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美國工廠》拿下奧斯卡 奈飛征服了誰


聞|《美國工廠》拿下奧斯卡 奈飛征服了誰

2月9日,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獲得最佳紀錄長片獎的《美國工廠》主創人員展示獎盃。圖片來源:新華社


最佳影片獎的風頭被《寄生蟲》搶走,但並不妨礙奈飛憑藉《美國工廠》在奧斯卡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憑藉著當初掀起的一股關於“中美兩國工廠模式”的討論,《美國工廠》或者說是奈飛成功拿下了奧斯卡的最佳長片紀錄獎。對於奈飛來說,在流媒體如日中天的背景之下,在奧斯卡這個“戰場”上攻佔好萊塢似乎只是時間問題。更何況,從去年的《羅馬》到今年的《美國工廠》,奧斯卡向流媒體敞開懷抱的趨勢早已不言而喻了。

“陪跑”最佳影片

對於奈飛來說,今年的奧斯卡之路有些喜憂參半。當地時間9日晚間,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辦,24項大獎一一揭曉。由奈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的原創紀錄片《美國工廠》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紀錄長片。

“感謝曹德旺。”在領獎時,《美國工廠》導演Steve Bognar和Julia Reichert用中文如此說道,他們還稱,工人們的境遇越來越難了。我們相信情況會變好,只要全世界工人,團結起來。”去年8月,該紀錄片一經上映,就掀起了一場關於“中美兩國工廠模式”的多維度討論。此外,勞拉·鄧恩因在奈飛電影《婚姻故事》中扮演一個浮華的離婚律師而獲得最佳女配角獎,這是《婚姻故事》六項提名中唯一獲得的獎項。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被韓國電影《寄生蟲》拿下了。比起之前被寄予厚望的奈飛出品的《愛爾蘭人》,《寄生蟲》不僅拿下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還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及最佳原創劇本3項重要大獎一同收入囊中,而《寄生蟲》也成了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

相比起來,此前一度被認為是種子選手的《小丑》僅拿下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配樂兩項大獎,而《愛爾蘭人》則延續了金球獎時候的噩運,最終顆粒無收。此前,《小丑》獲得了11項提名,《愛人蘭人》獲得10項提名。

《愛爾蘭人》上一次爆冷出局就在一個月以前。彼時,第7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頒獎典禮在好萊塢比弗利山莊舉行,同樣地,奈飛也沒等來自己的高光時刻,《愛爾蘭人》沒能拿下任何獎項,《婚姻故事》也只收獲了最佳女配。而在開獎之前,《愛爾蘭人》獲得5項金球獎提名,《婚姻故事》則獲得6項提名。

人們原以為第77屆金球獎將是奈飛的加冕儀式,但現實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最終,一戰故事片《1917》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獎,《好萊塢往事》則獲得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獎,金球獎的最高榮譽仍舊屬於大熒幕鉅製。這次的奧斯卡也一樣,最佳影片獎還是頒給了熒幕作品,去年5月剛在韓國上映以後,僅一天《寄生蟲》就拿下了當天的票房冠軍。需要補充的是,在這之前,《寄生蟲》剛剛拿下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

奈飛的收穫

奈飛與奧斯卡的故事,似乎又回到了從前。事實上,奈飛在奧斯卡的重要轉折,就發生在去年,遺憾的是,當時,奈飛寫下的同樣是一個“陪跑”的故事。在第91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中,奈飛的黑白傳記片《羅馬》獲得10項提名,領跑奧斯卡獎爭奪戰,但在最後關頭,《羅馬》卻輸給了《綠皮書》,與最佳影片獎失之交臂。

一個需要補充的關鍵背景是,《羅馬》也是奈飛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作品——在這之前,雖然奈飛的電影也曾獲得過奧斯卡提名,但主要聚集在紀錄片領域。最終,《羅馬》雖然未能摘得最佳影片獎,但卻一舉拿下了最佳攝影、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導演三項大獎。這意味著,流媒體向好萊塢的進攻,似乎已經正式開始。

經過了《羅馬》的前站,奈飛更加堅定了對奧斯卡的衝擊。上個月公佈的第92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中,奈飛以24項奧斯卡提名的成績超過了今年獲得提名的所有其他媒體公司,而這也是奧斯卡獎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狀況——流媒體服務公司卻成了獲獎提名最多的公司。對於獲獎的感受及流媒體衝擊奧斯卡等方面的內容,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奈飛,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一直以來,因為繞過院線,只在自家平臺上播放作品的奈飛備受批評和排斥,也因此與各項大獎無緣,但從《羅馬》開始,奈飛在計劃上似乎變得更加靈活,比如為了衝擊奧斯卡,《羅馬》選擇了先線上後線下的方式。《紐約時報》甚至透露,為了讓《羅馬》問鼎奧斯卡,奈飛砸下的公關預算高達2000萬美元,是近十年來最高的衝奧公關。加上購買這部電影發行權的2000萬美元,奈飛前前後後已經花了4000萬美元。

互聯網分析師楊世界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奈飛以原創IP為主,提名獎項之多算是頒獎機構對其原創內容的認可,也透露出在影視內容方面積極支持原創的信號,但頒發獎項的時候,不僅要從影視內容方面進行考量,也要注意影片是否有引導性的社會意義,社會影響力、觀眾喜愛度等其他維度的內容都需要有所體現,整體上來看,頒獎機構支持原創,但奈飛原創內容形成的文化價值觀可能還與評獎委員對其的期待有所差距。

流媒體的未來

攻佔好萊塢,這似乎是奈飛想要傳遞出的重要信號,畢竟對於奈飛來說,征戰奧斯卡堪稱一大目標,而在奧斯卡上取得一席之地所帶來的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去年,在《羅馬》獲得三項奧斯卡獎的第二天,奈飛的股價便上升了1.5個百分點。而奈飛的全球訂戶數量,也在此後有了明顯的提升。

而奈飛背後貼著的流媒體標籤,更讓這場爭奪戰變得意義非凡。《羅馬》參戰的那一年,正是娛樂行業劇震的時候,彼時,經歷了2018年四季度的洗牌,美國科技巨頭組合FAANG各有各的煩惱,只剩奈飛依舊被華爾街看好。當奈飛在流媒體行業裡一家獨大,迪士尼、康卡斯特和華納兄弟等傳統電影公司成了受影響最大的一批企業。

但情況在2019年出現了巨大的反轉,行業整合接近尾聲,更多巨頭入局流媒體,隨著Disney+的推出,奈飛迎來當頭一棒,要知道,前者融合了包括迪士尼、皮克斯、漫威、星球大戰等諸多爆款內容,無論是內容還是價格上,都對奈飛形成了莫大的衝擊。去年12月,還有分析師將奈飛的評級從“持有”下調到“賣出”,按照分析師的說法,如果奈飛不調整定價策略,2020年可能最多損失400萬美國付費訂閱用戶。

在上週公佈的一季度財報中,Disney+的付費訂閱用戶數為2650萬,高於市場預期的2500萬,單訂閱用戶平均每月創造收入5.56美元,而這也是迪士尼流媒體業務上線以後的首份成績單。如今,在最佳動畫長片獎上,奈飛的第一部動畫片《克勞斯》又敗給了迪士尼的《玩具總動員4》,對Disney+來說,又是一次助力。

相比起來,奈飛預測今年一季度全球流媒體服務付費用戶總數將達1.7409億人,同比增幅為16.9%,預計2020年一季度全球流媒體服務付費用戶的淨增人數將達700萬人,遠不及分析師預期的890萬人。

流媒體的眾神之戰還將繼續,只是從奧斯卡這裡,不難發現些關於未來的端倪。楊世界認為,奈飛原創影視作品獲得奧斯卡提名對未來的流媒體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證明未來長期市場競爭中,奈飛提名奧斯卡在內容原創方面及社會影響力方面有一定的拐點作用。楊世界補充稱,雖然大家目前也去院線觀看電影,但一些排片類的因素對好作品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有的好片子受制於其資源,導致排片偏低都有可能。而在線播放是全域的,可以說在線播放是未來更能促進好產品誕生的土壤,而流媒體也可能是未來獎項重點誕生的地方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