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因“非典”而紅 新疫情或使“遠程辦公”成現實

今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國,給國家經濟和民眾生命造成重大損失,其影響程度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幾乎規模相當。人們在擔心疫情能否儘快被有效控制的同時,對國家經濟發展也產生了擔憂。

有觀點認為目前正值中美貿易戰,而國內疫情會使中國經濟“雪上加霜”。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當初“非典”疫情,雖然當年的經濟受到影響,但是長遠來看,卻助推了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

如今,國內對於新疫情的防控能力,比起當年已經大幅提升。同時,在新疫情的考驗之下,原本處於“樣板工程”的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信息通信技術,將大規模進行實際運用,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新經濟形態。

“非典”疫情肆虐 電子商務卻意外飄紅

1999年是中國第一次電子商務發展的大潮,攜程、阿里巴巴、噹噹等企業相繼成立。相關數據顯示,在1999-2000年間,主要電子商務企業獲得數十家投資公司共約1.48億美元創業投資。

但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高科技企業和創業投資都受到極大打擊。阿里巴巴迫於資金壓力關閉海外機構,國際風險資本對中國電子商務的投資也大幅下滑。在2001-2000年間,只有約4800萬美元的投資注入中國電子商務網站。

電子商務因“非典”而紅 新疫情或使“遠程辦公”成現實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但是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電子商務網站卻意外全面飄紅。據統計,2000年上半年嘗試過網上購物的網民為890萬,截至2001年12月31日,通過網絡購買過商品或服務的用戶也只有1064萬,而非典期間則猛增到8000萬。

在當時疫情最嚴重的4月份,網上個人業務交易量增加明顯,通過電話銀行繳納電費、水費、電話費、煤氣費的業務比之前上漲了50%。

在那個特殊時期,超市、大商場不再是公眾的首選。為了防止被傳染,人們拒絕接受面對面的服務,紛紛選擇在網上購物,這使得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和用戶數量大幅增長。

當時國內著名的B2C網站“卓越網”,2003年3月份,線上銷售額為1200萬元。在“非典”疫情嚴重後,4月份前20天銷售額就達到1500萬元。

作為電子商務先驅之一的“阿里巴巴”,2003年第一季度註冊用戶數比2002年第四季度提高了50%,達到了190萬,網上每天交易信息也從2002年的每天3000條上升到每天10000條。

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的出現,不僅引發了企業、商家服務和交易方式的變化,而且也讓政府機構感受到了便利。

2003年4月15日至20日的“廣交會”在非典肆虐期間召開,大批跨國採購公司或者製造業代理商、進口商取消中國之行,或者推遲中國團出國洽談日期,與會人數與成交額大幅下降。

電子商務因“非典”而紅 新疫情或使“遠程辦公”成現實

不過,政府部門早有應對之策,通過在線展臺和網上招商做生意。在廣交會開幕的第二天,“網上廣交會”如期推出,當日的訪問量就達到了368萬次,“網上廣交會”的註冊國外客戶和國外供應商也分別猛增到5萬和1萬,客商增加量是原來的5倍。

“非典”突如其來,使信息化在非常時期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也讓企業和政府感受到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的特殊優勢。就在一夜之間,網上購物、在線貿易等行為迅速流行。由於“非典”的衝擊,此前經歷泡沫、不被看好的互聯網經濟被激活。無論是消費者、企業,還是政府,都對電子商務產生了極大的重視,也促進了這一新的經濟形態在中國快速發展。

唱衰中國經濟 難以如其所願

按照歷史數據,中國2003年四個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1.1%、9.1%、10%和10%。“非典”疫情對經濟影響最主要是在第二季度。目前的新冠疫情爆發期處於一季度,而一季度因為天氣和春節等因素,佔全年的GDP比例最低。

此次疫情從2019年12月份開始從局部開始蔓延,其傳播規模和範圍大於2003年“非典”疫情,但防控力度和政策重視程度也大於“非典”期間。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的醫療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有了較大的進步。業內專家認為,如果在3月份將疫情有效控制住,那麼接下來三個季度的經濟受到影響的幅度將會減小。

電子商務因“非典”而紅 新疫情或使“遠程辦公”成現實

2003年“非典”時期

儘管目前採取疫情重點發生地區的公交設施停運、旅遊景點、娛樂場所關閉,取消各類集體性活動等,會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但長痛不如短痛。如果為了防止經濟下滑而放鬆對新冠疫情的防控,或導致疫情反覆、長期得不到控制,則對經濟傷害更大。

近期,網上流傳一篇題為《武漢肺炎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影響》的文章,唱衰中國經濟。這幾乎與“非典”時期,曾有所謂的經濟專家宣稱“‘非典’的危害程度相當於‘第二次亞洲金融危機’”如出一轍。然而,實際上在2003年5月以後,“非典”疫情逐步衰減、消失。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2003年的疫情對三大產業都產生了影響,尤其是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而且,當時的第三產業規模不大,其增加值佔我國GDP的比重不高,而2019年已經達到近54%。

但是,以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最大的批發零售為例,其網絡在零售中佔比不斷上升,疫情對社會零售有影響,但是影響程度不大。

根據蘇寧日前的透露,春節期間蘇寧菜場買菜的訂單,是平時單量的三到五倍,而叮咚買菜在大年30的訂單量也同比增長了300%。在疫情期間,這些電商幾乎是零成本獲得大量客戶。強化配送能力、贏得口碑成為各大線上平臺搶佔未來用戶市場的關鍵。

同樣,春節期間外賣市場比往常更受追捧。相關媒體機構近期對成都餐飲市場調查發現,不少餐企近日外賣訂單已佔到九成。來自餓了麼平臺官方數據顯示,火鍋外賣訂單增長勢頭尤其“兇猛”。

疫情的爆發也推動醫療保健商品的需求。在1月19日至22日,京東平臺口罩累計售出超過1.26億隻,消毒液累計銷售31萬瓶,洗手液累計銷售100萬瓶。僅1月22日一天,口罩銷量環比上月日均增幅高達48倍。電子體溫計、感冒用藥、退熱用藥、VC泡騰片、護目鏡等商品,銷量也明顯增長。

未來線上場景將對線下場景加速替代。這次《囧媽》和字節跳動簽約,進行線上免費投放,很可能會導致線下院線革命的開始,最後院線可能只剩下基礎的社交需求,未來大型電影的首發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在線上展開。

電子商務因“非典”而紅 新疫情或使“遠程辦公”成現實

受疫情影響,《囧媽》改線上投放

愛奇藝等內容廠商股價也受疫情推動而上漲。根據近期投資公司Wedbush首席科技策略官布拉德·加斯特沃思(Brad Gastwirth)發佈投資報告稱,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人們都待在家中不出門進行社交活動,愛奇藝等中國內容廠商會因此受益。同樣,騰訊在線手遊的流水在此次春節期間也大幅增加。

新疫情考驗之下 運程辦公、遠程教育或為新未來

此次疫情的發展,已經開始間接推動雲主機、視頻會議等領域,包括協同辦公、協同開發、知識共享在內的這些技術也已足夠成熟。此前,國內經常提到的遠程診斷,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概念,在此次疫情中,得到切實應用。

在1月29日,由鍾南山院士擔任組長的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病例會診專家組,對廣東5例危重症患者就進行了一次遠程診斷。參與29日遠程會診的有共5家醫院的10名專家,整個專家組成員100餘名。根據現場情況,分佈在不同地區的專家,通過視頻實時討論病患治療意見。

得益於以5G、人工智能、雲計算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此次春節假期延長並沒有導致各大企業停止運轉。“在家遠程辦公”的消息,被髮送至春節回鄉的員工手機上。今日頭條、騰訊都已經宣佈延遲春節假期啟動在家辦公的機制。

電子商務因“非典”而紅 新疫情或使“遠程辦公”成現實

遠程協作相關軟件和公司,為了抓住這次機遇,也是紛紛對遠程辦公和遠程協作,視頻會議進行了免費。

騰訊提供了一份“遠程辦公工具包”,包含企業微信、騰訊文檔、騰訊微雲等,其中多項功能在疫情期間免費開放。阿里的“釘釘”也推出了《在家辦公指南》。當然,遠程辦公少不了華為的一份,華為雲在疫情期間也開放了自家協同辦公平臺WeLink。

同時,針對學生的假期延遲,相關教育機構也紛紛推出新的在線教育產品。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於1月26日宣佈,將從2月10日起,推出從週一到週五與校內時間同步的全年級各學科免費直播課和自學課,向全國用戶開放。

對於國內的遠程辦公、遠程教育來說,這次疫情是一次非常特殊的考驗。如果這兩者的測試效果好的話,將來遠程辦公、遠程教育可能成為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另一種新選擇,或產生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