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很多家長才幡然醒悟:孩子之前都在“被動學習”

很多省份(包括山東)都已經頒佈了開學通知,確定2月底前不開學。

宅在家裡這麼些天,你和孩子都好嗎?

英國知名暢銷書作家理察·田普勒(Richard Templar)曾在他的書中說過這樣的話:

“你認識那些生活中塞滿一長串課程、訓練、課外活動的孩子嗎?……如果讓他們到那些美麗恬靜的地方,例如:山際、海濱、鄉野間度幾天假,他們將會不知所措。

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享受自我,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時間學習獨處,這會讓他們難以面對成年後的生活。他們無法放鬆自己,因為從來沒有人教他們如何輕鬆度日。”

眼下,不用把這些平日被塞滿課程的孩子送到特定的地方,疫情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現代的中小學生,未曾經歷過17年前的“非典”,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造成的大範圍社會群體隔離,是他們人生經歷中首次遇到的嚴重危機。


疫情之下,很多家長才幡然醒悟:孩子之前都在“被動學習”

(一)必須要說在前面的話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裡,我們首先做的應(必)該(須)是:

給孩子(三歲以上基本都能理解了)普及這次疫情的基本情況,講述這次疫情中我們國家做出的行動和努力(比如10天10夜建成的火神山醫院),一線醫療工作者的奉獻,以及有代表性的真實事例。教導孩子正確看待疫情,懷著感恩之心,珍惜當下的平安生活。這些真實的一切,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他們不是局外人,現在不是,未來更不是。

平時很少看電視的老公,最近每晚七點準時打開中央一套,看《新聞聯播》。老公和孩子們插科打諢還行,正經聊天的時候較少。所以,《新聞聯播》就是我家孩子瞭解疫情最主要的途徑。

更重要的是:新聞聯播能保證“準確性”“正向性”,能給孩子帶來絕對的正向引導。


疫情之下,很多家長才幡然醒悟:孩子之前都在“被動學習”


(二)孩子們,原來都在“被動學習”

很多父母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還挺省心的,按時上課,按時完成作業,不錯。

可是這次的疫情,讓一些父母的想法發生了動搖。

一整天,孩子不看一眼書,不寫一個字。

  • 當你讓他去學習的時候,他在說:“看完這一集就去。”可是,一個小時以後,他依然在那裡。
  • 當你讓他做作業的時候,他不耐煩地說:“哎呀,反正也不開學,做了老師也沒法檢查,過幾天再說。”

如果你再說,再催,再嘮叨,孩子就煩了。小齡孩子可能選擇沉默,大齡大孩子直接就能懟回來:“媽媽,你好煩啊!”

這一刻,你才發現:

沒有了班主任,沒有了特長課老師,孩子們突然不走了,就停在那裡,看電視,玩遊戲,發呆,駐足不前了。

這一刻,你才明白:

原來不是孩子懂事,而是老師們平日推(批)動(評)得很努力,自己監(懲)督(罰)得很到位。


疫情之下,很多家長才幡然醒悟:孩子之前都在“被動學習”

(三)培養孩子內驅力,比提高當下成績重要一萬倍!

教育專家王人平在微博中說:

“這次疫情,幾乎讓所有的中小學生面臨著在家學習、在線學習的處境,而這種方式,對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自控力、抗挫折能力、專注力,以及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情緒能力等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 平時靠老師推著學習的孩子,假期很有可能落後了;
  • 平時害怕被懲罰和批評而寫作業的孩子,再沒動力去保質保量地完成了;
  • 平時打一下走一步的孩子,父母的手掌還沒打紅,就得被氣吐血了……

總有的家長追求短平快,希望幾招就把孩子制服,希望在幾天、幾周之內把孩子成績提上來。

殊不知,成績提上來只能快樂一時,一旦推力消失,或阻力變大,這種快樂就會隨之而去。

沒有內驅力的孩子,但凡取得一點成績,都是身邊人辛苦的證明,僅此而已。

老師能推他多久?

你又能推他多遠?

最終,還是要靠他自己去走他的大半人生。

如果,你真心愛孩子,請把目光放遠,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和主動性,才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比如:

  • 花心思讓孩子意識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
  • 花心思調動孩子的熱情,培養孩子愛上學習;
  • 花心思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時間觀念、規劃意識等。


疫情之下,很多家長才幡然醒悟:孩子之前都在“被動學習”

(四)懷著“禮物思維”,接納一切

懷著“拆開禮物”之心,用“禮物思維”,接納一切。

沒有一個人會期盼疫情的到來,這是一場災難,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既然它來了,我們就要學會放平心態接納它,懷著“拆開禮物”的心,接納發生的所有人、事、物。

這個禮物不太美,讓那麼多人痛苦,讓那麼多人流淚,讓那麼多人奮戰一線。但是,我們依然要試著去看這個禮物的另一面,在它的背後,真的沒有好的一面?

疫情之下,很多家長才幡然醒悟:孩子之前都在“被動學習”

對於普通的我們來說,無法衝在第一線,老老實實窩在家裡就是在給國家做貢獻。

那麼窩在家裡的我們,是否得到了一些我們平時無法得到的禮物?

比如:

  • 長時間、近距離地和父母、伴侶相伴,忙碌的生活中,多麼難得!
  • 和孩子一起看看新聞、讀讀繪本、欣賞電影,討論疫情,討論人性,討論人生。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又會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考哪一所大學、從事何種行業、將來想過何種生活……?


疫情之下,很多家長才幡然醒悟:孩子之前都在“被動學習”

我們隔離的是病毒,並不是我們的大腦。

有的人徹底在假期裡頹廢了,沒了老師的監督,沒了工作的考核,日夜顛倒,三餐不定,沉迷遊戲,雙眼迷離;

可是,另一個極端也不少見。

有一些人,無法享受沒有工作、沒有娛樂、沒有聚餐的日子,他們無法安下心體驗這些安靜的、放鬆的時刻。

這時,我們也要反思:

之前每天忙忙碌碌,是為了什麼?

疫情之下,很多家長才幡然醒悟:孩子之前都在“被動學習”


當平時奔波於各個培訓機構的孩子,突然間閒下來,百無聊賴,眼神迷茫的時候,我們除了引導孩子積極面對之餘,也要仔細想一想:

  • 孩子上的每一個特長都是必要的嗎?
  • 因此損失的孩子的自由玩耍、獨處發呆的時間,值得嗎?
  •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需要他出類拔萃嗎?

之前總是忙,忙完老人忙孩子,忙完工作忙家務,忙得沒有喘息的時間,忙得沒有思考的機會。

現在,疫情給了我們時間,給了我們機會,所以,別抱怨,請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