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倔犟”,暗示效應沒效果?提高“認知靈活性”是關鍵

由於現在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家庭都能過上不愁衣食的日子。也是在這樣溫暖的家庭條件下,很多家長對孩子溺愛,讓小朋友恃寵而驕,變得難以管教。家長打不得罵不得,對孩子的不聽話束手無策。其實每一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要看我們怎麼培育發展,才能讓這張白紙做出漂亮的畫。所以孩子性格脾氣倔,也並不是沒有辦法的。

生活中孩子任性的時刻太多了,想要得到新的玩具撒潑打滾,想要糖果變著法的讓大人給自己,不喜歡一樣東西就鬧小脾氣不吃飯大哭大鬧,這些現象就在我們的身邊,並不少見。很多家長都非常頭疼,也很害怕孩子會一直這樣下去,有一個不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如果孩子養成了這樣的性格,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有兩種方式可以引導孩子,其關鍵詞就是——“暗示效應”和“認知靈活性”。


孩子性格“倔犟”,暗示效應沒效果?提高“認知靈活性”是關鍵


何為“暗示效應”?應該怎樣做?

所謂“暗示效應”其實是用一種間接的方式,去影響人的心理,從而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而孩子年紀小,心理發展的還不夠成熟,所以會更容易受到“暗示效應”的改變。在應用的方法上,主要有一下幾點。

1.樹立原則,建立規矩

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大人對於這些已經行為習慣有了自己一定的見解,可是孩子不是,所以我們要給孩子立好規矩,最好能夠講規矩立細,讓孩子知道應對這件事應該是怎樣的態度。比如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是不可以的,也要跟孩子解釋清楚。立好規矩後,家長就不要隨意的心軟改變了,我們要講原則,一次一次的破壞規矩,只能讓孩子不再信任,把原則打破了,以後在很多事情上孩子都很難以管教了。

2.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

我們採取的一切措施,也要從孩子角度出發考慮。並不是為了自己的便利,而去給孩子製造框架,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煩,太活潑,就制定壓制孩子天性的規矩,其實這樣是非常自私的。孩子也是需要成長的空間的,我們在他們成長的路上正確的指引與疏導,才能讓他們快樂健康的長大。

孩子性格“倔犟”,暗示效應沒效果?提高“認知靈活性”是關鍵


關於“認知靈活性”

除了在心理上不斷的暗示正確的引導之外,我們還要去提高孩子的“認知靈活性”。因為有一些看起來無理取鬧的動作,是因為孩子的“認知靈活性”不足所導致的,其實也就是所謂的一種心理晚熟。

“認知靈活性”不高的孩子有一下幾個方面體現

1.孩子思維死板

思維死板體現在對一個事物上不懂得靈活應對,並且創新的思維意識比較弱。現在有很多家長從小就讓孩子去上奧數班,其實也是變相去提高孩子的“認知靈活性”。因為奧數題一般跟正常的數學題不會是一個思路,它往往會拐很多彎,讓孩子形成發散型的思維,打破對一件事物認知的侷限性。其實這是很好的一個方法,可以從後天的努力上去彌補。

而創新的意識思維其實是現在的人非常缺乏的一樣東西,同樣,也是十分寶貴的一樣東西。大人缺乏創新意識,可能是因為時間的歷練讓思維磨去了稜角,可是孩子不一樣,他們還處於比較能接受新鮮事物的一個年紀,充滿好奇,還沒被強壓思想。所以應該是比較有創新思維的。但是如果是“認知靈活性”不高的孩子,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是比較缺乏想象力的。


孩子性格“倔犟”,暗示效應沒效果?提高“認知靈活性”是關鍵


2.不懂表達或向外界求助

一般孩子遇到一些困難,自己無法解決,都會向外界求助。比如不會使用某樣東西,回家沒有鑰匙等等等等。但是“認知靈活性”不高的孩子,可能在這方面的表達會更弱一些,他們可能不會第一時間去求助,雖然知道自己獨立也無法去解決,但是還是不會向外界呼喊,他們常常選擇的是自己承受,自己忍受。


孩子性格“倔犟”,暗示效應沒效果?提高“認知靈活性”是關鍵


如何提高“認知靈活性”?

1.不要溺愛

“以溺愛這種方式去對待兒童,只會造成兒童的不誠實、虛偽和自私自利。”這是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村的經典語錄。有很多家庭父母上班時間忙,平時是長輩帶孩子,就會造成隔代親,把孩子寵的不像話的現象。也有很多父母因為家中就一個寶貝,所以傾盡自己所有的愛,不講究方式方法,把孩子寵的無法無天。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教育孩子,我們也要從自身做起,從家庭教育上就規定,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2.帶孩子接觸新鮮事物

讓孩子多體驗一些新鮮的環境,也能夠刺激孩子的大腦感知新鮮事物,這也是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的。再比如打破一些常規的東西,經常去的餐廳能換換,經常做的菜譜能調一調等等,這些包含在生活中的事物帶來一些改變,也會讓孩子充滿新鮮感,打破固有思維意識。


孩子性格“倔犟”,暗示效應沒效果?提高“認知靈活性”是關鍵


3.多運動

看起來好像與孩子的思維意識毫無關聯,其實並不是。運動,能夠活躍我們的腦細胞,讓我們分泌多巴胺等等,這樣不僅是對孩子體魄的一個鍛鍊,更是對孩子大腦的一個鍛鍊。我們常常看到愛運動的人,工作效率也高,也更加熱愛生活。所以想要提高“認知靈活性”不妨從鍛鍊身體開始。

4.學會引導

孩子畢竟還小,對於很多事物的思考還是不如大人的,這時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循循漸進的引導孩子。比如孩子做的作業題,我們在指導時並不是急於告訴孩子正確答案,而是幫助他去思考,試試用不同的方式帶孩子解決問題。還有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引導,可以讓孩子提出天馬行空的問題,不阻止不打斷,培養他們自己的思想。


孩子性格“倔犟”,暗示效應沒效果?提高“認知靈活性”是關鍵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家庭裡,若把孩子的願望逐漸發展成任性,那麼這些孩子是不會有真正的幸福的”。所以我們不能縱然孩子無端的耍脾氣,要想扭轉孩子的任性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好品格,不妨試試上面我所提到的“暗示效應”和提高“認知靈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