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導語:線上醫療大趨勢進程中的平安好醫生。


盤點中國平安麾下的幾頭獨角獸,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陸金所玩P2P在幾個獨角獸中規模最大,壹賬通科技屬性最強,平安醫保科技的生態最健全,平安好醫生(HK:01833)則是我最看好的。

自上市起就關注它,那時作為虧損股被普遍不看好,所幸持有過一段時間吃過兩波肉。因為估值問題,2019年10月17日減到輕倉,隔天股價成了之後三個月高點,直到2020年1月下旬在疫情助攻之下才突破,那時快到春節,沒怎麼看股票跟丟了。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2月11日,今天平安好醫生髮年報,藉著這個契機聊下這家公司。


01、洗流量的邏輯


平安好醫生本質上與小米的互聯網業務、360的金融業務沒什麼不同,都是大型集團一魚多吃,深度挖掘用戶變現的載體。 較早前,它的商業模式是SLA(與平安人壽簽訂的問診服務協議)作為用戶流量入口,用戶需要在平安好醫生APP上使用問診服務,進了APP,消費醫療、醫藥電商、廣告變現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像你到超市裡不可能只買打折的雞蛋,也是瓜果蔬菜牛羊魚肉的潛在消費者。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所以你能看到,雖然作為互聯網醫療第一股,但很長時間內(2015年-2018年),撐起平安好醫生局面的:

  • 並不是在線醫療業務,收入規模相對比較小;
  • 也不是健康商城業務,刨掉存貨成本這個業務毛利率就10%以內,賺不到錢;
  • 而是消費醫療,從中國平安獲得流量,導給醫美機構、體檢機構、牙科診所、中醫診所獲得收入。毛利率40%+,買平安好醫生的時候我把它當做新氧看,當百度醫療看。


所以即使平安好醫生五年虧損了36.4億元(經調整損益),研究它的時候並沒有一錘子打死,但它的業務組合,並不是一堆成本中心,現金流黑洞。有消費醫療這個大的利潤中心頂著,有廣告業務這個小的利潤中心輔助,收入規模提升,控制好銷售成本,未來整體盈利的大方向我覺得沒問題。


02、“阿里系”高管做流量變現小菜一碟


消費醫療業務是洗流量的關鍵,從高管團隊的履歷看,持續做好消費醫療這門“洗流量”生意的能力毋庸置疑。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CEO王濤,此前是阿里巴巴科技集團副總裁。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CPO吳宗遜,是阿里巴巴幹了10年產品設計和運營管理的老鳥;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CTO王齊,先後擔任過阿里巴巴科技副總裁和高級副總裁;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COO白雪,做過阿里巴巴軟件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和市場部總監。 論流量變現能力,阿里巴巴這個流量黑洞出來的人必然非常有造詣的。其實流量變現的核心不是變現,而是流量,有了更多的流量才有米下炊。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平安好醫生獲取流量是一把好手,我舉個例子: 1月22日平安好醫生推出“狙擊疫情,共渡難關”,為全國人民送口罩的活動。活動宣傳界面是3M防塵口罩,首批1000萬隻口罩免費領。實際上口罩定價為20元,免費贈變成20元價格的說法是要支付10元-18元的快遞費,然而最終很多用戶收到的卻不是3M防塵口罩,而是廉價的普通口罩,用戶可以選擇退款。這是一次非常妙的運營案例,雖然口碑像當初支付寶的日記功能一樣,短期會有些口碑不佳的批評。 你細品,平安好醫生付出的無非“廉價口罩+幾塊錢的快遞費(大戶單件快遞成本比個人低很多)”就獲取註冊用戶,非常划得來。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僅僅流量變現能做好的平安好醫生,就是值得入手的。我自己操作時的估值區間是7倍P/S到12倍P/S,買入賣出平安好醫生都是在這個區間操作的。當然,如果毛利率比較低的醫藥電商增速下滑或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那麼我個人的這個經驗估值中樞還要下調(就像美團騎手成本高,那麼不到5倍P/S以下是不買的),或者分業務去算自己的買入估值。


03、在線醫療挑大樑


2019年的財報,最值得關注的兩個點是虧損的改善和在線醫療業務的高速增長。 虧損從2018年的9.24億元減少了2019年的6.95億元。 虧損改善是因為收入繼續猛增的同時成本沒怎麼變:銷售費用減少3%,管理費用增加8%,它倆合計佔收入的比例從2018年的67%降低到45%。而收入增長52%,毛利增長了29%。 平安好醫生這個品牌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我估計至多三年時間,就可以實現整體盈利。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在線醫療崛起,在線醫療的收入實現翻倍增長,更重要的是毛利規模達到3.8億元,超過健康商城,接近消費醫療(2019年毛利率下降到行業平均水平)。2020年這個業務就是旗艦了。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在這個非常時期,身體有什麼病痛,一般都不太敢去醫院,感染新冠就慘了。於是,人們對在線問診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平安好醫生業務量爆發式增長,疫情期間其平臺訪問量達11.1億人次,APP新註冊用戶增長10倍,新增用戶的日均問診量增長9倍。 2019年下半年剛推出私人醫生,就來了這麼一次大規模疫情,平安好醫生是剛瞌睡就遇到枕頭。


04、市值管理做得比較好


平安好醫生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在於它市值管理——創造價值,並使公司的市值與價值趨近——做得比較到位。有的公司雖然有價值,但就是不重視股價你也沒轍。 你看,IPO以來平安好醫生動作非常的多(新的業務或者合作成不成另說,但傳遞出來的信號很積極):

  • 2018年8月與東南亞O2O公司Grab合作,把在線醫療的生意國際化。
  • 2018年8月和九州通戰略合作,把“家庭醫生”業務向九州通下游的基層醫療機構客戶推廣(診所、社區衛生中心、鄉鎮衛生院)。
  • 2018年8月收購萬家醫療100%股權,這是一家為初級醫療機構提供增值服務的公司,平臺有6.3萬+診所。
  • 2018年11月與平安壽險和平安德成成立5億元的投資基金,投資醫療健康領域的服務商,擁有健康大數據的公司等。
  • 2019年11月收購海典20%的股權,海典是中國最大的連鎖藥店渠道ERP/SaaS提供商。


05、寫在最後


展望後市我還是那句話,“平安好醫生是家好公司,但現在的估值水平買不下手,錯過了疫情這一波就只能等價格回落。”為什麼說它估值貴,今天股價下跌5%之後市值773億港幣,摺合人民幣678億元,收入50.65億元,對應13.4倍P/S。這是我個人估值的上線。 另外,我比較願意為在線醫療(主要是私人醫生)付出更高的溢價,不願因為毛利率很低的電商業務(佔比已經提升到57%)給太高估值。 多提一嘴,“送口罩事件”中展現出來的價值觀值得關注,如果公司運營中透露太多這種問題,就需要警惕了。現在還不宜被新聞帶節奏上綱上線。

往期文章精選:

  • 阿里巴巴,21世紀的蒙古帝國
  • 科大訊飛:11年16倍的“最慘”人工智能公司
  • 現在,美團收購滴滴的最佳時機
  • 致海康威視22萬股東: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 董監高“十級大地震”的中國平安:像一隻沒有腳的鳥
  •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最具投資價值?
  • 今天的騰訊就像3年前的百度:“一代宗師”也會老去
  • B站,逃得過被“收編”的宿命嗎?
  • “網文大佬”閱文的本質:業績高度不確定的影視公司
  •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 市值管理技術哪家行?福建廈門找瑞幸
  • 傳音控股的“國際下沉”走到了終點?
  • 從人類學角度看拼多多
  • 掃地機器人龍頭科沃斯:被小米系壓的“自斷一臂”
  • 小米和格力的“戰爭”全面升級
  • A股、港股、中概股企業的《慶餘年》
  • 你在嘲笑巴菲特,巴菲特在等你破產!
  • 致A股投資者:比小聰明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