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飄|戰“疫”一線,8萬黨員衝鋒在前作表率

“我是黨員”“讓我上”“跟我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要關頭,池州在全省率先動員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市4502個基層黨組織、8萬餘名黨員迅速行動,676支黨員志願隊、779個先鋒崗衝鋒在前,讓鮮紅的黨旗始終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党旗飘飘|战“疫”一线,8万党员冲锋在前作表率

“沒有人比我更合適”——

勇士出征,戰“疫”一線當先鋒

1月22日,市級定點救治醫院市人民醫院,池州首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治療。1月23日,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24小時接診。院黨委在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分別組建黨員救治先鋒隊,夜以繼日,輪班上陣,全力救治患者。

在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與病毒僅僅隔著一層防護服,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難以想象。結束了一個班次的救治之後,可以輪休的魏玉平、劉旭春、徐秀亮三人主動請纓,在隔離病區再留三天。面對院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魏玉平說:我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一定會好好工作,合理休息,正確防護。

1月26日,市人民醫院接到通知,組建支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支援。該院14分鐘內完成隊伍集結,其中有7名黨員和1名入黨積極分子,併成立臨時黨支部,3名醫護人員在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

隊長劉曉玲參加過非典、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疫情防治任務。“沒有人比我更合適”,面對年邁的父母,她作出了這樣的解釋。“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天下來都是站著,沒敢喝水,沒敢上廁所,只有下班回酒店後才瘋狂補水。”這是她在朋友圈寫下的一天狀態。

1月29日,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東至縣人民醫院400多名醫護人員主動請戰前往戰“疫”一線。“我報名”“我也去”“還有我”……面對疫情,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的白衣天使變身白衣戰士,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主動請戰。

一封封“請戰書”中,黨員衝鋒在前的聲音最為響亮。略帶潦草的簽名,鮮豔奪目的紅手印,匯成簡短有力的七個字:我是黨員,讓我上!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村裡要有主心骨”——

築牢防線,守土盡責共擔當

1月25日,大年初一。前一天剛從村裡回到縣城家中的七都鎮新棚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江洪又坐不住了。“村裡要有主心骨呀,我得回村看看,把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好才能放心”。與家裡人商量好後,江洪急匆匆地收拾好行李,下午就駕車回到了村裡。

大年初二一大早,新棚村黨支部就召集村“兩委”幹部開會,明確每個村幹部職責、包乾範圍、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江洪帶領村組幹部開展拉網式排查,摸排重點疫區返鄉人員2戶6人;拿起“小喇叭”,帶領黨員志願服務隊沿著村裡的每條小路循環播放防疫知識,並將160餘份倡議書發放到每家每戶。正月初二到初六,江洪每天都在村裡的3個防疫檢查站之間奔走。

最近一段時間,64歲的青陽縣廟前鎮華陽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曹漢元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上門摸排登記外出返鄉人員,安排計生專幹、村醫上門隨訪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宣傳防疫知識,組織黨員志願者輪流值守勸返外來車輛和人員……高強度的工作讓老曹的身體有點吃不消,有人勸他歇一歇。老曹說:“我是支書,黨員的眼睛盯著你、群眾的眼睛盯著你,這個時候我不挺在前面,人家不要罵你嗎?”由於防疫物資緊缺,曹漢元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多方募捐,共籌集社會捐贈口罩300只、消毒水3壺、現金23300元。

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市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細細織密疫情防控“防護網”。

“我沒老,我還能動”——

守護家園,男女老少齊上陣

2月1日,東至縣張溪鎮火花村79歲的黨員佘永祺,向村黨總支遞交了“請戰書”,主動提出參加疫情防控阻擊戰。隨後,佘老自費購買紙筆,書寫防控宣傳標語,張貼到各村民組。

對於老人們來說,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也是含飴弄孫的時光,在石臺縣仁裡鎮和平社區,卻有17名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黨員,組成“銀髮先鋒隊”,每天堅持上崗,定時做好環境消毒,守護家園平安。10多公斤重的消毒水,一背就是5個小時;小區門口值守,一站就是一天。面對過往行人的關切詢問,“我是黨員,我沒老,我還能動”是他們自豪的回答。

1月27日,貴池區墩上街道永嶺村。21歲的付海嬌戴上“大口罩”、手持小喇叭,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付海嬌是淮南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的一名在讀大二學生,也是學院第一黨支部的一名預備黨員。和村“兩委”成員一道值班站崗,和村醫一起上門隨訪居家隔離觀察人員……這個寒假,在墩上街道有19名返鄉大學生黨員、預備黨員,投身戰“疫”一線展示青春風采。

在青陽縣廟前鎮,還流傳著“母女齊上陣,黨員帶團員”的故事。廟前鎮雙橋村黨員朱春穎的父親患有阿茲海默症。疫情發生後,她和丈夫都有當志願者的想法。朱春穎對丈夫說:“我是黨員,讓我上!”將照顧父親的擔子交給丈夫後,朱春穎到村部報到,按照村委會安排入戶宣傳、站崗執勤。正在安徽中醫藥大學讀大三的女兒施錦森提出:“媽媽,我是學醫的,更是一名共青團員,我也要和你一起當志願者!”就這樣,雙橋村的志願者隊伍中,多了一對母女的身影。

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論男女老少,全市13000餘名黨員志願者戰鬥在戰“疫”一線,參與落實防控措施、排查登記、宣傳引導等各項工作,助力不添亂、補位不越位,共同守護家園。

“要為群眾做點事情”——

鄰里守望,無私奉獻暖人心

1月31日晚上,貴池區梅村鎮珍溪村黨員先鋒群裡,黨員楊斌的發言獲得大家積極響應。“基於目前珍溪村三千多人口,人均一隻口罩無法分到,本人倡議大家根據自身情況,自願捐贈,購買口罩發放給村民!”信息剛剛發出,微信群瞬間下起了“紅包雨”,30元、50元、100元……大家以紅包的形式慷慨解囊,其中楊斌捐了1700元。到第二天,珍溪村黨員捐款達到6100元。村黨總支統籌安排好善款收集、口罩購買以及發放事宜,3200只口罩全部發放到村民手中,保證了每人都有一隻口罩。

2月5日,東至縣大渡口鎮安全村預備黨員吳昌富駕車來到鎮中心敬老院,為這裡的五保老人們送上了10筐250公斤西紅柿。隨後,吳昌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勝利鎮敬老院、張溪鎮敬老院……吳昌富今年32歲,2018年,他在村裡幫助下承包了60畝土地,建起了擁有40個鋼架大棚的扶貧種植基地,種植金絲皇菊、西紅柿、辣椒、草莓等,如今正值西紅柿收穫期,他一共準備了2000公斤價值16000元的西紅柿,分別贈送給東至縣9個鄉鎮敬老院和至德醫院。“眼下老人們吃蔬菜肯定不方便,送點過去,讓他們吃上新鮮的西紅柿,增強抵抗力。”吳昌富說。

青陽縣廟前鎮廟前村黨員高傳華在村裡經營一家移動業務代理點,疫情當前,高傳華主動暫停營業,成了村裡的義務採購員,為居家隔離觀察的武漢返鄉人員代購生活用品。接到村黨總支書記發來的“訂單”,高傳華就戴上口罩,開著私家車,到超市購買了大米、麵條和食用油,送到這戶人家門口。除了做好“跑腿”服務,高傳華還將私家車裝上音箱,改造成疫情防控流動宣傳車,巡迴播放疫情防控知識。高傳華說,“作為年輕黨員,這個時候就是要為群眾做點事情。”

哪裡有疫情、有群眾,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黨員幹部走在前列、衝在一線,百姓群眾看在眼裡、暖在心裡。

記者:左平/文 程昭/圖

審稿:周勁風 監製:潘治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