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看好優質醫藥股中長期機會

博時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葛晨表示,在價值投資層面,從未來現金流貼現的角度來看,短期疫情對大多數標的投資價值的影響有限。醫藥行業是長期穩健增長的行業。展望2020年,醫藥行業投資的根本邏輯和核心矛盾沒有發生變化,即國內老齡化加深和健康消費水平持續快速提升,但基礎醫療保險的收入支出增速逐漸放緩。

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基金經理郝淼表示,在目前這個特殊時期,醫藥作為必需消費品體現出較強的防禦屬性。但投資更多還是著眼於中長期,選股可集中在優質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創新藥、CRO等領域中的優質公司,因為其中長期確定性較高。郝淼指出,優質醫藥股的業績具有確定性,受宏觀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醫藥板塊相對於大盤會有不錯的表現。

融通健康產業基金經理萬民遠表示,近期不少與疫情防控關聯度較高的公司(如口罩、診斷試劑、相關治療藥物生產及藥店等)股價漲幅較大,部分有基本面支撐且股價上漲不離譜的公司,股價仍有支撐。部分僅因概念炒作而股價大幅上漲的個股後續調整壓力較大。疫情本身對醫藥行業整體基本面影響不大,且屬於短期一次性衝擊,部分消費升級等服務型需求可能因為疫情發生延遲消費,對部分公司一季度業績或產生較大影響,但對公司或行業中長期基本面影響不大。建議投資者理性看待疫情,從產業趨勢角度看待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從中長期看,醫藥是個好行業。醫保控費的核心是促進醫保支出結構優化而非減少,一系列政策也正驅動產業優化升級(從過去的總量高增長到結構優化),醫藥市場有結構性機會,需保持良好心態,放低收益預期。

長城醫療保健混合基金經理譚小兵認為,隨著疫情防控逐步深入,A股市場依然值得期待。醫藥行業可能出現分化,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公司,一季度業績增速可能超預期。醫藥行業具有成長性。識別公司的成長性,可以通過三點來判斷:首先,是行業和賽道足夠大,這是先天決定一個公司是否可以在所在領域做大做強的基礎;其次,看公司現有產品和未來產品(服務類公司需要看模式複製的可能性)的市場地位,有老品種提供現金流、新品種拓寬市場的公司更容易穩健成長;最後,看公司管理,有體系的公司治理和堅定的認可研發是公司自上而下發展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