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款還是按揭,不能錯過的買房流程整理

在澎湃報道過這樣一個案例,業主買房子交了幾十年的房貸,但是樓盤還是一片荒地,業主還被法院被判要繼續還房貸這件事,比起買房,房子裡面漏水,等嚴重的多普通家庭,幾代人可能因此翻不了身。

來看看購房攻略吧,買房流程不是一般的重要。

全款還是按揭,不能錯過的買房流程整理


1. 查看自身購房資質

不同地區對於購房者的資質要求不同,可以就當地的房產局,社保局等網站查詢,如該地區是否限購?現在一些三四線的城市已經放開了限購政策。


2. 準備好資金和制定購房計劃

全款還是按揭,不能錯過的買房流程整理

買房前最好估計一下自身的經濟實力,貸款要貸多少,每月償還多少,前期找個銀行業內人士諮詢下,最好不要等到看房的時候準備買了才發現自己不能貸款,或者貸款貸不了那麼多錢。貸款,一張當地貸款利率表必不可少,提前問好銀行貸款條件和政策。


3. 實地看房

一定要實地看房,瞭解周圍的真實情況,不要聽售樓人員的規劃建設信息,政府建設規劃也得一步一審批,說不好原規劃內容就被駁回,重建別的項目了,實地看房,若是新房,基本上看到的一片荒地,這就要配合當地的人口接到交通狀況,土建規劃附近的已開發樓盤做綜合分析。


4. 交定金、籤認購

全款還是按揭,不能錯過的買房流程整理

交房款之前要先繳納定金並簽訂認購書,進行購房資質檢驗,審核通過後。直接進行網籤。這裡一定要分清楚,是定金還是訂金。一句話,訂金可退,定金難返,很多購房者就敗在了定金二字,致使十萬白花花的銀子,被開發商拿走了。


5. 籤買賣合同、付房款

在銷售接待中心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時記得要看清內容;交付房款,收好購房發票和付清樓款證明。

1)一定要注意查看賣方的“一照”、“兩書”、“五證”。

2)把時間約定的更加充裕些,在簽訂正式的合同之前,先諮詢一下是否能夠得到資信貸款,避免出現其他的麻煩。

3)常按照商品房的銷售規定,是在60天以內,開發商就應該將登記資料提供給產權辦理部門備案的,如果沒有及時備案,可以要求違約金。

4)合同附件仔細看。這是最容易動手腳的地方。常有的合同附件包括所購房屋平面面積圖、公攤面積圖、質量保證書、裝飾設備標準、住宅使用說明書等,對於補充協議的條款也常常列為合同附件。


6. 驗房收房

全款還是按揭,不能錯過的買房流程整理

驗房時一定要查看“三證一書一表”:《住宅質量保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建築工程質量認定書》、《房地產開發建設項目竣工綜合驗收合格證》、《竣工驗收備案表》,如證件不全可拒絕收房。

除此之外,最好找一家驗房公司驗房,讓他們給你出一個報告。如果驗出大問題還得找政府授權的驗房機構處理,不過這種情況很少。多數是小問題。開發商有責維修至完好,才交房。


7. 繳稅

拿著購房發票、實測面積補差款發票到地稅局辦理繳稅業務。


8. 辦理房本

這裡面有三種辦理方式:一個是自辦,開發商代理,代理機構辦理。

在使用銀行按揭貸款的情況下,部分銀行在《住房按揭貸款合同》中強制加入“要求開發商協助將房產證收押”的約定,這種情況下只能委託開發商或代理公司辦理房產證。

除此之外就是自辦房本。選擇自辦房本,速度比較快。

自行辦理:

1) 確定開發商已經進行初始登記;

2) 到管理部門領取並填寫《房屋(地)所有權登記申請表》;

3) 拿測繪圖(表)

4) 領取相關文件

5) 繳納公共維修基金、契稅;

6) 提交申請材料;

7) 按照規定時間領取房產證。


9. 首付貸款的一些費用

首付貸款付款不僅僅需要關注繳納收付款項和之後的月供,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款項:

稅費:貸款發票開下來,需要繳納契稅。

維修基金

:辦理房產證之前要繳納維修基金,根據各地情況有所不同。

物業費:不同樓盤費用不同。

房產證辦理費:大概是300左右。

面積補差費:誤差面積在3%以內:面積補差費=預售單價*誤差面積。

進戶費:進戶之前交的,如果沒有補交面積款,一般在4000左右。

這些都是在買房子時必須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大家能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