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年代》1: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物質影響是什麼?

我們來看看互聯網在物質方面給中國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從微觀層面來說,互聯網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從宏觀層面來說,互聯網幫助中國經濟實現了轉型升級。

先說微觀層面,每天早上醒來,你可能會打開資訊App看看當天的新鮮事兒,打開微信回覆昨晚收到的各種消息。工作間歇,你可能會用短視頻App刷一刷短視頻,看看直播。


《奔騰年代》1: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物質影響是什麼?

再加上我們前邊說過的新四大發明裡的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還有網約車和外賣。互聯網不僅改變了我們從早到晚的生活狀態,也改變了我們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

關於這種狀態,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曾經寫過一本書,叫作《數字化生存》。這本書認為,人類終將生活在一個虛擬化、數字化的生存空間之中,工作、學習、交流、娛樂都依賴於這個空間,互聯網就是人類的陽光、空氣和水。這本書問世於1996年,當時曾引發全球性熱潮,對中國的互聯網發展也起了很大推動作用。不過,書中描寫的場景,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還像是科幻。可僅僅二十多年之後呢,我們發現,科幻已經變成了中國的現實,變成了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日常。

我們就來看看網購在中國的發展。一說到網購,一定繞不開淘寶。有意思的是,創始人馬雲就是在中國的互聯網元年,也就是1995年,第一次接觸到互聯網,很快被它吸引,決定下海創業。


《奔騰年代》1: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物質影響是什麼?

馬雲一開始做的產品是一個網站,叫“中國黃頁”,為企業提供資訊服務。到了1999年,馬雲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當時,中國經濟正在加速國際化,中小企業想走出去,但是找不到渠道。對外貿易一般要經過香港中轉,而且非常依賴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國外展會等渠道。而馬雲曾經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工作,帶領團隊建設了一系列網站,把中小企業的信息和商品交易場所搬到了網上,非常受歡迎。網站創建的那一年就實現了287萬元的純利潤。這也給了馬雲信心,他相信B2B的模式走得通。

於是,1999年,阿里巴巴正式上線,面向的客戶就是中小企業。馬雲有句話,相信你也耳熟能詳,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當年他創建阿里巴巴網站的使命。不過,當時,中國的互聯網電子商務還處於早期階段,規模很小,對人們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對大部分人的生活幾乎也沒有什麼影響。

到2003年,馬雲將阿里巴巴這種只對商家提供服務的B2B商業模式,擴展到個人消費者,成立了淘寶。這一年,中國的電子商務迎來了一波發展熱潮。馬雲相信,個人消費者是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正在他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這個對手是誰呢?是當時的全球頭號電商公司,美國eBay。也就是在這一年, eBay也發現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商機,大舉殺入中國,和淘寶短兵相接。eBay的實力遠比淘寶雄厚,甚至被有的媒體稱作“大象對螞蟻”的戰鬥。不過,淘寶這隻螞蟻並沒有退縮,他是怎麼應對的呢?首先,淘寶用自己的商業模式,加上中國廣闊的市場前景,從軟銀等投資方那裡融到了8200萬美元,這是當時中國互聯網行業最大的一筆風投資金。其實那個時候馬雲並不缺錢,但這筆資金給了他和eBay打硬仗的底氣,讓他可以放心大膽使出殺手鐧。那麼,馬雲的殺手鐧是什麼呢?是免費政策。當時,電子商務行業普遍向商家收取服務費來盈利,但是淘寶率先取消服務費,並且宣佈淘寶三年不允許盈利。免費這個殺手鐧,發揮了巨大威力,幫助淘寶逐步蠶食了eBay的市場份額。當eBay見勢不妙被迫取消服務費時,早就大勢已去了。

不過,打跑了eBay,馬雲又碰到了另外一個難題,這個難題限制了個人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的擴大。這個難題是什麼呢?就是買賣雙方互不信任,加上支付手段繁瑣,弄得每次網上交易,既是一場提心吊膽的冒險,又是一場費時費力的折騰。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淘寶生意就始終做不大。怎麼辦呢?馬雲推出了支付寶,既解決了信任問題,又簡化了交易流程,可謂一舉兩得。其實,從原理上講,這並不是什麼驚世駭俗的創新,反倒是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的老辦法。既然買賣雙方互不信任,當面錢貨兩清又不現實,那就找個都能信任的中間人暫時託管唄。支付寶只不過把這種套路搬到了互聯網上而已。而就是這個傳統套路,解決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瓶頸,支付寶在積累大量用戶的基礎上,向信用卡還款、日常生活繳費等方向繼續發展,又打開了移動支付這個全新方向,為互聯網更深入地滲透和改變人們的衣食住行,創造了條件。

上面說的是網購和淘寶的故事。這是互聯網對我們衣食住行影響的一個側面,也是最典型的一面。小到網購、叫外賣、騎共享單車,大到人工智能、萬物互聯,互聯網不僅影響了我們的衣食住行,也推動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轉型升級。接下來,我們就從宏觀層面來看看,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影響。目前,互聯網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產業結構中的重要部分。

互聯網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呢?作為經濟領域的新生事物,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不過,除此之外,互聯網還有一個本領,它能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帶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奔騰年代》1: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物質影響是什麼?

舉個例子來說,出租車行業是個傳統行業,很多年變化不大。需要打車的時候,就要去路邊招手。雖然也有些公司開通了電話約車服務,但使用起來既不普遍,也不方便。大家一直抱怨打車難,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互聯網來了就不一樣了,它將地圖定位、移動支付、大數據算法優化等技術帶到了這個傳統行業中,幾乎在一夜之間改變了這個傳統行業的面貌,不僅大大優化了出租車資源的調配運用,而且將之前大量閒置的私家車運力激活,催生了一個全新的網約車行業。這個行業2013年才誕生,可到了2018年時,客戶規模已經超過4億人,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為近1億人帶來了收入。

讓我們用數據來感受一下互聯網經濟的力量,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總規模已經超過了22萬億人民幣,在GDP中的佔比超過30%,規模僅次於美國,達到全球第二;就業人口達到1.7億人,這相當於超過五分之一的中國就業人口,正在從事互聯網和與互聯網相關的工作。

上面說的是第一點內容,互聯網在物質方面,給中國人帶來的影響,這種影響既體現在你每天的衣食住行上,也體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過程中。除了物質方面之外,互聯網在思想觀念方面,也在改變中國人和中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