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援鄂日誌|希望我的戰鬥力能配得上這支隊伍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劉燁:

希望我的戰鬥力能配得上這支隊伍

2月8日,落地武漢第二日。能夠成為北醫三院援助武漢醫療隊的一員,非常光榮。之前新聞裡把抗擊疫情描述成是“沒有硝煙的戰場”,身臨其中才深刻體會把它說成是戰鬥一點兒不為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落地武漢後打開院裡給隊員們準備的物資箱,從上戰場的“彈藥”到生活物品,從“猴服”到垃圾袋、指甲刀,能想到的都塞進去了。讓我不禁回想起每次探親返程前媽媽幫忙整理箱子的樣子。此刻,醫院就是一位送孩子上前線的母親,既為他驕傲,也飽含牽掛和惦念。

在過去48小時內,最大的感觸在於三院人、這個集體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統一行動的執行力。號令集結、轉場、飛武漢、入駐地、動員會、多輪培訓、熟悉病房、開工,在不到2天的時間內,三院的新隊伍就在他鄉打響了新“戰疫”。在領導的部署下,隊員們迅速集結成各個工作組,建立了N個工作群,大量信息在密集地轟炸著,使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起了有戰鬥力的隊伍。在一次次的培訓中,大Boss們和第一批老隊員們手把手地教我們穿脫防護服、傳授新冠肺炎的診療實操方案。儘管他們已經連續戰鬥了2周,每個人的臉上都泛著疲憊,但他們還是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指導大家練習。微信嘟嘟響起來,看,剛下班還沒怎麼休息的組長,又@組員們去他房間練習了!為了保證隊員們的安全和戰鬥力,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和空間。還有隨隊負責行政後勤等的醫務處老師也都是忙到深夜,讓人又敬佩又心疼。

国家队援鄂日志|希望我的战斗力能配得上这支队伍

喬院在動員會上說,三院的隊伍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隊伍。明天就輪到我的班進病房了,希望我的戰鬥力能配得上這隻隊伍。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楊航:這場戰疫中,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英雄

今天有人對我說:你們奮戰在一線的義務工作者都是大英雄! 可是我想說: 英雄有很多, 有起早貪黑送我們往返酒店的大巴車司機; 有為我們提供營養豐富伙食的大廚; 有不知疲倦為酒店和大巴車消毒的保潔員; 更有堅守在大本營,源源不斷為我們提供物資和精神保障的三院人! 這場戰疫中,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英雄,終將迎來彩虹!

国家队援鄂日志|希望我的战斗力能配得上这支队伍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林玉晶:武漢的溫度有些炸裂 “冷”入骨髓“熱”到心窩2月7日凌晨1點北京大雪整裝待發

從年三十報名參加醫院應急醫療隊,到初三得知消息可能去武漢,到6日下午16點接到通知17點緊急集合,隨時待命出發。這一天,終於來了。我將隨北醫三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有幸成為“逆行者”中的一員,倍感榮幸,同時深感責任重大。

同事問我,孩子才1歲,你哪來的勇氣?我笑答“我也是糾結很久、慎重考慮後的決定”。是的,“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習總書記對全體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面對國家的召喚、疫區人民的期許,作為醫生作為黨員,我們已無路可退。

當然,所有的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感恩愛人18年如一日的愛、理解和無條件的支持,希望你的感冒快些好轉,你可是家裡的頂樑柱。感恩父母的包容和付出,得知我要應援武漢,你們只對其他親屬傾訴了心中的擔憂和不捨,卻沒有絲毫的埋怨和阻攔,而是默默地擔負起了照顧孩子的重任。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剛15個月大的女兒,她“最愛”的媽媽還沒有辦法跟她解釋清楚為什麼這個“班班”要值那麼久,為什麼昨天下午索抱了那麼多次,媽媽都沒有時間抱抱她,不過,親愛的小穩穩,以你目前肉眼可見的成長速度,等媽媽回來,沒準你就可以聽懂一個有關一群人和“小刺蝟”病毒的故事了呢。

同樣感謝科室的各位領導、同事們。張福春主任連日來也奮戰在抗“疫”一線,得知我們即將出發,特意從海淀醫院趕來,用自己兩次抗“疫”(SARS和2019-nCOV)的切身經歷為我們(我及同科室的吳亞南、佟美慧兩位護士妹妹)加油打氣,告訴我們不要害怕,提醒我們防護要點。張帆副主任及郭英、孫卉、趙秀偉三位護士長迅速幫我們準備了生活用品和防護物資。姜玲姐姐貼心地幫忙打包,只為了多帶點東西,有備無患。邱萌姐姐在病休中也是千叮嚀、萬囑咐。 放心吧,親人們。此行並不孤單,和我共赴武漢的還有三院的其他112名兄弟姐妹。三院是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儘管目前疫情形勢嚴峻,前方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但是,我相信,在喬院長、沈院長的帶領下,我們大家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一定可以戰勝病毒、平安凱旋!

2月10日星期一武漢小雨武漢的“溫度”

抵達江城已3天,時刻關注微信(接收醫療隊各種通知)、開會培訓學習、準時上班、好好吃飯、抓緊休息已成為日常。初來乍到,沒有機會在武漢的街頭走一走,甚至沒時間到門口的江邊遛一遛,難免有些遺憾。然而,這並不妨礙我深切感受武漢的“溫度”。 武漢的溫度有些炸裂,“冷”入骨髓,“熱”到心窩。

一、冷 天氣溼冷:出發很緊急,來不及準備過多衣物,同事提醒我“你的羽絨服太單薄啦!”儘管嘴上說“沒事”,我還是匆忙瞥了一眼武漢氣溫,還行,我可是個耐寒的北方人。然而,從抵達武漢機場,到入住酒店,再到病房辦公室,“冷”如影隨形。因為疫情,該開的空調不能開,該關的窗戶不能關,我的本能反應就是:多穿衣服、多喝熱水、多吃飯、儘量多睡覺,千萬別感冒。 環境清冷:朋友從國外回國時曾感慨,一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就知道到家了。多溫馨的感覺!然而,如今的武漢,且不說天河機場空空蕩蕩,工作人員寥寥無幾,就連乘坐大巴去酒店的路上,街道也空無一人,行車也很少。從酒店向外望去,更是一派“門庭冷落鞍馬稀”的景象。我知道,這不是武漢應有的樣子,武漢“生病了”。

二、熱 熱情服務:此次國家醫療隊搭乘的是國航專機。機長、乘務長暖心的問候,乘務人員熱情的服務,臨別時一句“等著接你們回家”瞬間暖到心底。入住的酒店,在困難時期傾盡所有,竭力解決醫務人員的衣食住問題,讓我們實在不忍心多提出半個要求。當然,享受到的熱情服務不僅來源於外界,三院大家庭更是給了我們滿滿的愛與關懷。袁曉寧書記對個人防護反覆培訓並逐一考核,恍惚間覺得她就是我們的“護身符”;喬院長主動為來不及理髮的隊員理髮,讓大家倍感溫暖,更讓理過發的隊員後悔不已;後勤保障人員在短短3天內讓大多數隊員享用到了電熱毯或電暖氣,從此跟寒夜說拜拜......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一陣陣暖流湧入心田,讓大家告別了各種不適應和擔心,以滿腔的熱情用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工作中。 熱血工作:在駐地,北醫三院三批醫療隊員成功匯合。在迎新會上,喬院長要求我們:全體隊員要把自己當做“戰士”,做到軍令如山,令行禁止,不僅要召之即來,更要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體現在在具體工作中,要嚴格個人防護和盡力救治病人兩手抓。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新病房中,在和同濟醫護的共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她們的艱難不易和忘我敬業精神。是的,如喬院長所說,我們要不辱使命,團結一心,與同濟、與武漢、與全國人民同舟共濟,早日打勝這場疫情阻擊戰,早日回家! 病毒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員正和武漢人民一道,同舟共濟,滿懷激情,奮勇拼搏。我們堅信,我們一定可以取得這場抗“疫”戰鬥的勝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未來可期,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把家還。

国家队援鄂日志|希望我的战斗力能配得上这支队伍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白潔:叔叔一定會加油,把“小怪獸”打跑

2020.2.7 0:30 下午通知,北醫三院醫療隊確定奔赴武漢,自進入應急醫療隊以來,每天等待,期盼出發的消息,坐臥不安,懸著幾天的心終於安定了下來,飛機明晨出發,躺在床上終於有時間整理一下思緒。 一開始報名的時候我是猶豫的,兒子9個月,只會“嗚嗚嗚,呀呀呀“,還不曾聽到他叫爸爸。疫情期間,妻子和母親負責照顧孩子,家裡的採購是我一個人負責,我離開之後還需要老母親親自出馬。萬一我回不來…… 如果不來,我會後悔,後悔沒有走在抗疫的第一線,選擇當了逃兵,03年選擇了學醫,那一年非典肆虐,對醫生的崇拜和敬仰,讓我在高考志願上填寫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現在我在走著我曾經仰望的那些人一樣的路。沒有和家人商量,我報名參加醫院的預備隊,並主動要求要來武漢。 當我試探性的詢問家人是否支持我去武漢抗擊肺炎的時候,竟沒有人反對。

2020.2.8 8.30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來到武漢的第二天,疫情就是命令,形勢緊迫,喬院長在動員會上告訴我們,今天我們就要正式投入戰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病房的改造正加班加點,我們要接管一個新病區,50張床位。 上午去參觀了新的病區,最後的改造工作正緊張進行中,沈院和袁老師帶領我們熟悉了環境和工作流程。 下午開始,穿脫隔離服,感染疾病科主任袁老師親自把關,隊員們必須考核通過才能過關。 晚上9點新病區就要開始接收病人,第一班的同志已經奔赴前線,看著喬院帶著帶領第一班隊員們高喊“同濟加油,三院加油,武漢必勝“的視頻,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凌晨下一班,等著我……

2020.2.9 今天凌晨三點,我們進入了隔離病房,雖然全副武裝,內心仍存恐懼。沒有誰不怕死亡,沒有人不懼危險,只是我們肩上的責任讓我們必須鼓足勇氣。

2020.2.10 第二次值班,再次進入病房,第一次時的忐忑減少了幾分,病房收治的病人越來越多,工作量也多起來,每一分鐘都像在打仗,新的環境,新的醫囑系統,都需要我去努力適應。 雖然胸外科算是外科醫生裡最懂呼吸系統疾病的,但是對於重症肺炎的處理,我需要學習的太多。為了不拖兄弟們的後腿,還得加把勁惡補一下。 回到酒店已經5點半,餓的有些胃疼,打開行李箱竟翻出了奧美拉唑,感謝醫院的細心準備。 打開手機,收到同事的一條微信語音,聽到一個稚嫩的聲音,是同事三歲的女兒,“白潔叔叔。媽媽說你去打小怪獸啦。你要加油,注意安全。”,心裡莫名的感動,放心,叔叔一定會加油,把“小怪獸打跑”。

国家队援鄂日志|希望我的战斗力能配得上这支队伍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張蒙:生命之託重於泰山

2020.2.9 凌晨1:30起床、收拾、集合、出發,2點大家準時前往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這是我們第一次進病房,五扇門,過五關。踏入病房沒有寒暄、沒有自我介紹,馬上交接班,查房,梳理患者病情,調整診療方案,一分一秒的時間對控制疫情來說都顯得尤為寶貴。工作時要戴雙層的手套,多次的洗手與手衛生使下班後雙手褶皺,我們開玩笑說就像手洗了一晚上衣服一樣。雙層的手套給護理操作造成了更大的挑戰,血管就在手下但你感覺不到,為減少病人穿刺的痛苦,更加要求我們技術水平。 從報名到來武漢,有反對,也有支持;有媽媽對女兒的擔心,也有身為黨員的爸爸告訴我:醫護人員職業的使命和每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這兩天和家人朋友說的最多的就是放心沒事、挺好的、會做好防護、等我勝利回去……初期的自己是害怕的,但又是義無反顧的,只想能早一點投入到工作中去;現在的自己是無悔的,慶幸自己來到武漢支援,能在國家陷入困境的時候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下夜班,出了醫院,看到院區門口寫著“生命之託重於泰山” ,這八個字也無時無刻的提醒著自己,我會盡自己所能不辜負每一位病人對我的信任跟期望! 今天的武漢陽光很好,是那麼明媚和燦爛。我相信陽光一定會來臨,現在沒來,但一定會來。因為我們心中有太陽,有希望,還有這麼多為之努力付出的人們!

2020.2.10 這兩天總是睡不踏實,總是擔心上班會遲到,不熟悉的工作環境會落活,電腦系統搞不定。今天終於睡了個懶覺。醒來,躺在床上,腦海中回憶著防護注意事項,工作的流程,還有病人帶著面罩對我們說出的感謝,不禁一陣心酸與感動。我覺得自己做的真的是微不足道,不值得擁有這麼多的感謝。作為醫護人員的我們,只是在用行動去履行一名醫護人員的責任——敬愛生命,守護健康!然後默默地告訴自己,要更加努力,更加堅強,不讓相信我們的人失望! 此次抗疫我們科來了五個同事,大家相互幫助,雖不在一組,但下班會討論病人病情,相互提醒注意事項,告知防護措施,互相通知吃飯,多吃蔬菜水果提高免疫力,互相給予有限的物資。此時此刻我們緊緊的聯繫在一起,我們就是戰友、家人。 今天跟奶奶視頻時她說“希望我早點回家”,我知道奶奶想我,可是有更需要我的人要得到我的幫助,我安慰奶奶“我這裡吃得好喝的好住的好”。 傍晚的武漢很美,長江兩岸的寫字樓亮起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站在酒店的窗旁拍下了這一美好而感動的瞬間,想起網上一句話“國有戰,必向前,同攜手,共患難,逆風行,抗疫情,戰必勝,國必興!”

国家队援鄂日志|希望我的战斗力能配得上这支队伍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王奔:等著春暖花開的時節 來武漢看櫻花

兩週前,大概是三院第一批隊員出征之後,我和新入職的幾位同事一起,在醫院增援武漢的意向調查問卷上義無反顧的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希望能在國家急需我們的時候,能上前線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月6日,北京大雪,結束兩臺急診手術,剛處理完術後事宜,就接到了醫務處通知電話:我入選了三院第三批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請立即準備出發。來不及多想,匆忙收拾行李後集合,參加完動員會後,懷著無比激動的內心,我踏上征程。

來武漢的專機上,機長和全體機組乘員向此行全體醫護人員送來了誠意滿滿的機組廣播和祝福,臨下飛機前,機組乘員把此行沒有用完的紙巾、口罩等物資統統打包好交給了我們,表示希望這些物資能在前線發揮更大的作用,感動滿滿。

到達武漢,和我半年前來時完全不同,面對空蕩蕩的城市,內心說不出的難受,想馬上為這個城市做點什麼。在和喬院長、沈院長、葛老師、袁老師等帶隊的第一批和第二批隊員會合之後,心裡踏實了不少。

緊接著,緊張的動員會、整理物資、防護用品使用緊急培訓及考核、熟悉工作環境……在我們到達後一天,元宵佳節的夜晚,由三院獨立接管的新病區就正式開診。

今天,我們組第一次輪班順利結束,大家很快適應了工作環境和流程。看著新病房的床位一張張地住進病人,心裡挺開心的,總算可以開始幫武漢忙了。

此行,我應該是三院派出的所有大夫中年齡最小的。雖然年齡小,但是身為黨員,能在需要的時候衝上前線,為患者、為各位同行、為自己身上的白衣、為黨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將竭盡我所學、所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還等著春暖花開的時節,來武漢看櫻花呢!

国家队援鄂日志|希望我的战斗力能配得上这支队伍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潘維偉:“新戰士”的心裡話

2020年庚子年,註定是讓人難忘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荊楚大地,看著每天不斷上升的感染人群數字,作為一名醫生的我心中充滿著焦急。當院裡通知是否自願參加援鄂醫療隊時,我第一時間把名報了上去,我想這是一名醫生,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個時刻應該做的事情。

2月6日接到院裡通知正式加入了北醫三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帶著不安,帶著激動,我們這113人陣容強大的醫療隊2月7日來到了武漢。

武漢真是座美麗的城市,長江與漢江交匯,縱橫的跨江大橋,雄偉的黃鶴樓。可就是這麼一座美麗的城市由於病毒的爆發竟然生機不見,行人稀少。

來到駐地接下來是兩天的培訓,充實又緊張,喬傑院長堅定又溫馨的話語給了我們每一位隊員最貼心的鼓勵和最堅定的信心,袁曉寧主任手把手教我們穿脫防護服、隔離衣,從她那細心又嚴厲的培訓中,我們對個人防護充滿信心。沈寧院長親自帶我們去新病區熟悉環境,學會使用醫囑系統,讓我們更快上手工作。領導的親力親為、不辭辛苦讓我們深深感動。

2月9日我們第5組醫護團隊正式進入病房,上來就是緊張的交接班,收病人,搶救病人,雖然我是一個有著14年臨床經驗的兒科醫生,但是面對新的疾病,新的環境,新的治療,我就是一個“新戰士”,但是我不畏懼,我不後退,我努力在學習,我一直在給自己打氣,在我們的旁邊沈寧公副院長和葛慶崗老師親自指導治療。

国家队援鄂日志|希望我的战斗力能配得上这支队伍

5組一起並肩奮鬥的兄弟姐妹們,我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感謝他們讓我學到了很多。一個班6個小時,加上路上和交接班已經8小時了沒有喝一口水沒吃一口飯,我們組一共收治了8個危重新冠肺炎病人,圓滿的完成了任務。當我們坐在返回賓館的車上,拖著疲憊的身軀,看著夜幕中的武漢,美麗又靜謐,真希望疫情早點過,早日春回大地。

審核:陳會揚 閆龑 曹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