內,7號牢房陽光滿滿。

導演的目的不是偵破一個案件,使主角平冤昭雪,而是上升到對社會一些思考。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物立場、矛盾、誤會,最終在理性、愛與救贖中走向平靜。

影片以倒敘、回憶的方式講述故事,作為一部親情情感片,拋開感動人心的情感描述,影片也有另外的獨特價值。要想真正深度理解,那麼我覺得就必須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多角度來解讀這部影片的價值和魅力。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01、 鏡頭語言:影片整體畫面細膩富有變化,將情節無縫銜接的串聯起來,故事的信息量豐富化

導演在鏡頭語言的創造上選擇不誇張的方式,這種平淡樸實的手法反而能引起觀影者的共鳴。雖然電影的結局以悲劇結尾,但這並不妨礙觀眾感受這部電影裡出現的小美好,小溫暖。

細膩的鏡頭和語言,也呈現導演對這部電影的深切的父女之情,導演利用色調呈現男主角對女兒的寵愛和他的單純善良,用精準的語言呈現各個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

① 運用大量的暖色調慢鏡頭來處理催淚的畫面

整部電影大部分描述的是李龍久在監獄中的生活。提起監獄,我們首先想到的無疑是冷冰冰的鐵門鐵床,以及那一身顏色灰暗的監獄服。可這部電影徹底顛覆了我們對監獄的認識。李龍久服刑所住的監獄中的七號房,是一個溫暖的、富有生活氣息的小房間。

牆壁的顏色是溫暖的黃色,裡面有家中必備的簡單傢俱,晚上熄燈時也有七號房犯人們自制的星星、月亮。“七號房”就像是一個溫暖的小家,他們的監獄生活不只是勞改,他們也會打鬧,玩遊戲,也會像一家人那樣一起聊天,一起歡聲笑語。

除此之外,電影開頭和結尾出現兩次的黃色氣球,監獄犯人身上所穿的橘黃色監獄服,都向觀眾呈現出一幅幅溫暖的場景,讓人心裡暖暖的,使得那些催淚的鏡頭不再生硬,更加自然而沁人心脾。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瑣碎的生活細節透露著感動

電影用了較大篇幅展現李龍久在“七號房”發生的點點滴滴,這些橋段或許不真實卻又順理成章:教不識字的黑社會老大識字;幫助通姦犯聯繫上妻子及剛出生的孩子;龍久見到久別的女兒。以及整部影片的高潮,監獄中的每個人都為了龍久活下來而共同努力著。

這些瑣碎的生活小細節的展現,使得整部影片被暖暖的童話色彩所籠罩,觀眾也不免產生一些美好的遐想——龍久會不會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地活下來呢?再美的童話,也會有自己的結局,“七號房”所搭建的童話世界最終被冰冷的現實冷酷所擊敗。

當看到龍久和女兒坐上美麗的熱氣球離牢房越來越遠時,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欣慰而美好的祝願。而看到熱氣球被監獄的鐵蒺藜刮住而無法繼續飛向遠處時,所有人心中的那個美好童話夢徹底碎了。

在我看來,極致的溫暖與冰冷的現實碰撞出來的效果,淋漓盡致地突出了整部劇的“悲”,毫不留情地戳中觀眾的淚點,也為影片悲劇留下伏筆。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02、敘事結構:運用倒敘手法,重複蒙太奇鏡頭更凸顯主題“禮物”意義

電影採用倒敘的手法拍攝。一開頭,藍天、雪地、年輕女子、亮黃色的氣球,如果不是藝勝手中的審判記錄,這溫馨美好的氛圍,足以讓人誤會這是一個輕鬆愉快的喜劇。在雪地中,藝勝仰望著亮黃色的氣球,露出了笑容。

法庭上,氣氛凝重緊張,年輕律師藝勝要為一個多年前判死刑的姦殺幼女的男人翻案,因為——“當時我在現場。”回憶就此拉開序幕。

蒙太奇電影中蒙太奇的使用可以深化主題,引導觀眾的心理。在本影片中,導演多次使用了重複蒙太奇,有許多鏡頭是在電影中反覆出現的。比如,影片中出現了三次拆禮物的場景,第一次是獄友們把藝勝裝在盒子裡當做禮物“偷渡”進七號房,第二次是科長把藝勝當做禮物送給了七號房,第三次是李龍九執行死刑前把美少女書包當做禮物送給藝勝。

這樣重複出現的場景更加映襯出影片的主題“禮物”。而不同的禮物表達了不同的含義,也代表了導演引導觀眾深陷劇情的良苦用心。

① 第一次獄友的禮物體現對李龍久感激

第一次禮物是7號房老大給李龍久的承諾。7號房裡住著走私犯蘇楊浩、詐騙犯崔春浩、通姦犯姜萬範、恐嚇犯老徐、搶劫犯申奉植,可謂是一群五毒俱全的社會渣滓。

可是他們看到李九龍的犯罪記錄後實在不能容忍這樣的惡人,將其暴打一頓。這些看似兇殘的人後面也有做人良知的一面。但沒想到李九龍竟然在別人的突然襲擊下捨身救下了7號房的老大,作為回報,他們精心安排了一次讓他與女兒的見面。

看到女兒從箱子裡鑽出來時,原本已經木然呆坐的龍九不顧傷痛,哭嚎著朝女兒撲來。這一幕,父女倆等待了太久,熒幕前的我們也等待了太久。 於是,冰冷的監舍彷彿變成了秘密的幼兒園,牆上性感火辣的莫妮卡被塗鴉成了美少女戰士;一群昔日的“大佬”跟在小姑娘身後跳舞;夜晚,用硬紙板雕出星星月亮圖案的燈罩投下童話般的光芒。

在我看來,正是李龍久的單純善良讓獄友接受了他,並因為他的善良讓他得到了回報。而藝勝的天真可愛也淨化這些罪犯的心,為影片後面獄友被他們父女感動偷偷做了熱氣球逃獄作了鋪墊。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② 第二次科長的禮物體現了他對李龍久的接納

科長剛開始看了檔案認為李龍久就是姦殺女童的混蛋第一次見面就對李九龍拳打腳踢,內心對他充滿怨恨和不滿。在藝勝第一次出現在七號房錯過班車只能繼續呆在那裡時候,還是被科長髮現了。科長立即下令把李九龍關了禁閉。

一個瘋狂的犯人,藉著獄警失職的理由,在監舍裡縱火。依舊狠辣的科長在疏散了其它犯人之後,企圖制服縱火犯,不料卻身陷危險。龍九看到了這一幕,大喊著:“有人要死了!有人需要幫助!”其他犯人不管不顧,只顧逃命。龍九大喝一聲,用身體去撞開堵住房門的櫃子,救出了科長。

“這個人真的是誘拐犯嗎?我看他是被誘拐進來的吧?”醫生的一番話讓科長和熒幕外的我們都心裡一顫。 科長開始關注這個犯人,看他和前來探視的女兒溫情難捨的瞬間,看他在操場邊沙地上寫女兒名字的身影。藝勝病了,科長去看望,聽她祈求著把自己也抓進去,好陪伴父親。他回憶起自己死去的兒子,他在做著某個決定。他私下找學弟瞭解案件,找警察局長為李龍久翻案。

在科長的授意下,藝勝被當成第二次禮物順利地來看望龍九。七號房恢復了以往的其樂融融:纏著黑臉老大講故事,教老大寫字,偷偷給剛有了孩子的犯人手機,讓他和家人聯繫,這份快樂卻衝不淡大家的擔憂——龍九是個死刑犯,這會不會是死期將至的某種“安慰”呢?

在我看來,科長最先的冷漠無情到後面擔憂李龍久父女考慮他們的未來,除了感激以外,也是對公權挑戰。在公權和人情面前科長是如何選擇?

正是李龍久的單純善良和對女兒無私的愛,讓科長寧願丟掉工作也要把藝勝送進七號房和父親相聚。更是在李龍久走後代替他撫養女兒,把藝勝培養成律師替李龍久討回最後的公道。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第三次李龍久執行死刑前把禮物送給藝勝

12月23日到了,龍久和7號房的室友一起為藝勝慶祝生日,給她送禮物。而龍久送的禮物就是那個美少女的包包。執行的時刻到了,在分別的時候有一個鏡頭讓許多觀眾哭的說不出話。藝勝在默默的數1、2、3後龍九一定會翻過來做一個鬼臉逗她開心,但最後,龍久沒有再出現,無論藝勝怎麼數。他都沒有出現,藝勝只能不斷地哭泣,跪在地上,扒著鐵欄不斷地喊爸爸……

在我看來,李龍久本無罪本不應該死,但是為了保護女兒他承認了莫須有的罪名,我們除了心痛更多的是惋惜和無奈。這段高潮部分導演有效調動了觀眾情緒更是掙足了觀眾的眼淚。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03、主題表達:除了感人的父女情外,這部片子還有對社會對生活的三層思考

這是一部讓人心疼的悲劇。立足於社會現實,如此善良的龍久在權力和不公面前最終含冤而死,它為的是一個“怒”字,它要把人們心中的“怒”勾出來。

韓國電影敢於把最骯髒的人性扔出來給所有人看,不僅是為了勾出人心中的“怒”,更是為了讓人擁有面對這社會現實時的清醒!現實固然很殘酷,但在龍久生命最後的時光中,有一群溫暖的人陪伴他,在“七號房”的日子很美好,送來“七號房”的那些禮物也很美好。

第一、關注弱勢群體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他們

本片的父親完全是無罪之人,死了更加充滿悲劇性。我想,除了感人的父女情外,首先這個社會能否關注這樣的弱勢人群,以及當一個社會事件發生的時候,尤其當事者是弱勢群體時,我們是否要跟隨主流媒體去站在旁觀者和道德審判者的角度去抨擊當事人的無知和無恥

我們是否能獨立的判斷,這個事件到底是怎麼樣的,大多數人說的真的是事實真相嗎?保持獨立的觀察和思考,不要成為冤假錯案的幫兇,不要成為毀掉一個美好家庭的幫兇。有時候,眼睛看到的現實不等於真相。正如《無人區》裡黃渤說的:“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我們能做的只有讓儘量多的壞人得到懲罰。

第二、現實社會雖然讓我們失望,但是還是要保持善心和愛心

影片雖然呈現了弱肉強食的社會陰暗面,但並沒有讓人絕望和鬱悶,七號房間獄友的種種努力,以及典獄長的從中幫助,乃至法庭上的對李龍久認罪的失望喊話都依然充滿人性本善的頌揚,並沒有被戾氣淹沒正義和公道。

人間正道是滄桑,科長成為藝勝的養父,終於讓藝勝為父親雪冤翻案。正是李龍久的善良讓那麼多的人認可他幫助他,也正是這些人的愛心讓藝勝在失去父親的情況下健康有愛成長。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第三、曾經犯過錯的人不代表他永遠是個壞人。

七號房間的獄友受李龍久和藝勝的影響,出獄後各自都走上正道,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地生活。曾經的錯誤不代表一輩子的錯誤。多年以後當他們作為證人出現在法庭,當檢察官質疑他們過去身份能當證明人嗎?

曾經的老大跳了起來,十分氣憤喊道有哪條法律規定曾經坐過牢的人不能當證人。

是啊,過去不代表永遠,重要的是現在,是現在的你所作所為。

總結一下:

這部電影在韓國的票房曾排到第一,觀眾如此喜愛這部電影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關於父愛的主題。我們還應該在導演運用的鏡頭語言等多方面多加研究,才能明白為何它被大家如此推崇。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抽空去看一下這部電影,相信你的笑點和淚點頗多。@雨已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