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在生活中不僅大人會出現不良情緒孩子也會,當大人產生不良情緒時他們會選擇以各種方式來宣洩,但孩子因為年齡尚小隻能採用哭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委屈和不滿。大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哭泣時第一反應應該是瞭解孩子哭泣的原因然後再引導孩子克服不良情緒,但是有一部分家長的做法迥然不同。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來快速消除孩子的情緒且並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性格及心靈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一類家長通常缺乏共情力。


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在萌萌爸爸眼中萌萌是個愛哭鬼,每次遇到什麼委屈都會嚎啕大哭,雖然他對於萌萌的行為頭疼不已卻從未深究其中的原因。有一次萌萌從幼兒園回來後發現自己最喜歡的玩偶不見了很著急的問爸爸有沒有看見自己的玩偶,而萌萌爸爸很淡定的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回答道,剛剛你表姐來了很喜歡那個玩偶我就讓她拿回去了,你要的話回頭我再給你買一個。

在聽到爸爸說的這番話後萌萌忍不住大哭起來,爸爸看到萌萌這個樣子頓感頭疼只對萌萌說一句,別哭了,我等一下去給你買一個就好了,然後便不再管萌萌的哭泣。從萌萌爸爸的做法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萌萌的哭泣他寄希望於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認為孩子哭累了就不會再哭了。其實萌萌爸爸屬於典型的“情緒消除型”家長,他能夠感知到孩子產生的負面情緒卻不能理解孩子的內心,因此他無法做到和孩子共情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快速消除孩子的情緒。


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像萌萌爸爸一樣是情緒消除型的家長究竟會給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呢?有以下三點:

第一,壓抑情緒

情緒是一個人對於事物的正常反應,它是無法被選擇的,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隨意的選擇自己的情緒,他可能並不是在選擇情緒而是在壓抑情緒。所以對於家長來說不要試圖去消除孩子產生的情緒,因為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可能嘗試壓抑自己的情緒。而一旦孩子的情緒被長時間壓抑,到最後孩子可能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患上抑鬱症。因此家長生硬的想要幫助孩子消除負面情緒並不能起到排解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對自我情緒的感知甚至引發焦慮和抑鬱。


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第二,親子關係的疏離

孩子和家長站立的角度是不同的,可能在家長看來只是單純想要消除孩子負面情緒的行為在孩子看來是對於自己的不重視,長此以往,孩子會逐漸隱藏起自己的情緒並不再跟家長吐露心聲。因此如果情緒型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處理方式,那麼孩子心中會充滿對父母的不理解從而導致親子間溝通的不暢最終使得親子關係變得疏離。


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第三,缺乏共情能力

家長對待孩子消極情緒的態度影響著孩子對待他人消極情緒的態度。情緒消除型的父母往往不能和孩子在一個頻道上,他們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總是會因為小事而嚎啕大哭,他們因為缺乏同理心所以不能和孩子共情只是想著快速的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如果孩子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他們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逐漸將這種思想內化從而缺乏和他人共情的能力。


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既然情緒消除型的父母對孩子有這麼多不利影響,那什麼類型的父母才能正確的對待孩子產生的不良情緒呢?答案就是情緒指導型的父母。究竟什麼樣的父母能被稱為情緒指導型呢?

情緒指導型

這種類型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能夠耐心的聽完孩子的訴說、尊重孩子的選擇、放手讓孩子主動摸索解決問題的方案並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去實行,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在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時能夠及時的提出解決方案,並在生活中注意和孩子進行情緒溝通,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以此實現和孩子共情。他們不僅重視孩子生命中出現的各種積極情緒還關注孩子產生的負面情緒,他們認為這些都是孩子不可缺少的財富。


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情緒指導型的父母呢?

一, 培養情緒感知能力

家庭生活是孩子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父母則是孩子感知情緒的第一任老師,只有父母具備情緒感知能力才能敏銳的感知到孩子情緒的產生並對其做出指導。因此家長在生活中可以通過記錄自己每天感知到的孩子的情緒做一個情緒日記來提高自己對孩子的情緒感知能力,如果家長想要快速的感知孩子情緒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二,培養共情能力

父母在生活中要學會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和孩子共情。那麼父母具體該怎樣做呢?

1,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因為某些原因通過傾訴、哭泣甚至喊叫來表達出自己痛苦的感受時,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將自己的情緒徹底的發洩出來。

2,承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因為一些在家長眼裡是小事的事情產生負面情緒時家長要做的的承認孩子此刻的痛苦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維讓孩子閉嘴。

3,擁有足夠的耐心

孩子因為自身閱歷的緣故不能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父母在此時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並以此來理解孩子此刻的感受從而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三,鼓勵孩子表達內心想法

父母在接受孩子負面情緒時可以採用反饋式傾聽的方法,挖掘出孩子隱藏的想法並鼓勵孩子大膽的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反饋式傾聽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傾訴被父母聽進去並且受到鼓勵有繼續講出自己真實感受的慾望。當然父母在使用反饋式傾聽的方法時要注意不要用咄咄逼人的口吻對孩子進行詢問和斥責,而是用帶著關心語氣的猜測。


別總對孩子說別哭了,不抹殺孩子的情緒,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情緒並沒有好壞和對錯之分,它只是人類一種面對外界事物自然而然產生的反應。孩子的世界除了風和日麗之外還需要風霜雨雪,當孩子產生情緒的時候不要試圖快速的消除它而是在給孩子任何建議之前與孩子共情做到體諒孩子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