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新高考改革,讓越來越多人誤解文理科,到底該怎樣選科?

現階段,在未實行高考改革的省份,很多高中要求學生在高一下學期選文理科,在實行高考改革的省份,“6選3”和"3+1+2"的選考制度,

因為網上太多人在比較文理選科比例,也讓很多高中生很迷茫:我到底該選什麼?

其實,關於文理科的認識,人們有很多誤解,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不少高中生,所以,今天專門為大家一一解讀。

01

新高考對文科理科的誤解一:

女生就應該學文科?男生必須學理科?

1、目前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高中文理分科時,男生偏理,女生偏文。

一個文科班,五十幾個學生,男生只有十來名,是絕對的“弱勢群體”,如何看待文科班這種“陰盛陽衰”的現象?是因為女生更適合讀文科嗎?

女生認識上更傾向於形象思維,她們感受力、洞察力比較強,有表達上的優勢,選擇文科是正常的;而男生傾向於關注自然科學,喜歡技術研究、開發創新,分析力、判斷力強,邏輯思維發達,選擇理科也在常理之中。

2、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女生心智成熟較早,女生學習更加勤奮、更加細心,有些男生對於文科方面,尤其是背、讀、記等覺得很枯燥,這種情況會使女生在文科學習中比男生更有一些優勢。

從目前看,女生偏愛語言、文學等文科類專業,這並不是因為女生缺乏創造性思維和科學能力,而是女生教育中缺失了這部分內容,有不少人都認為這些應該讓男生去做。

3、不過,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關鍵還是前面提到的要看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個性能力的傾向。

如何找到和發現自己的特長、天賦、能力?

這要看學生自己對學科的感覺。可能這個學生會對某個學科感覺特別好,或用相同的時間或少量的時間獲得的效果與其它學科花學費多時間獲得的效果相當或更好,那說明這個學生有學習這一科的特長和能力,與此同時就應該考慮,哪一科能更好地發揮和促進自己的特長髮展。一些選擇理科的男生如果在女生成堆的文科班裡,可能會更加出類拔萃。

02

新高考對文科理科的誤解二:

文科比理科容易學,容易得分?

英語怎麼考120以上?

教科書上單詞語法沒有背到滾瓜爛熟永遠不要問這種幼稚的問題。

政史地怎麼考高分?

當你把教科書翻毛邊了翻爛了翻到面目全非了你就知道答案了。

1、很多家長和同學選擇文科一大理由是:理科沒希望了,數理化不懂,文科容易學,那就選文科吧(傳統的文理分科和新高考的"6選3"都有這種情況)。

在實行新高考的省份中,選考文科的同學比例明顯高於理科,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實際上,文科並非家長學生想象的那樣簡單。文科確實需要大量記憶的,但僅靠背書是遠遠不夠的。

文科的高考能力由低到高為識記、理解、應用等組成,可見識記只是學文科最基本的要求,理解和應用難度就大多了,這也正是文科高考失分的難點。

君不見,高考成績就能說明問題?

高考理綜260+的同學有多少?

文綜240+的同學又有多少?

但各省高考文科分數線普遍高於理科分數線。

2、從高校錄取來看

文科生命更苦。高校理工類專業計劃投放數量明顯更多,學生的錄取機會遠遠高於非理工類專業。

以2018年山東省為例,各高校在山東省投放理工類、文史類本科計劃分別為165543個、46800個,而理工類、文史類報考考生分別為272820人、144600人,報考理工類、文史類考生的本科錄取率分別為60.7%、32.4%,文科錄取最低控制線比理科高出70分,報考文史類的考生上本科高校的難度遠遠高於報考理工類的考生。

一個省份的錄取分數線,是由當年考生人數、試題難易程度、錄取人數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

與文科難不難考沒有關係。一般情況下,文科分數線比理科高,這是因為文科考生少、錄取人數也少(一般為三比一)。

頂尖大學文科錄取分數線低於理科,因為理綜很多學霸能考到260以上,但文綜很少有考生能突破230。

3、從學習過程來講,理科有快速突破的可能性,但是文科呢?

文科同學有大把的知識要背,大把的習題要做。除了老師給你講完的那些理論知識,剩下的事情完全是你自己在做主,文科生提分的方法說白了就是沒有方法,只有一個詞“刻苦”。

怎麼提高語文成績?

怎麼把作文寫到50分+?

怎麼讀懂文言文?

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多讀,多做,多背。

當你把必背篇目,實詞虛詞句式成語背到半夜叫你起床你都能倒背如流,現代文、詩歌閱讀題做到時時手軟,看書看到走火入魔,經典作文背到口舌生瘡你就知道答案了。

對於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英語、語文如何能考到高分呢?

上面說的是學好,但是和考好是兩回事情。

考試意味著要懂得應試技巧,同時在平時學習過程要清晰的把握高中知識點,懂得什麼是難點,什麼是必考點,什麼是失分點,什麼是混淆點等。

衡水中學的學霸為什麼學習效率那麼高,就是因為這些問題他們都很清楚,他們的學習效率搞到什麼程度,錯過一回的知識點絕對不會錯第二次,這就是他們厲害的地方,衡水中學不是所有的學生就有這樣的本事,是因為他們學校有一套內部資料叫名校週考試題彙編,感興趣的可以去買一套來,裡面把高考必考知識點,易錯點,新題型全部梳理清楚了,學生自己去做就可以了,所有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不靠技巧是難考高分的。

03

新高考對文科理科的誤解三:

文科都是冷門專業?理科都很好就業?

1、在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中,流行這樣一種看法:學文科沒有前途!

首先是因為提高成績實在太難,高考考不好影響將來上大學,而且就算考上大學,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將來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這種觀點其實是很片面的。現行文理分科的高考制度,實行了20多年,肯定有它的合理性。理科也好,文科也罷,它們本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將來的發展前景。

對它們的選擇只是影響了對大學的挑選餘地,而此後自身的前途和命運都只能靠自己去把握。

選擇了理科,並不意味著就業面一定很寬;選擇了文科,也同樣不會註定一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重理輕文現象歷來存在,但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只要有實力,不論是學文還是學理,都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2、不管文科理科都有熱門專業,像文科中的金融傳媒,理科中的信息工程;也都有冷門專業,像文科中的歷史哲學,理科中的地質考古等。

據麥可思發佈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顯示,化學、法學、歷史學都屬於就業紅牌專業。直接將文理科這樣對立比較毫無意義。

3、從近些年的高考錄取情況看,儘管文理科錄取比例有區別,但招生總量還是相當龐大的。

不論選文還是選理,高中生都有較大的升學機會。覺得,關鍵是學生在選擇之後如何迅速適應文理科的學習要求。

很多家長和學生都認為,理工類學生比文科就業前景好,所以就要選理科。

實際上,未來的就業趨勢很難預測,讀文科和讀理科都存在就業上的風險。文科和理科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後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

並且,高考文科生們並非只能選擇純文專業,還有很多文理兼收的專業可供選擇。

4、理科就業好的前提也是要“學好”,如果你在理科方面不優秀,只為了現在還說不準的大學就業,一味趨從大眾卻壓抑個性,只會導致高考成績都不理想,升學大關都過不了,何談就業前景呢?

歸根到底,考大學輕不輕鬆,找工作容不容易,都最終取決於個人實力和能力。即使是冷門專業,如果學得很好,照樣有好的前途;同理,即使是熱門專業,如果學得一塌糊塗,也同樣不好找工作。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文科或理科哪個好,而是自身更適合文科還是理科。

04

新高考對文科理科的誤解四:

理科不需要背書?

很多家長和同學認為理科不像文科,不需要背書

那麼物理、化學、生物真的不需要背嗎?

高中化學、生物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背誦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物理到了電磁學的時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很長時間,這些都需要大量記憶。

1、生物學科

生物最基本的東西其實有點像文科,而且知識很瑣碎,也很多,需要背誦和記憶!想要學好生物,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是前提。

認為,這裡的記憶與化學、物理原理和公式的記憶一樣,需要以深刻理解為基礎。

但是由於生物學科的教學內容多、推進速度快、層次跨度大,所以在學習生物的整個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對概念深刻理解、準確記憶、精準描述。

2、化學學科

“死背活用”是化學學習的特點,“死背”的目的是掌握化學學習內容,熟悉有關知識,使應考時有備而戰,減少粗心遺漏造成的失分。“

活用”則是要求在“死背”的基礎上,對應掌握的知識能融會貫通,提高解題的能力,解題的技巧,解題的速度。

“化學是一門記憶加實驗的科學”,化學學得好的同學主要是因為掌握了化學的記憶方法,高效而又輕鬆地記憶化學知識。化學雖然是屬於理科,但是要背的內容確實特別多,元素的各大性質,化學反應,化學方程式等等,都需要你通過記憶來掌握。

3、物理學科

對於物理來說,多的不說,那麼多定理,那麼多公式,當你還不能理解的時候,如果你不背,你怎麼來做題,不說多了當考試的時候,哪怕自己不會做,寫兩個公式進去也等多得幾分。

物理到高三時學的知識點更加要背,不背是很難做題的。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新高考改革後,很難靠刷題拿到高分了,你必須要理解知識點,知道這些知識是起什麼作用,比如說今後考試數學題目可能會考到歷史、政治、物理、化學等相關知識。

語文有可能考到化學、政治、物理、生物等相關知識點,比如說語文閱讀理解,考到某個人去寫衣服,寫衣服的洗衣服等相關問題。

又比如說考化學時可能會考到現在比較火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相關方面的問題。所以今後想拿到高分不要清清楚楚知道高中學了些什麼知識點,同時要會應用知識點。

今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只要學好課本還要愛生活,發現生活。

05

新高考對文科理科的誤解五:

跟著"大部隊"走絕對沒錯?

1、根據家長的要求而選科

,和父母賭氣,家長想讓我學理,我偏學文。這些都是盲目選科的表現。

2、學習態度不好,認為哪科省力好念就選哪科。

3、“牆頭草”現象,沒有自己主見。很多家長不干涉孩子選科,孩子也以為跟著大部隊走就沒錯,做了文科分科或"6選3"選科的牆頭草,實際上這是典型的盲目選科。

4、情感衝動,為了某個好朋友或捨不得原班集體和班主任而選科。

5、根據傳統觀念,認為哪科將來有前途就選哪科。事情都是變化的,上世紀90年代初,計算機專業、辦公自動化專業很少有人問津,原因是學了之後用不上,可沒幾年,上述專業成了熱門專業,如今計算機專業過剩。

過去受到冷落的冶金鑄造、金屬材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專業成為熱門專業。過去非常熱門的法律專業,現在卻成了難就業的專業。


轉:新高考改革,讓越來越多人誤解文理科,到底該怎樣選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