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學,合肥剛剛發佈重要通知

合肥市教育局

剛剛發佈

中小學幼兒園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開學工作指南

(第一版)

開學前工作

(一)建立防控保障體系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學校主要領導擔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嚴格落實書記、校(園)長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有多校區辦學的學校,每個校區必須指定防控工作責任人。建立學校、年級、班級、家長四級防控工作聯繫網絡,壓實壓緊責任,將責任落實到崗,將任務明確到人。


2.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學校防控“三案九制”並提前組織教師員工開展培訓和應急處置演練,“三案”即開學工作方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應急心理干預方案;“九制”即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師生晨午檢制度、學生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師生健康管理制度、預防接種證查驗制度、通風消毒制度、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外來人員入校管理制度等。


3.加強聯防聯控。加強與屬地衛生健康部門、疾控機構、醫療機構、社區等的聯繫與溝通,取得專業技術支持,開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控、自防自控。


4.制定教學預案。及時調整春季學期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提前謀劃教學安排,做好正式開學時無法正常返校學生的教學預案。根據教師身體健康情況,及時調配好師資,確保開學後正常教學。組織心理健康教師等專業人員,針對性地開展師生心理健康教育。


5.做好物資儲備。做好消毒藥劑、消毒工具、清洗液、體溫測試儀、防護口罩等防控物資的儲備,確保防控物資開學前到位。設置專門垃圾收集容器,用於收集廢棄口罩及廢棄消毒物品等。


(二)建立健康信息臺賬

6.開展健康監測。全面覆蓋、精準掌握每位師生員工(含外聘、外派人員和保安等第三方人員,下同)假期去向,向全校師生員工發放《告知書》,告知學校疫情防控要求。建立外出、有重點疫區接觸史及身體不適師生員工信息臺賬,落實外地返肥人員“一人一卡”登記制度,並督促其做好相關報告和隔離工作。對隔離觀察、疑似和確診的師生員工,要加強聯繫,掌握情況,注重心理疏導和服務保障。對存在疫情傳播風險的要密切關注。


(1)在湖北省滯留人員要嚴格執行所在當地政府的管理規定,暫不返回合肥,並做好本人、家庭成員的防護工作。

(2)從湖北省以外地區返肥人員須在返肥後1小時內主動向社區(村)和學校報告,主動接受測溫,按規定自行居家隔離觀察14天,並填報《外出人員健康檔案卡》(見附件3,學校留存)。

(3)所有有相關流行病學史(包括湖北省等重點地區旅居史,曾與重點地區發熱或呼吸道症狀人員有接觸史、曾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有接觸史)的,離肥或返肥經停湖北省的,與來自湖北省人員有密切接觸史的返肥人員必須居家或集中隔離觀察14天,不得外出。


在合肥市(含四縣一市)居住的教職工,嚴格執行所在社區(村)管理要求,做好本人、家庭成員的防護工作,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線上教學輔導工作,服從學校工作安排和根據防疫工作需要的緊急調配。在市區或縣(市)域居家醫學觀察、居家自我觀察管理的師生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症狀,必須第一時間向社區(村)和學校報告,由社區(村)組織上門收治,嚴禁自行乘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


7.加強信息管理。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不得遲報、漏報、瞞報。


(三)嚴格校園防控管理

8.做好西藏班、新疆班等留校學生管理。暫停一切校外及集體聚集性活動,圖書館、食堂實行人流量限制、錯時使用、分散就餐等措施。


未經西藏自治區教育廳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同意並經安徽省教育廳批准,不允許目前留校學生請假離校,不允許已離校的學生提前返校。謝絕家長親屬等探訪。設置臨時隔離場所,對在校師生員工每日實施晨午晚檢,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症狀,第一時間隔離並向社區報告,由社區組織上門收治,嚴禁自行乘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做好學生疫情防控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加強公共場所特別是宿舍、食堂、教室等公共場所安全衛生管理,每日消毒。校內的教學、公共活動設施除了保證本校師生使用外一律關閉。


9.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疫情防控期間24小時值班,關鍵崗位必須保證人員在崗。未經批准學生一律不準返校,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入校園。進入校園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嚴禁擅自將校舍出租或借用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學校體育設施場地場館暫停對外開放。


(四)開展線上教育教學

10.推進“離校不離學”工作。按照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做好合肥市中小學防疫延遲開學期間在線教學工作的通知》(合教秘〔2020〕11號)文件要求,利用在線學習平臺,藉助網絡手段,為學生建立教學輔導的線上渠道。


11.開展身心健康指導。指導師生員工居家開展適度的室內體育活動,合理安排休閒與學習活動,學會自我調節與放鬆,以良好的身心狀態應對疫情,增強免疫力。組織心理健康教師等專業人員指導師生加強心理防護工作。加強對醫護人員等奮戰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居家子女的關心和愛護。


(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12.加強衛生防護宣傳教育。藉助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開展宣傳教育,引導師生員工掌握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正確關注疫情發展態勢,增強防控工作信心,做到不信謠、不傳謠,避免恐慌情緒。及時總結宣傳疫情防控經驗做法。


13.加強學校環境衛生管理。結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開學前至少開展一次全面的校園環境衛生清掃和消毒工作,重點做好教室、宿舍、浴室、食堂、運動場館、圖書館、活動室、辦公室、實驗室、廁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動場所的清掃和消毒,不留衛生死角,保持室內通風換氣,全面改善學校環境衛生條件。


14.開展衛生設施安全檢查。對公共場所特別是宿舍、浴室、食堂和洗手間的洗手水龍頭進行全面檢修,確保暢通可用,水龍頭不足的要及時增設,並配備洗手液或肥皂。在醫療機構指導下,設立專門場地作為隔離空間。要對食堂食品原材料進行徹底排查,確保食品原材料安全。



開學日工作



15.錯時安排返校時間。錯時安排不同學段和年級學生入校。明確不宜返校人員,並提前告知。根據對師生員工健康狀況的監測,明有下列情況者,暫不適宜返校:凡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身體症狀體徵者,應待症狀體徵消失,身體痊癒後方可返校,不允許帶病或未解除醫學觀察人員返校返崗。


16.做好健康檢查工作。開學當日,應指定校園出入口,做好返校師生員工晨午檢等健康監測和師生缺課追蹤工作。進入校園人員一律和驗身份和檢測體溫。非特殊原因,學生家長及親屬等外來人員不得進入校園。做好值班值守,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


17.加強特殊群體監測。根據開學前建立的師生員工信息臺賬,對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民辦學校外地學生、有湖北省旅行或居住史的、開學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湖北或自武漢的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的學生重點加強監測。對確診、疑似或醫學隔離觀察的學生,待病癒且隔離期滿後,持復課證明到學校查驗後方可入校上課。


18. 做好值班值守,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



開學後工作


(一)嚴格執行“三案九制”

19.落實各項預案制度。

加強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及人員配備等組織管理工作,相關人員要在崗在位,確保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落實到位。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鬚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群防群治、自防自控嚴密防線,確保防控工作無疏漏。


20.加強衛生健康教育。各級各類學校要上好開學第一課,利用課堂、板報、廣播等多種形式對師生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染病防控知識教育,內容包括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識、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提高學生防控意識和應對能力。對學生家長開展健康教育,告知其配合學校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21.落實動態監測制度。嚴格落實師生員工晨午檢(其中寄宿制學校要嚴格落實早、中、晚三次檢測制度),做好缺課師生及缺課原因的登記、統計和追蹤工作。每日登記因病缺課學生的患病情況,包括髮病時間、症狀、就診情況等信息,對其病情和病程情況進行追蹤。確定專門疫情報告人,負責指導各班開展因病缺課追蹤工作,對各班登記結果進行核實、彙總,做到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


22.嚴格規範疫情處置。對在晨午檢中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不適症狀的師生員工,第一時間在隔離場所進行隔離觀察,安排專人負責,並立即報告社區、屬地衛生防疫機構和教育主管部門,依規進行妥善處置,做好相關記錄。配合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疫點開展消毒、疫情調查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學生病癒且隔離期滿後,應持復課證明到學校查驗後方可到校上課。


23.落實常規報告制度。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不得遲報、漏報、瞞報。


(二)建立家校聯動機制

24.持續開展家校共育。持續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教職工群、學生群、家長群等向全體師生員工和家長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和防控要求,督促學生和家長佩戴口罩,保持清潔衛生、保證充足營養和睡眠,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做好自身防護。及時瞭解因疫情防控需要被隔離學生和其他原因未到校學生的在家情況,給予關心關愛。


(三)加強教育教學管理

25.規範開展集體活動。不組織開展聚集性教學和教研活動,倡導網絡教研,可通過電話、視頻、微信等方式開展校本和校際間教研活動。如因特殊情況必須開展的,須上報教育主管部門同意後,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開展,儘量控制參與人數、縮短活動時間。


26.嚴格校園集聚活動。嚴格控制聚集性活動,暫停如升旗、跑操等大型聚集性活動,一律不開展校際間師生聚集活動,堅持以一個班級及以下為單位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27.合理安排入校時間。錯時安排不同學段和年級學生入校和離校時間,引導家長在校門外接送學生,避免家長進入校園和教室,督促接送孩子的家長佩戴口罩。


28.加強實習實訓管理(中等職業學校適用)。正式開學前一律不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對已在外實習的學生,學校要與實習單位共同做好學生安全防護工作,加強疫情監控,及時掌握學生實習及生活情況,實施分類管控:


在疫情一般地區進行實習實訓的學生,具有撤回條件的,可在符合屬地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有序撤回,撤回的學生要做好充分的防護,避免途中被交叉感染,返回後先居家隔離觀察14天以上;


不能撤回的,由學校聯合實習單位負責管理,並嚴格遵守屬地衛生防疫工作的要求,待疫情結束後再返回;


對已在重點疫區實習實訓的學生,要嚴格遵守屬地人員流動的管理規定,待相關條件允許後,方可返回,期間要確定專人做好心理疏導和生活保障。對實習期間放假的學生,嚴格按照規定的開學時間及實習地的疫情防控要求組織其返回實習單位,不得提前。疫情結束前不安排任何新的實習實訓。


(四)持續保持校園環境衛生

29.加強校園衛生管理。每日對教室、宿舍、食堂、運動場館、圖書館、活動室、辦公室、實驗室、廁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動場所進行清掃與消毒,經常開窗通風,每天通風2-3次,每次至少30分鐘。要減少室內公共場所的使用,必須使用的公共上課場所(如音樂室、舞蹈室、電腦室、實驗室等),要堅持使用一次消毒一次。寄宿制學校浴室要分時段、分批次開放,每使用一個批次全面消毒一次。實行生活垃圾分類,用於專門投放廢棄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的專用收集容器應相對密閉,並定時清洗和消毒,裝滿後應密封消毒後交環衛部門統一收運處理。


30.做好自我衛生管理。引導師生勤洗手,尤其在做眼保健操前和午餐前,督促學生洗手。幼兒園要專人落實幼兒每日洗手要求,推行六步洗手法。配置洗手液、肥皂等,定時對地面、牆壁、桌面、門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進行消毒。


31.強化食堂安全管理。進入食堂人員要帶好口罩,提倡就餐人員自備飯盒、分段錯峰、分餐進食。可以班級為單位,分批到食堂購餐,返回教室或辦公室就餐,也可以分餐配送至教室、辦公室,減少學生流動聚集。就餐時要保持適當距離。餐廳每次用餐後消毒1次,重點對餐桌椅消毒,餐具用品高溫消毒。嚴格落實食堂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做好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和晨午檢工作。強化後勤保障人員疫情防控意識,加強後廚監管,確保所用食材新鮮、清洗乾淨。身體不適者及有發熱症狀人員嚴禁進入食堂。餐廚垃圾做到日產日清。


(五)加強校園安全工作

32.嚴格進出安全管理。嚴禁非本校教職員工、學生及校內家屬區住戶進入校園,對所有進出校園人員進行嚴格登記、測量體溫,禁止未佩戴口罩或體溫異常人員進入校園。疫情防控期間,一律暫停校園場地對外開放,一律不舉辦與教學無關的聚集性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