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是日本舞鶴市給友好城市大連捐贈抗疫物資時寫在箱子上的話。

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前兩天,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捐贈給湖北兩萬個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物資外包裝的標籤上寫著八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其實,“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詩對中國人來說不能算陌生,在揚州大明寺鑑真紀念堂前就有這塊石刻。

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可惜許多中國人,卻是第一次聽到這句詩。

緊接著,日本醫藥NPO法人仁心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給湖北的物資上面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這兩天,日本富山縣捐贈給遼寧的物資上,直接原創了一首中文詩:“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疫情當前,困難之中,日本人不僅送來了救命的東西,還送來了溫暖雅緻的中國詩句。

而在中國,我們更多的用通俗易懂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來表達對疫情前線的支持。

但是,你不能說這個詞就沒有“文化”,雖然它言簡意賅,但其中包含的典故卻一點都不少。

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關於“加油”,有一種說法是與張之洞的父親張鍈有關,他是清嘉慶十八年的舉人。

他自道光六年出任地方官以來,一直工作在貴州,歷任大桃、清平、安化、貴築、威寧、古州、黎平、遵義諸州府縣官,咸豐五年(1855年)升貴東道道尹,翌年病逝於任上。

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張鍈一生經歷坎坷,深知民間疾苦,在貴州任職時,為官勤政,體恤百姓,維護社會安定,同時開修公路,還非常注重教育事業,張鍈為讀書人“添燈加油”的故事也傳為佳話。

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每天夜裡到了打更的時候,就有兩個當差的從知府衙門中走出來,前面的一個提著燈籠,後面的一個挑著桐油簍,沿著大街小巷遊走,只要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並有讀書聲,兩人便會停下來,高唱一聲:“府臺大人給相公添油囉!”

等讀書人開門後,後面的一個差役便放下油簍,取出油筒,再從油簍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進讀書人的燈盞裡,並補上一句:“府臺大人祝相公讀書用功,獲取功名。”

隨後又向另一戶亮著燈光、有讀書聲的人家走去。

文縐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始終沒有“加油”來得更真實

就這樣,每晚給安龍城裡的讀書人添燈油,張鍈前後堅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在張鍈的不懈努力下,學風興盛,培養出一批人才。

10餘年間,考取舉人20餘名、貢生8名、進士2名。

無論“加油”一詞源於那個典故,它始終在用最簡單的兩個字,表達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能帶給我們無限的正能量!

疫情當前,讓我們一起加油,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