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依託彈性擴展、費用低廉、速度快捷等優勢,雲計算成為顛覆傳統IT架構的存在,未來將成為IT行業的主流趨勢。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雲計算產業已經形成了從上游基礎硬件到下游平臺+行業應用的產業生態,東中西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雲計算產業佈局。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定義,雲計算是由一個可配置的共享資源池組成,該資源池提供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程序和服務等多種軟硬件資源,具備自我管理能力,用戶只需要少量參與就可按需獲取資源。

1、產業分類

按照部署方式,雲計算技術分為混合雲、公有云和私有云。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雲計算的服務模式一直在不斷演進,目前業界普遍接受的分類方式是NIST提出的三大類:IaaS、PaaS、SaaS。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2、市場和格局

全球雲計算市場總體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其中PaaS市佔率最小,增速最快;SaaS市佔率最高,但增速較緩。根據中國信通院統計,在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為1363億美元,其中PaaS市場規模佔比12.25%,SaaS市場佔比63.90%。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縱觀全球雲計算市場,亞馬遜一家獨大,市場率超過45%;近年來,阿里雲發展迅猛,2017-2018年市場規模增速超過90%,且阿里雲在亞太地區表現良好,市佔率超過微軟和亞馬遜的總和。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我國公有云市場總體保持高速增長,預計未來五年內增速將保持在30%以上。IaaS具有市場集中度高、技術壁壘高的特點,社會資金更傾向於流入,目前佔據最大市場份額;參考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和國內龍頭企業的戰略佈局,預計未來PaaS、SaaS市場將高速增長。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3、發展趨勢

“上雲”已成為各類IT應用的發展趨勢。以企業上云為例,對標歐美等國家,我國企業上雲率偏低;隨著2018年工信部《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文件的發佈,企業上雲已經成為IT行業的發展趨勢。除了各類企業資源和運營管理“上雲”,研發上雲成為更深層次企業上雲的標誌。雲計算利用虛擬化技術對軟硬件資源採取集中式、動態化管理,可降低企業研發成本;集成端到端管理工具服務,覆蓋雲中協作、需求分析、編碼調試、測試、部署、運維等全生命週期。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雲計算產業分為核心硬件-基礎設施-平臺-應用四個環節,其中核心硬件包括存儲、內存芯片等電子元器件,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數據中心等,平臺按照服務類型分為IaaS平臺、PaaS平臺和SaaS平臺,應用按照行業分為金融雲、製造雲、電信雲等。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1、上游-核心硬件

芯片設計和製造工藝是我國IT產業發展的瓶頸,在雲計算領域也是同理。芯片設計環節的核心技術被美企壟斷,中國企業鮮有涉獵;芯片製造環節的最先進工藝7nm被歐美的跨國企業壟斷,製造設備被荷蘭、日本等國家壟斷,我國的工藝還停留在16nm和22nm的層面,顯著落後。

雲計算同樣為我國的CPU發展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在雲時代,數據中心由大量低端X86服務器堆積而成,不再盲目追求單個CPU的計算速度;算力的高度集中使得核心芯片和基礎軟件的推廣不再由單個的客戶端決定,龍頭供應商負責推廣和普及應用,從而快速搭建起產業生態圈,實現內部良性循環。

2、中游-IT基礎設施

IT基礎設施包括IDC、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

IDC為計算機系統(包括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設備等)安全穩定持續運行提供的一個特殊基礎設施,是承載計算、存儲、網絡等各種IT資源的場所,也是信息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受益於移動互聯網流量爆發和雲計算的發展,IDC市場快速發展,一線城市資源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我國政府加強對IDC的佈局規劃,新建數據中心(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逐漸向北上廣深周邊地區、西部地區轉移。

服務器、存儲設備廠商投入大量研發資源,關鍵技術實現突破,除核心芯片外其他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超過60%,帶動相關廠商快速發展,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定的位置。

3、下游-雲平臺

(1)IaaS市場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當前雲計算的技術更加成熟、服務更加穩定、規範和便捷,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業務遷到雲端,行業業務量快速增長,市場處於高速發展狀態。縱觀2016-2018年市佔率的變化,阿里雲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市場佔有率不斷上漲,而中國聯通、世紀互聯等的市場佔有率一度趨近於無。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2)PaaS細分市場多、碎片化發展,IaaS、SaaS廠商向中游拓展生態。PaaS是面向應用的核心平臺,提供一體化應用開發、部署、運行、管理和監控的託管環境,是溝通IaaS和SaaS的橋樑,細分領域眾多,呈現碎片化發展的趨勢,缺少統一的龍頭整合市場。

IaaS廠商的基礎計算、存儲、網絡等業務的同質化程度高,廠商之間通過降低基礎服務的價格進行競爭;SaaS廠商的應用可以滿足客戶的單點需求,但是要爭取到定製化程度高的客戶還需要在PaaS層面發力,雙方都有向PaaS領域發力的技術和需求。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3)軟件企業天生帶有做SaaS平臺的基因,未來的爆發點是外部性強的板塊。SaaS是應用軟件的雲化,傳統的軟件廠商具備多年的業務積累、客戶積累、技術積累、產品積累,擁有天生的優勢,能夠快速實現存量客戶轉化。外部性越強的板塊,諸如銷售、客服、營銷等領域,其對外溝通和移動辦公需求大,涉及企業隱私少,上雲後有助於提升外部連接的便利性且不擔心機密洩露,未來越可能實現雲化。

4、行業應用

在互聯網發展的浪潮下,金融、醫療、教育、製造、交通物流、政務等面臨著信息化、數字化的轉型壓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企業開始選擇雲計算技術作為其核心的IT資源,市場前景廣闊。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雲計算產業園的分佈受到自然資源、市場需求、技術等多方面影響,呈現三級化佈局的態勢。

· 基礎設施(如大型IDC)為主的產業園,具有高能耗的特徵,發展更多受到土地、水、電等資源環境的限制,更傾向於向溫度適宜、資源稟賦好的地區佈局。

· 平臺服務為主的產業園,發展受到技術要素的約束,園區集中分佈在科技實力強勁的地區,如深圳、上海、北京的經濟開發區和高新區等。

· 行業應用為主的產業園,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更多,主要集中在應用需求大的地區。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雲計算產業園已逐漸呈現出東部-中部-西部的分佈特徵,據東灘顧問不完全統計,東部地區有產業園23個,西部地區有產業園18個,中部地區有產業園7個。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1、東部地區

東部地區產業環境優越,經濟發展水平、信息化發展程度和應用市場環境良好,擁有豐富的人才、技術儲備,各地發達的產業對雲計算提供的IT基礎服務有需求。適宜發展平臺服務、應用類的產業。

東部園區總體呈現出佔地面積小、佈局分散、功能單一的特點。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城鎮化程度高、土地壓力大、人口密度大,在佈局園區的時候首先考慮產業適配程度和城市經濟發展,園區以服務現有產業為主,傾向於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因此以小型、單一功能為主,零散分佈在現有高新區、經濟開發區中。

2、西部地區

西部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資源、能源、氣候優勢明顯,能夠為大型雲計算園區/基地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基礎,優勢獨特。

西部園區總體呈現出佔地面積大、佈局高度集中、功能多元的特點。西部地區地廣人稀、經濟發展相對於中部和東部略顯不足、城鎮化水平低,發展大型園區有利於帶動當地的產業和經濟發展,培育龍頭、完善生態、吸納就業。目前,西部地區的園區多由政府主導建設,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多元,藉助產城融合發展吸引配套產業和相關企業形成集聚。選址在城市外圍地區,也便於集中管理和服務。

3、中部地區

中部地區介於西部和東部之間,既沒有西部的自然條件優勢、又缺乏東部的產業環境、人才儲備、資金優勢,產業發展相對較弱。但在如武漢、長沙、鄭州等IT產業發展較好的城市,有人才和技術的保障,也為雲計算產業和產業園區的發展提供了支撐。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1、雲棲小鎮——雲計算產業生態小鎮

概況:雲棲小鎮位於浙江省特色小鎮的發源地杭州,是國內首個以雲生態為主導,雲計算為核心科技,基於雲計算大數據和智能硬件產業的產業小鎮。目前小鎮已累計引進包括阿里雲、富士康科技、Intel、中航工業、銀杏谷資本、華通雲數據、數夢工場、洛可可設計集團等在內的各類企業600多家,其中涉雲企業400餘家。產業覆蓋雲計算、大數據、APP開發、遊戲、移動互聯網等各個領域,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雲計算產業生態。

發展策略:創新創業生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雲棲小鎮注重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培育,與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中心、工程院等合作,培育、儲備科技型人才,並提供技術支撐,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小鎮吸引以阿里云為代表的大企業開放核心能力,結合創業投資基金、產業創新平臺等優勢資源,為廣大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全鏈條的互聯網創新創業服務。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2、市北·雲立方——上海首個雲計算產業基地

  概況:

市北·雲立方位於上海市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內,項目以濱水辦公為主,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由A、B兩棟研發辦公樓和C棟數據中心構成,搭配有親水平臺、生態走廊、中心景區等配套設施。

發展策略:園區成立之初,便積極搭建產業服務平臺吸引優質的國家雲計算行業龍頭入駐,通過東方通、中標軟件、達夢數據庫等龍頭帶動努力打造雲計算產業集聚區,並引進科達華盛在園區設立數據中心,實現“基本服務架構-雲計算操作平臺服務-應用服務”的全產業鏈條發展。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3、天津濱海新區雲計算產業基地

概況:天津濱海新區雲計算產業基地於2011年在泰達服務外包產業園揭牌。產業基地總體佔地8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其中辦公研發場地100萬平方米,公寓、學校、酒店等相關配套設施50萬平方米。

雲計算產業生態及產業園區佈局


發展策略:園區通過“搭平臺-引龍頭”的方式完善產業生態,努力打造形成“超級計算—雲存儲—雲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園區積極搭建公共培訓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商務運營服務、投資融資服務、科技資訊服務、政策解讀服務等六大公共服務平臺,助推園區內企業快速發展。目前已引進的業內知名龍頭企業包括:提供IaaS服務的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騰訊北方數據中心;提供SaaS服務的渣打科營中心;以及惠普全球首家雲計算展示中心、中國一重天津研發中心、唯捷創芯、獵聘網等重量級機構與企業。

4、新疆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天山雲”計劃的核心基地

概況: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是新疆“天山雲”計劃的核心基地,規劃用地10.84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面積3.5平方公里。園區圍繞“電子製造-軟件開發-IT服務-內容服務”四大板塊,服務“石油、智慧城市、旅遊、電子商務、教育培訓、金融、物流、農業”等八大行業,形成“雲計算、軟件、服務外包、數字創意、地理信息、物聯網和教育培訓”等七大產業集群。截止2017年末已有70個從事數據服務的企業和項目落地,2萬個機櫃、近25萬個服務器在運行,預計到2020年將建成擁有3.5萬個機櫃數的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和災備中心集聚區。

發展策略:選址在自然稟賦優越的地區,易於吸引龍頭企業/項目入駐,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地處亞歐大陸腹地,煤炭及新能源資源異常富集;氣候偏寒,降低了數據中心冷卻所需的能源消耗。園區內集聚如華為雲數據中心、中國石油數據中心、新疆自治區重要信息系統異地災難備份中心、中國移動數據中心等多個大型數據中心項目、國家重點項目和業內重要企業,吸引大量相關企業入駐,輻射帶動周邊市區醫療、金融、製造等產業上雲,成為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雲計算產業基地。

上文分析了雲計算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細分產業特徵、產業集聚模式和園區發展借鑑。雲計算是當下和未來相當長時期內IT行業發展的重點,多地政府和企業都在積極佈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雲計算及由雲計算帶動的產業生態將會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