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最近,《慶餘年》這部劇可以說非常火了~

小旅分分鐘也想“過去”。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哪怕人回不去,

郵寄過去個物件也是好的~

比如郵一封信和範閒聊個天,

再給他寄點優秀的文學作品啥的~

✄✄✄✄✄✄✄✄

當然,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不如我們還是聊聊“通信”那點事吧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言歸正傳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早期通信


01

郵驛

商、周時期我國就有了利用烽火通信的方法。明代長城東起山海關,橫貫今秦皇島境內蜿蜒西去,長城內外,仍保留著烽火臺遺址。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郵驛是古代傳遞官方公文、書信的組織。西周時期即設有官郵,號為郵置,利用步傳、馬傳、遞送簡書。到了元代,驛站規模超過前期,以大都(今北京)為中心向外輻射遍及全國。秦皇島境內有永平路,設灤河驛(盧龍南)、遷安驛(昌黎西)、蘆峰口驛(撫寧東南)、榆關驛(山海關,出關接遼陽行省)。明代驛站分佈更密,清代秦皇島境內設有多處驛站,灤河驛、遷安驛、蘆峰口驛、榆關驛是京師皇華驛通往關外的主要通道。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自6月1日起將各衙署公文均改由各衙署自行交郵局掛號寄遞。各省驛站逐次撤銷,這一古老的通信制度逐告終結。

02

文報局


文報局是清政府寄遞官方文件的通信機構,與驛站相比,將文報交由輪船寄送,其後興修鐵路,更利用火車運送,使效率大增。文報局不僅設在各省省會和各大商埠,而且小市鎮也設有文報分局。據《1892—1901年天津海關十年報告》稱:天津設有北洋文報局,山海關設有分局,每日利用火車發運郵件、津榆間7小時即達。

03

民信局


民信局是中國最早民間通信組織,始於明代永樂年間。最早興起於江浙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以後遍及全國各地。民信局為民間私營,固定郵寄地點,專供商民傳遞書信,並辦理包裹,劃匯等業務。據史料載,清代天津民信局福和在山海關有代理戶,每天接發火車一次。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民國以後,郵政普遍設立,民信局逐漸減少,最終被裁撤。

04

外國在華軍郵局


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役,而後侵華軍隊開到天津及京山鐵路沿線,山海關、秦皇島及北戴河海濱一帶,允許英、法、美、德、日、俄等國建營盤,築炮臺,長期屯兵駐紮,列強紛紛設立軍郵局。

05

客郵


客郵,是指19世紀後半期,英、美、法、德、俄、日等幾個帝國主義國家,侵犯中國主權,非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郵政機構。這樣做的目的是並非為了方便我國人民使用郵政,而是為對我國進行政治、軍事、經濟、 文化等方面的侵略。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客郵郵票”

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於各國客郵局與中國郵局開展激烈競爭,中國山海關郵局為了和日本郵局競爭,在山海關城內開設支局。

1921年,在美國召開的九國太平洋會議和限制軍備會議,通過了“裁撤在華客郵案”決議,各國“客郵”最遲於1923年1月1日前撤銷。

秦皇島郵政

中國郵政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和新中國郵政三個時期,秦皇島郵政隨此沿革亦走過百年風雨。

(1)北戴河郵政分局。光緒二十五年(1899)五月二十二日在北戴河海濱設立北戴河郵政分局(夏季),十月二十日關閉。而後因八國聯軍入侵,北戴河郵政分局和山海關郵政分局一樣被迫關閉,直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七月六日重新開辦北戴河郵政分局,仍為夏季局,每年5月1日開設,9月30日關閉,有員工2人,地址在海濱火車站附近。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1922年建立的原北戴河郵電樓舊址

(2)山海關郵政分局。光緒二十五年(1899)八月十五日在山海關南關車站附近設立山海關郵政分局,當時只有5人。雖然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十日山海關郵政分局重新開辦,但經歷清末、北洋軍閥等幾個動盪時期,山海關郵政局處境頗為堪憂。1931年至1942年,山海關郵政局改稱臨榆郵局。1933年1月,日軍佔據山海關,在山海關另設郵局,稱”山海關郵局“。1935年,“山海關郵局(偽滿)"更名為南綏中郵局,臨榆郵局和南綏中郵局(偽滿)在山海關同時並存達12年半之久。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原南綏中郵局、匯通轉遞局舊址

1935年1月,在中國不承認偽滿政權的前提下,為實現關內外通郵,在山海關設立非官方機構——匯通轉遞局,作為中國與偽滿雙方通郵的媒介,直至1941年。

(3)秦皇島郵政局。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十五日設立秦皇島郵政分局,其建於碼頭外鐵路西側,後遷至南山秦皇島海關院內,當時只有一名郵差和兩名信差。處在特殊時期的秦皇島郵政經營慘淡,舉步維艱,沒有局產的秦皇島郵政局幾易其址。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秦皇島郵政也開拓出於民有益的條條郵路。從騎差郵路、旱班郵路,到鐵路郵運、汽車郵路,以及海上郵運、航空郵運、都為新中國郵政提供了底蘊和經驗。”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1948年12月1日,恢復秦皇島郵局,改稱秦榆市郵政局,後又改稱為秦皇島郵局。1952年8月,秦皇島郵局與秦皇島電信局合併為河北省秦皇島郵電局。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1956年,當木質報刊零售亭出現在秦皇島海陽路和山海關南關時,求知者感覺即新鮮又親切。1956年,《秦皇島報》創刊,交由秦皇島郵電局發行。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上世紀50年代整裝待發的郵遞員

上世紀50年代初期,秦皇島郵電局開始辦集郵業務。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秦皇島郵政分局、山海關郵政分局建局初期郵戳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秦皇島紀念郵戳

老百姓對郵局高度信任,把錢或物交給郵政職工特別放心,投遞員也樂於為百姓服務。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郵政員工

解放初期,秦皇島市區投遞範圍分為4個段,2006年,海港區分50多個段。到了2018年,全市郵政郵路總條數51條,郵路總長度(單程)5605公里,全市郵政農村投遞路線182條,農村投遞路線長度(單程)8088.10公里,全市郵政城市投遞路線168條,城市投遞路線長度(單程)3704.80公里。全市快遞服務網絡條數292條,快遞服務網絡長度(單程)12750.35公里。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接車員在接發火車郵件(上世紀90年代)

『秦皇島城市記憶』走過百年風雨的郵政事業

現在的“特快專遞”


郵政事業的發展影響著百姓的日常生活,走過百年見證了社會的進步,也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未來滄海我們期許郵政事業的步步高昇,也是對我們美好生活的嚮往,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

文字據《秦皇島記憶》、《秦皇島郵電志》、《撫寧縣郵電志》整理編輯,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綜合自秦皇島圖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