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總說不、對著幹?家長該竊喜,第一個心理斷乳期按時到來

墨仔還沒出生那會,我就看了很多關於嬰幼兒心理發展方面的知識和科普文章,大致瞭解到“恐怖的兩歲”這個概念,說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多麼多麼恐怖、多麼多麼令人抓狂,當時的我還是將信將疑,認為應該沒有那麼難搞吧,事實證明,有些話真的不能說得太滿。

因為,墨仔現在2歲3個月,真是紮紮實實的給我上了一課。

最令人頭疼的就是和你對著幹,我們的日常對話是:

墨仔,該睡覺了

我不睡覺!我就不睡覺!就不睡覺!

墨仔,來吃飯

我不吃飯!我就不吃飯!就不吃飯!

墨仔,來穿衣服,準備出門

我不穿!我不出門!我就不出門!

。。。。。

諸如此類的事情太多,總的來說就是“不服管、不順從、對著幹、不不不”,面對這樣一個狀態,大人能不炸毛麼?

家人覺得得管教,立規矩,讓孩子學會順從,但我認為這是孩子當下階段的必然狀態,沒必要上綱上線,到底該如何應對這個“不不不男孩”呢?

其實說到底,就是該不該讓2歲左右的孩子順從我們?

2歲孩子總說不、對著幹?家長該竊喜,第一個心理斷乳期按時到來

對於孩子來說,“學會順從成人的要求”首先需要發展自我控制能力

當我們給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孩子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行為,然後做出符合我們預期的動作,比如我們讓孩子來吃飯,孩子就會放下手中的玩具,然後乖乖的坐到餐椅上準備吃飯。

這就是一種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兒童抑制衝動、克服消極情緒、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行為的能力,這種能力出現在12-18個月之間,這個時候,學步兒能夠順從成人的要求了,他們揣摩養育著的心願和願望,並能遵守簡單的要求和命令--------《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

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前提則是寶寶自我覺知的完善發展,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 嬰兒出生的時候還不能完全意識到自己和外界是分離的
  • 當嬰兒有了協調和匹配各種知覺的能力時,開始區分自己的身體和外界
  • 1歲以後,學步兒已經知道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外表
  • 2歲左右,兒童能夠自我辨認,知道自己身體是什麼樣子
  • 2歲末,語言的快速發展使得兒童的自我覺知大大增強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自我意識在慢慢發展,逐漸知道了自己是一個獨立、自主、能指導自己行為的人,之前總是大人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但是現在,孩子知道不需要大人的允許,也可以獨自去做某一件事情。

當一個寶寶意識到自己可以不依賴大人、不看大人的臉色獨立完成某個行為的時候,一定非常激動。

所以,我們想讓孩子順從我們的要求,首先得尊重這樣一個心理發展規律,不能要求一個10個月的寶寶事事都聽我們的,我們指東,寶寶不會往西,同樣當一個18個月的寶寶不聽我們的要求的時候,也並不是錯誤的行為。

2歲孩子總說不、對著幹?家長該竊喜,第一個心理斷乳期按時到來

話說回來,既然2歲的寶寶具備了順從的心理素質,那在實際行動上為什麼總對著幹?

墨仔經常都能說出很多像模像樣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僅僅是說說而已,並不會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比如:

  • 他說吃飯的時候不能把碗扔在地上,轉眼一把就把碗摔在地上
  • 他說小熊可以自己收拾玩具,墨墨也會自己收拾玩具,然後。。。並不會自己主動收拾

出現這種對著幹的行為,是因為:

1、自我覺知的發展具有兩面性

自我覺知的發展一方面讓孩子具備了獨立自主、自我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孩子認識自己有抵抗成人的能力。

當孩子還沒有進入到學步期的時候,真的很好帶,每天的吃奶、睡覺、陪玩基本沒有太大的難度,可以說是“任我們擺佈”,但當自我覺知發展起來以後,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體會到自我意志,原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人說了算。

比如,大人不允許孩子扔東西、翻箱倒櫃,但是孩子可以不順從啊,自顧自的繼續扔、使勁翻。

2、第一個心理斷乳期的到來

其實,孩子由服從到不服從的轉變是很正常的現象,是孩子成長的正常表現,這表明孩子已經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心理斷乳期,也叫做“第一次反抗期”----摘自《幼兒問題行為的識別與應對》。

孩子從小到大要經歷的反抗期很多,我們都曾是小孩,這點再清楚不過了。

這個時期之所以能夠到來,是因為:

  • 自我意識的不斷髮展,我要、我想、我可以的意願逐漸清晰
  • 身體的發育,對自己肢體的支配控制能力增強,能夠獨立完成很多事情
  • 語言能力的發展,能夠清晰表達自己意願
  • 活動空間的擴大,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出現了一個不順從、總是說不要、不行、不可以的小魔頭,所以這一切都是正常的,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必經過程,而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這娃現在咋變成這樣了,一點都不聽話”。

2歲孩子總說不、對著幹?家長該竊喜,第一個心理斷乳期按時到來

孩子會說不、會反抗其實是件好事

當我們總是抱怨孩子現在不好管、不聽話的時候,其實可以換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看到積極的一面:

  • 一個會說不、會反抗的孩子至少是心理發展健康的孩子
  • 會說不、會反抗其實也是獨立自主、有主見的一種表現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2歲多的孩子,從來都不反抗大人、特別聽話、特別懂事,大人說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讓幹什麼堅決不幹,是不是有點讓人擔心呢?

或許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沒有主見、唯唯諾諾、思維不夠活躍、沒有創新能力、獨立能力不足,到那個時候,大人又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怎麼會是這樣呢?

如何應對這個心理斷乳期的小魔頭呢?

家裡有這樣一個小魔頭,大人是很崩潰的,只要帶過孩子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到,我個人覺得,這段時間我們會陷入一個育兒怪圈:

如果順著孩子,他說怎樣就怎樣,豈不是無法無天了?以後根本管不住!

如果不順著寶寶,強制阻止,孩子肯定會哭鬧啊,這樣做會不會傷害孩子?

所以,管還是不管呢?該如何讓孩子順從?

1、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事事都要求孩子順從

個人覺得,其實重點不在管與不管上,而是在什麼事情該管,什麼事情不該管,其實我們大人冷靜點,仔細想想,我們之所以覺得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們沒有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某些事情,而這些事情是我們自己認為正確的、該做的。

比如,我們認為,玩玩具的時候不能這個玩一會兒那個玩一會兒,這不專心、不能爬到窗臺上,這太危險、不能把書撕掉,這是破壞行為、不能在牆上地上畫畫,太難看。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上述這些事情並不是錯誤的,玩玩具不想玩了就換啊、爬到窗臺上很高很好玩、撕書時候的聲音真好聽、牆上地上畫畫真有趣。

所以,大人為什麼要阻止我們呢?

這就是孩子和大人思考問題的差別,換個角度考慮,孩子的想法並不構成我們所謂的“紀律方面的錯誤”。

他們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探索慾望而已,這些行為就不需要孩子必須順從。

而觸碰安全、道德方面的行為,則必須順從,比如,摸電門、玩刀子、打人、咬人等。


2歲孩子總說不、對著幹?家長該竊喜,第一個心理斷乳期按時到來

2、為孩子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間和時間

孩子很多反抗行為是因為我們阻礙了他們的探索,比如我們包餃子的時候,孩子也想參與進來,但全程都是“在搗亂”,麵粉弄的到處都是,徒增了許多家務活。

類似於這種情況很多,其實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給孩子提供這樣的探索空間,放開讓他們玩,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滿足孩子動手的願望,唯一的弊端就是我們大人要辛苦點,收拾殘局。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注意安全,給孩子提供安全的工具。

3、不要硬碰硬,巧妙引導為主

當孩子反抗我們的要求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就會很生氣,如果脾氣不太好、沒有耐心的父母可能就會訓斥孩子、或者打屁股之類的,用暴力嚇唬、逼迫孩子低頭順從。

硬碰硬,看誰能硬過誰?我就不信還治不了你?!

但實際上,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這麼處理並不會有太好的效果,要麼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要麼好了傷疤忘了疼,下次該咋樣還是咋樣。

吼叫、體罰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想想我們的小時候吧,捱罵捱打的滋味如何?

雖然2歲多的孩子很會說不,但是他們也很好引導,只要方法得當。

比如,墨仔不吃飯就要玩汽車,我會說:托馬斯餓了、埃西亞也餓了,他們都沒用力氣鑽山洞了哦。然後墨仔立刻拿著這兩個小汽車來到餐桌前要吃飯,還說吃飯就有力氣了。

不用喊、不用催,乖乖來吃飯,這招屢試不爽。

4、適時轉移注意力

當我們和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僵持不下,或者孩子就是不聽你的話的時候,擺事實講道理此時根本行不通,孩子只會沉浸在哭鬧的情緒中出不來,此時,轉移注意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比如,你在切菜,孩子非要和你一樣拿菜刀切菜,但是菜刀很危險,碰觸到了安全底線,所以不能順從他,怎麼辦呢?

找一個其他的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或者事情,比如,讓爸爸和孩子玩捉迷藏遊戲。

2歲孩子總說不、對著幹?家長該竊喜,第一個心理斷乳期按時到來

還是那句話,我們都曾是2歲多的孩子,那個時候的我們,一定和自己的孩子一樣,用自己小小的意志對抗大大的父母,所以,將心比心,請允許自己的孩子,在這個需要學會不順從的年齡,勇敢的說出“我不、我就不”吧。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評論及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