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一年又一年。轉眼間,舊年曆馬上又要翻到最後一頁。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也就在此時,我們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最溫暖的節日——春節。雖然現在年味淡了些許,但是春節作為一家人團圓的節日,它所代表的幸福、吉祥、團圓、溫暖含義卻沒有變,它仍然是咱們最溫暖的寄託、最幸福的支撐、最熱鬧的節日。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殺豬宰羊


春節怎麼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但在我心中,春節的概念,就是每個人無論在天涯海角還是繁華都市,都能在天寒、地凍、雪飄的時候回到自己的家中,放下手中的工作,淡忘工作中的頭銜,偎依在父母身邊,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做幾天兒子、女兒、兄弟、姐妹、叔叔、嬸嬸... ...親手貼上紅紅的春聯,燃起那紅紅的鞭炮,下廚做幾個好菜,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飯菜... ...完完全全過幾天“家庭生活”。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煮肉


說說我們南陽過年的歌謠

在過去,一年當中,最讓人期待的時段莫過於過年。人們把過年的習俗編成歌謠,唱著它,愉快地度過年節的每一天。而今,一些習俗依然存在,一些習俗逐漸式微,一些已經永遠消失在歲月的煙塵裡。

“二十三,祭灶官。”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天,家家戶戶要放鞭炮,炕火燒。晚上,男主人要在灶神前擺上供品,點上香表,抱住灶神的坐騎公雞祭灶。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這天,人們要用掃帚掃屋頂掃牆壁,還要把地面和桌椅清掃一遍,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過去,不少村都有磨豆腐的。人們在這一天,帶上豆,或是磨豆腐,或是換豆腐,把豆腐作坊圍得水洩不通。這裡的這活兒剛放下,馬上得接手那裡活兒,忙得師傅不亦樂乎。師傅往往幾天前就開始連明徹夜地忙乎,屋裡院裡擺滿了豆腐架子。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這天,每村都要殺豬,殺豬師傅忙得腳手不閒。每殺頭豬,師傅都可得一些豬雜碎。一些師傅喜歡吃肥的,剛把豬開剖了,就抓起一些豬油哧哧嘍嘍大享口福,直把旁邊的人看傻了眼。一頭豬,有人要這部分,有人要那部分,到最後,幾乎不剩什麼東西。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二十七,殺到雞。”過年,雞子、魚、蓮菜是不可少的。過年圖的是高興,圖的是吉利。雞子連著“吉祥”,魚連著“富裕”,魚與蓮菜相連,是“連年有餘”。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二十八,貼花花。”過年,不僅要講究豐衣足食,還要講究喜氣洋洋。貼對子、貼年畫、貼窗花是必不可少的。講究的家庭幾乎每個地方都貼得紅彤彤的。屋裡,“滿屋吉慶”;床邊,“身體健康”,箱子,“錦衣滿櫃”;院子裡,“滿院春光”;門外,“出門見喜”;水缸,“川流不息”;灶臺,“小心燈火”;煙囪,“煙氣沖天”;石磙,“青龍大吉”;牛槽,“槽頭興旺”……幾乎無處不貼。一些物件不知貼什麼好,就貼上“到有”。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新對聯


“二十九,去灌酒。”過去,人們灌的酒一般是散酒。喝時要用酒叉加熱,加熱的酒暖胃,後勁不大,比喝涼酒更有益身體健康。河南人不喜歡喝悶酒,不管是來客,還是幾個朋友相聚,往往要猜枚划拳。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朋友們在一起聚聚


“三十兒,捏鼻兒。”大年三十包餃子,是傳統習俗。這天包的餃子,要夠三十晚、初一早兩頓吃。餃子是最受歡迎的傳統飲食之一,在比較大的節日來臨或親戚到來,都要包餃子。俗語說 “迎客餃子送客面”,從中不難看出,這裡的“餃子”和“面”,都含有很深的寓意。“餃子”,交子也,與親友相交也。“面”,(即麵條),綿也,情誼綿長也。三十這天,有人到家串門,通常要生火取暖,所用的柴草是花柴。花柴者,“發財”也。到了夜晚,全家人圍在火盆邊,一邊閒談,一邊等待新年那一刻的到來。這個習俗叫“熬年”,熬的時間越長越好。到了夜裡零點,人們要燃炮慶賀,這叫迎春。若這一年沒有年三十,則被稱為“黑年”,像結婚等重大的喜慶活動是不宜舉行的。三十晚上,大門下要支上攔門槓,寓意攔住家財,不讓散失。另一寓意是,從三十到初一,是家人祭祀先祖的時間,外人不可擅自闖入。


家鄉的習俗:河南南陽“過油”,你們兒時過年是否也是這樣?

包餃子


等待初一的到來。

(初一到初五的過年的時候收集完圖片在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