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的“春”:河北山村嚴抗疫 慄樹剪枝盼新生

中新網石家莊2月10日電 (肖光明 李洋)雖已過“立春”時節,但對於剛下過雪不久的花廠峪村來說,還是有些寒冷。往年一過正月十五,村民米慶利就離鄉外出打工,家裡的栗子樹請人幫忙修剪。今年,他決定在家安心度過新冠肺炎疫情,修剪自家的慄樹,感覺手頭上有活兒,也跟外出打工一樣忙碌。

庚子年的“春”:河北山村严抗疫 栗树剪枝盼新生

圖為花廠峪村民正在修剪慄樹。 趙鳳鳴 攝

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東南隅的花廠峪村是一個被群山環抱的小山村。偏僻的位置和連綿的山地曾在戰爭年代為革命取得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是臨撫凌青綏聯合縣工委和冀東軍區東工委領導機關所在地。如今,花廠峪村是河北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更是青龍滿族自治縣最為重要的紅色旅遊景區,已成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庚子年的“春”:河北山村严抗疫 栗树剪枝盼新生

圖為花廠峪村民正在修剪慄樹。 趙鳳鳴 攝

一個充滿紅色記憶和肩負綠色生態旅遊的小山村,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它如何呼吸?

花廠峪村駐村第一書記寧寶滿說,從疫情防控第一天起,村“兩委”就協同駐村工作組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安排部署,充分調動黨員、村民代表和全體村民的積極性,全力做好疫情防禦工作,“規矩是鐵打的,責任在每個人肩上。磨破了嘴、跑斷了腿、操碎了心。”

庚子年的“春”:河北山村严抗疫 栗树剪枝盼新生

圖為花廠峪村嚴守抗“疫”。 趙鳳鳴 攝

“面對疫情,我沒有一個晚上可以安然入睡,不在村口的崗位上心裡就不踏實。因為我們現在守的就是關係全村百姓生命健康的那道‘門’,不敢輕視,必須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花廠峪村黨支部書記趙鳳鳴說,最初開展工作遇到了村民的各種問題,有想出村走親訪友的,有村民外地親戚晚上偷偷回村,也有村民在家沒事聚在一起打麻將……她有一次“暴脾氣”實在忍不住了,就在村裡的微信群中說了這樣的話,“如果誰看到打麻將的舉報給我,我自己獎勵500元現金。”

春節期間,幾場降雪給村口疫情防控值班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值班人員最開始用自己的私家車開暖風輪流取暖,後來感覺實在頂不住,就在路邊找了一個破舊的房子,接通電線,屋裡放了兩個電暖氣。

庚子年的“春”:河北山村严抗疫 栗树剪枝盼新生

圖為降雪後的花廠峪,村民書寫內心情懷。 趙鳳鳴 攝

趙鳳鳴告訴記者,零下十幾攝氏度,沒有一個人退縮,都堅守在第一線,村民們也看在了心裡。慢慢的,大家的意識開始改變,村裡形成了“人人有責”的精神,還紛紛捐款捐物資。“現在村民們每天會給值班人員送飯、送水,我們雖然防控的是疫情,但大家的心走得更近了。”

花廠峪村村民王豔秋是“疫情應急小分隊”一組組長。他向記者透露,針對疫情,村裡制定了“三個一律”制度:不管誰家親戚朋友,一律不允許到花廠峪村走親訪友;不管什麼年齡段老人,一律不允許辦理壽宴慶祝;不管什麼人發起,一律不允許村內人員規模聚集。

“家家戶戶在過年前就把食物備齊,這下不用招待親戚了,各家都有囤積。村裡老人就是65、73、80、84這幾個年齡辦壽宴,過年以前就定了正月有幾位老人擺喜宴,但現在都取消了,都理解現在是特殊時期。”王豔秋說,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去世,其家人與村民一起安葬,外邊的親戚一個也沒進村,大家都知道現在應以大局為重,村裡定規矩就要守。

22歲的趙曉猛目前就讀於河南的一所大學,由於疫情的發展,她在村裡等待開學。當跟隨父親一起去村口值班,看到大家站在冰天雪地之中沒有一絲抱怨時,她感受到一種團結與無私的力量,從心底想喊一句,“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花廠峪村的村民每家每戶都有慄樹,村民譚貴往年都是去周邊村裡剪栗子樹,每天會有兩百元錢的收入。今年,他不出村了,修剪自家慄樹的同時,會幫助村裡的老弱病殘家庭剪樹。

天冷好剪枝,修樹正當時。譚貴攀上慄樹,用工具修理得疏密有致,該留的留,該去的去,眼到手到。修剪過後的樹枝在風中越發蒼勁,似乎在展示新一年必繁茂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